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我國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低于城市,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是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從資源整合,引領發展;體系健全,執行有力;教師培訓,內容豐富;多種研修,保證質量四個方面對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養的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鄉村教師;專業素養;提升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92-02
引 言
《遼寧省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2016—2020年)》文件要求,到2020年遼寧省通過“鄉村教師走出來、名優教師走下去、網絡空間聯起來”等培訓研修方式,形成具有高尚的品德、精湛的業務水平、合理的年齡結構的鄉村教師隊伍。作為研訓單位的研訓教師,如何提高我市鄉村教師師德素養和業務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資源整合,引領發展
整合中小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構建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的長效工作機制,引領鄉村教師專業發展。上級主管部門應做好統籌規劃,基層教育行政部門要確實履行主體責任,實現鄉村教師參加培訓的多層次和全覆蓋,逐步形成省、市、縣(市、區)、學區、學校五級聯動,共同努力、共同攻堅、共同面對困難,有效破解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提升“最后一公里”問題。
二、體系健全,執行有力
打造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加大培訓考核力度,保障教師全員全時參訓。
(1)建立培訓基地。根據實際情況,建立鄉村教師培訓基地,組建優秀專家組成的鄉村教師導師團隊,選拔鄉村骨干教師參加培訓,要注重發揮本土優質教育資源在鄉村教師培訓中的輻射和引領作用,帶動提升本地區鄉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
(2)加強培訓考核。把鄉村教師完成學時情況作為教師年度績效考核、評優晉級、職務評聘的必備條件,確保執行有理有據。加大對農村教師參加教學競賽、基本功大賽等活動的獎勵力度,為在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頒發獎證;通過比賽、教學成果展示、優秀課講評等形式,積極引導教師參與活動、參加比賽,借以達到提高全體鄉村教師專業素養的目的。
三、教師培訓,內容豐富
(1)以德為高,身正為范。把師德教育作為對鄉村教師培訓的首要內容,推動師德教育進教材、進課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只有具備崇高的道德,才能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學生、培養學生。所以,一定要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重要工作來抓。開展經常性的學習教育培訓活動,大力弘揚中小學教師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展現新時期中小學教師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立德樹人”演講比賽、“我的教育故事”征文比賽、優秀德育教師案例評比等活動,通過有效的途徑增強教師的師德意識,進而培養教師的師德行為。
(2)全面提升鄉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對每名鄉村教師不少于50學時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專項培訓,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師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的有效應用。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理論是基礎,“任何技術的社會作用,都取決于它的使用者。”教師要不斷提高和完善知識層次,提升認知水平和應用能力,要用掌握的新知識、新觀念,去指導教學活動。實際操作是學習結果的體現。一是合理安排理論培訓與實際操作培訓,實現理論學習促進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技術應用促進理念轉變的良性發展。二是全員培訓與骨干培訓相結合。在信息技術能力培訓過程中,通過講座、專題指導、實際操作等開展的專題培訓是最有效的培訓方式,這種做法適合于全員培訓。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可以選擇由骨干教師參加的以課代訓、以會代訓培訓,把培訓工作納入學科教學中,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走出去與請進來。帶著任務去學習,走出去。鼓勵教師走出去參加學習和培訓,回來后一定要分享學習體會,從而實現學習成果的擴大化;請進來,就是把名師、專家請過來做講座、做培訓,與教師面對面,現場互動和交流,提升學習效果。
(3)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破解鄉村優質教學資源不足的難題。2014年開始,教育部開展了“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全國各地教師紛紛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曬課”“評課”,到目前為止,此項活動已經開展了五年,上傳課堂教學資源1000多萬份,這對于求資源若渴的教師們來說無疑是好事。另外,國家教育資源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都是全國各地的教師通過科學設計、制作、修改,并由研訓教師進行指導完成的,資源的內容更適合本課教學,質量更高。在平臺上瀏覽并查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遠比在網絡上查找下載更加節省時間,而且更有目的性,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備課效率,尤其是對那些信息技術能力較弱的教師來說,就更得心應手了。此外,要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優課”活動,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觀看別人如何設計課程、如何準備資源、如何實施教學環節、如何做好每個環節的評價,又是如何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這對教師的備課、教學實施過程都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4)加大對薄弱學科的培訓力度,特別要加強對音、體、美和少數民族雙語教師的培訓,破解鄉村學校薄弱學科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的困局。
四、多種研修,保證質量
教師培訓是當前很長一段時期推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工作,教師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把這項工作抓好。如何從我國實際出發,改進傳統培訓方式,提高培訓質量一直是大家思考的問題……用信息化推動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驗很有意義,網上和網下結合,虛擬和真實結合,教研和培訓結合等值得總結[1]。
(1)跟崗研修。作為現在比較新的培訓方式,跟崗研修就是依托名校資源為參訓學員建立學習平臺,體驗校園文化、觀摩示范課、聆聽講座、研制教學方案、執教下水課是主要的學習方式。
(2)網絡研修。建立網絡研修互動空間,發揮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等教育資源的帶動和輻射作用,由培訓基地教師和導師團隊在線實時與參訓學員互動交流,組織開展網絡閱讀、網絡論壇、網上議課活動,對教師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診斷,共同進行課堂教學反思,豐富教師課堂教學實踐知識,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
(3)送教下鄉。所謂送教下鄉,就是“接地氣”的培訓,把城市優質的教育資源送到農村學校去。省級、市級的骨干教師組成名師工作室,送課到農村,不但實現資源共享,發揮輻射帶動,還可以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
(4)專家指導。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組織開展不同層次的教師培訓,通過聘請專家現場講學、優秀教師現場報告或集中觀看專家及優秀教師視頻講學等形式,開展培訓。
(5)校本研修。依據農村學校發展的需要,不斷加強校本研修工作。要立足教研,聚焦課堂,深入開展課題研究,提高鄉村教師的科研素養,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水平,切實解決和研究農村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
結 語
加強鄉村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素養,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作,除了制度保障、技術支撐外,教師水平的提高也離不開研訓教師的指導,研訓教師要根據鄉村學校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教師個人綜合素養,通過開展跟崗研修、網絡研修、校本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豐富培訓內容,并將研訓活動與上課、說課、評課、研課相結合,不斷探索全面提升鄉村教師專業素養,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孫興華,馬云鵬.鄉村教師能力素質提升的檢視與思考[J].教育研究,2015(05):105-113.
作者簡介:徐素秋(1970.8—),女,吉林梨樹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教師繼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