摘 要:為了認真落實《中小學生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間的保障,解決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校本化問題,我校進行了整體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設計,依靠有機整合,多種方式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創新開展“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分享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素養本位;綜合實踐;開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23-02
引 言
為把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我校思考了學生核心素養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校如何校本化的問題。為促進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形、神、魂”的統一,我校嘗試進行了綜合實踐活動整體化的設計,探索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渠道。
一、全面保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立足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僅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征,反映出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的要求,而且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年齡特征,能夠為學校開展活動提供示范引領,讓學生在“四個領域”的活動開展中受益[1]。為推動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實施,學校領導參與了學校課程教育目標和課程建設目標的制訂,并在三級課程的落實中主抓社團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校參照《中小學生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的推薦主題,制作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表,按照全年級覆蓋的形式進行開展:一、二年級每周1課時,安排班主任作為兼任教師;三至六年級每周2課時,一節為“綜合實踐活動(信息技術)”,由信息技術教育教師負責,另外一節由班主任負責,班主任可集中邀請各學科教師和有特長的家長共同對學生展開輔導;學期中開展一次以“任務驅動”為主題的年級教研活動,目的是解決困惑、打開思路、推進后續工作。通過認真實施以上措施,我校有機整合了“課題研究”“校本研修”“專業成長”等方面的教學內容,踐行了規定動作,創新了自選動作,切實指導和落實了常規教學,全面帶動了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和提升。
二、整合多種方式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往往有一個或多個比較明確的學科作為背景,突破了基礎性課程的原有體系,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中,教師需要整合多個學科的知識,使用多種教學方式,設置合理的實踐活動,并貫穿課程學習的整個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在自己好奇心的牽引下一步步深入研究,從而在一個或多個學科領域積累自己的認識。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指導,有機整合多種教學方式,創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1.以學科領域為基礎的綜合實踐活動
如研究花與古詩詞、花與音樂、花與繪畫、花色在酸堿溶液中的變化……在多個學科知識的碰撞下,學生能夠學會靈活運用學科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以活動體驗為基礎的綜合實踐活動
以“花樣運動會”入場式解說組為例,從確定解說詞的固定格式到收集各個項目組的解說詞,從統籌入場式時間到錄制配套音樂,從彩排練習到正式表演,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討論、修改、磨合,能夠提升自身的統籌協調、信息處理、問題解決以及隨機應變的各種能力。
3.以生活經驗為基礎的綜合實踐活動
如研究制作花的服飾、鮮花旅游勝地、花的紀念品、花的裝飾工藝品……以“花的美食”研究為例,學生從喜愛的花與相關的美食入手,通過資料檢索、材料預算、嘗試制作、不斷改善,發現了美食的歷史、配料、養生效果以及制作工藝和小訣竅。學生在這樣真實的項目情境中,能夠體驗真實的生活,從而獲取最直接的生活經驗。
三、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延伸到第二課堂
我校通過積極探索“課程活動化”和“活動課程化”,將少年宮社團活動打造成了小學素質教育的窗口。本學期已有26個社團,它們初步成為我校的品牌社團,這些社團活動喚醒了學生的多元智能,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成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訓練,為迅速形成學生的“必備品質、關鍵能力”做出了極大貢獻。例如,我校策劃的實踐活動:清明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許鐵堂紀念館掃墓、赴安定區內官烈士陵園暨研學旅行、安定區南山20km親子徒步暨春天詩詞朗誦會等活動,都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社會綜合評價非常好。
四、提升學校傳統特色實踐活動
立足于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學校積累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實踐活動資源。這些活動資源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又能凸顯學校的特色,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通過整合開發,讓這些實踐活動資源有條件地按照學校課程整體規劃進行課程化提升,并逐步發展形成常態,從而形成與其他課程享有同等地位的學校課程。例如,“口袋里的雞蛋”活動發展成為“生命課程”,“國慶詩歌朗誦會”發展成為“經典誦讀課程”,“體育藝術‘2+1”活動發展成為“體育藝術節”……一批深受學生喜愛的鮮活課程成為課程開發中新的生長點。
五、整合跨學科課程
課程體系中有兩個拓展性課程,其目的就是打破學科間的壁壘,拆除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藩籬,讓學生能圍繞某一主題整合各學科的資源,綜合運用知識,提升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解決問題、創新實踐的能力。
六、創新開展“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我校每學期通過舉行升國旗儀式、召開各種教育會和表彰會、結合重大節日組織慶祝活動、組織第二課堂活動成果展等活動,借助儀式感培育學生現代公民的特質,為綜合實踐活動注入新活力。除此之外,我校通過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網絡等合力共建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的網絡實踐育人體系。
結 ? ?語
總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探索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時間和空間,他們總會給我們驚喜,從來都不會讓我們失望”,在倡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背景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解放學生的有力舉措。我校將緊緊抓住“核心素養”的六個要素作為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重心、切入點和突破口,不斷地建設適宜于學生的教育內容,創造適宜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秦晉豪.優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策略[J].教育,2017(43):29.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自籌課題“素養本位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展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8〕GHB390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薛紅芳(1974.4—),女,甘肅武山人,本科學歷,中小學高級教師,曾獲市級優質課一等獎,甘肅省第三屆中小學“青年教學能手”,省、市級骨干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2016年“甘肅省園丁”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