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志剛
摘要:要上好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就應思想上到位,挖掘好、用好文本,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多元綜合評價等多措并舉,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不斷提升和個性發展與完善。
關鍵詞: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語文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拓寬學生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需要;是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個性、正確價值觀形成的需要。
由于受師資條件的制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還不能正常開課,業務領導和語文教師也意識不強,認為這門課程費時費力,會影響正課學習,耽誤成績提高,對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促進學生發展理念認識不明。那么,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呢?
一、思想上位、到位,保持經常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指學生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進行的語文學習活動,它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的實際,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夠給學生學習語文帶來濃厚的興趣,它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大舞臺,使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針對語文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視不夠,缺乏對學生有效指導的問題,業務領導一是對教師具體培訓:定制度,明內容,提要求,學理論,搜資料,寫心得;二是讓教師參與整個活動,在活動中體驗感悟,逐步悟出如何上好這種類型的課;三是展示優秀班級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取得的學習成果,以此激勵教師提高認識。
二、挖掘、用好文本,使活動有章可循
1、充分挖掘教材資源。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語文教材是寶貴資源。如小語七冊“可愛的小動物”,可先讓學生進行小調查,收集有關動物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資料,再趁機開展動物過冬知識賽、動物趣聞交流會、編童話故事等。對這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看課外書、上網、調查等多種形式查找資料,通過個人、小組等多種方式交流,學生的多學科知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得到了綜合運用。又如,小語三冊“語文園地一”是關于秋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秋游、送給教師的節日禮物、詩歌積累等。恰好《品德與生活》中也有《美麗的秋天》這一課,綜合實踐活動又有《秋天的樂趣》這一內容,筆者就將它們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效果非常顯著。
2、年級不同,活動也不同。綜合實踐活動課針對不同年級會安排不同的活動內容。低年級注重識字興趣的培養,引導學生感悟識字方法,有效擴大識字量。隨著年級的升高和識字量增加,活動課方式也不斷改變,中年級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為主,讓學生多看、多聽、多寫,訓練學生動手、動嘴、動筆的素質。高年級注重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讓學生走出班級、校園,認識社會,認識生活。
3、因校制宜開發校本活動課程。一是根據學校寄宿制學生在校時間長的特點,突出對非教學時段的學生管理,我們逐步形成了《晨誦》、《午唱》、《晚視頻讀書》、《文本讀書》、《經典誦讀》、《朗讀指導》、《寫作之星》等系列語文綜合課程。二是活動事項落實好:明確時間,每周二、周四第七節課為師生“文本讀書課”時間;每周一至周四晚上都有一小時的“視頻讀書課”;明確內容,《經典誦讀》要求學生在小學畢業時要完成120~300首詩的誦讀;每學期至少完整地讀完3本書;三是服務做到位,圖書室全天候開放,師生隨到隨借閱;“視頻讀書”形成網絡庫,《開學第一課》、《中華文化故事》、《感動中國》、《灌籃高手》、《四大名著》、《我是特種兵》、《變形記》等視頻隨時可播放;好書推薦信息每個班級、辦公室隨時可見。
三、方式靈活多樣,培植、鞏固興趣
1、在升旗儀式中進行語文誦讀展示。要求以班為單位,時間三至五分鐘;內容可包含國學經典篇目(如《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古文名篇),可包括名家名篇(如毛澤東詩詞、朱自清散文、徐志摩詩歌),可以是現代詩,還可創編(如環保篇、感恩篇、送別篇、思鄉篇、勵志篇等);展示形式可齊誦、可領誦、可組合,等等。
2、古詩包干誦讀。學校將樓道展板上的80首古詩制成誦讀卡,3~6年級學生人手一份,他們可以利用午休及其它活動時間積極、主動地背給領導、老師、來校的客人、家長義工等聽,把語文誦讀落到實處。
3、“課前五分鐘”。指語文課鈴響后五分鐘,進行語文專項活動。教師事先向學生提供各種內容與形式,學生自由選擇、組合。教師按日課表排好活動次序,每堂課師生問好后,學生輪流上臺活動。內容和形式主要有:敘新聞、講故事、誦讀優秀詩文、佳作簡介、好書推薦、名句賞析、小演講、演課本劇、續編故事、繞口令、詞語接龍、對反義詞、口頭小作文、猜謎語、回答腦筋急轉彎等。短短的五分鐘活動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既鞏固和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更帶動了課外閱讀。
4、語文社團。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演講、文學社等社團活動,陶冶高尚的情操,發展個性特長。如通過“說古論今話對聯”主題活動,使學生認識、了解我國獨特而寶貴的文學遺產之一——對聯;通過“趣說歇后語”主題活動感受歇后語的詼諧性,享受它所帶來的樂趣等。“趣說歇后語”活動,探究歇后語的名稱、性質、來源、結構、特色;根據歇后語的前部分說后部分。
四、多元、綜合評價,促成發展
評價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對學生具有導向、調控和激勵作用,語文新課標指出: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評價應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筆者在評價學生上,不只看學生的實踐活動成果,還突出其過程是否合理有效、積極主動。
綜上所述,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對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其寫作能力、處理信息能力,對培養其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開闊視野,拓展知識面,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