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還孩子一個童真的假期”“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喊了好多年,不但沒有絲毫改變,反而愈演愈烈。家長、學生都在煎熬中掙扎,造成的結果是學生體質持續下滑,試想連自己的身體健康都保證不了,還談什么“成龍成鳳”。好在新的課程標準給出了指導性的文件:體育教學可以通過布置適當形式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及對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感。因此,教師應讓學生體驗與眾不同的體育假期作業,讓學生先過思想關,即保持健康的思想,要有健康的體質;再過行動關,首先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其次要科學設計、創新作業形式;最后品成果關,家長和學生在相互督促中進步、相互評價中提高、共同完成中交流。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體育假期作業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任務,更多的是帶給人們思維理念的改變。“還孩子一個童真的假期”“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很快會變成現實。
關鍵詞:體育;假期作業;創新;健康
中圖分類號:G40-013.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83-02
引 言
隨著社會對學生體質關注度的不斷提高,“體育假期作業”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但作業到底該怎樣布置,布置什么內容,怎樣來檢驗,值得教師深入思考。
一、變味的假期
學校每年都放寒暑假,其原始的本意是避開最冷和最熱的季節,讓學生過一種與學校不同的生活。因為在學校里固然能學到許許多多的文化知識,但也對學生有所束縛,甚至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1]。在假期中學生除了要完成既定的作業任務,還要享受豐富多彩的別樣的假期生活。現實是,每到假期就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上補習班、請家教、強制性地完成大量的作業……為的是讓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成績。家長更多的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2]。
二、遲到的體育作業
新課程標準指出:體育教學可以通過布置適當形式的家庭作業,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以及對社會健康問題的責任感。面對無休止的、大量的書面作業,已經讓家長和學生焦頭爛額了,這遲到的體育作業他們會接受嗎?
三、與眾不同的假期體育作業
針對當下許多學校的硬性作業,檢查、簽字、督導、測試等一系列煩瑣的令人不悅的程序,教師需改變思路,設計出真正體現假期本質特征的體育作業,不再讓條條框框來束縛學生和家長,讓其成為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和習慣[3]。
1.先過思想關
雖然家長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浮躁的心態中不斷攀比著孩子的學習成績,但真正坐下來、靜下心來還是覺得孩子有個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當孩子身體出現不適,家長對孩子所有的期望都變成了:什么都不要,只要健康就行。基于這種情況,在每個假期前教師都會利用家長會和印發“告家長書”等形式來向家長說明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并很快和家長達成共識:除了讓孩子享受多彩的假期生活外,更重要的是將體育作業提升到首要位置。家長紛紛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完成,慢慢去掉“管理者”的頭銜。
2.后過行動關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思想上通過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完成什么樣的作業?怎樣完成?
在和家長的交流中筆者得知,隨著社區健身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但由于工作性質、年齡等差別,雖然許多家長知道鍛煉的好處,也很想參加,但是會存在“不好意思”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的作業設計第一點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第二點科學設計、創新作業形式,將作業分為基礎練習和提升練習。這樣的方式能夠增強全家參與鍛煉的信心和積極性。
(1)將長距離(或長時間)慢跑(或快走)、廣場舞等作為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基礎練習。練習的負荷、練習的時間等根據每家每戶的不同條件協商完成。這種全民喜歡的項目簡單易行,場地、時間等不受限制,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易掌握,參與人員多,更容易調動起大家的積極性,使其共同參與[4]。
(2)受年齡、身體素質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孩子和家長又在練習項目上存在分歧。筆者就在作業的設計上采取“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形式。要求每個家庭共同協商,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選擇一種或多種自己的優勢項目作為提升內容。這樣一來俯臥撐、引體向上、籃球、立定跳遠、掰手腕、抖空竹等各種不同特點的項目全都涌現了出來,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特長項目中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
3.再品成果關
家長和孩子在相互督促中進步、相互評價中提高、共同完成中交流。體育假期作業是彈性的,不需要學校采用統一的形式來檢查、檢測。但其效果是超乎想象的,當你的練習出現惰性會有人時刻督促你;當你的練習出現挫折會有人鼓勵幫助你;當你的練習出現成績會有人贊賞力挺你[5]。久而久之,一種良性氛圍出現了:潛意識中體育作業給全家帶來了成績。身體素質提高了,生病情況不見了,家庭成員間和諧了。“孩子聽話了”“孩子變壯了”“孩子不迷戀網絡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升了”成了家長們交流的口頭禪。
四、有待提升的空間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所需要的知識體系也越大。隨著一個個假期的結束,一份份體育作業的完成,筆者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意識到:越來越多的人對鍛煉的科學性產生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每次的體育課筆者都會給學生普及一些常見的體育知識,并印發“體育鍛煉注意事項”“體育鍛煉的內容選擇”等知識,給學生和家長作指導。現在有許多學生都成了社區的“體育指導員”。今后,筆者還會用更多的方式向學生傳授體育鍛煉的知識[6]。
結 語
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體育假期作業不僅僅是一份簡單的任務,更多的是帶給人們思維理念的改變。讓學生在運動中獲得健康,在運動中體驗快樂。相信“還孩子一個童真的假期”“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很快會變成現實。
[參考文獻]
劉綺紅.休閑運動與和諧社會價值理念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6(06):70-72.
宮新清,尹軍.中西方休閑體育文化的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05):547-549.
龍明:中國休閑哲學的特質與休閑體育[J].體育文化導刊,2007,9:55-58.
李樣等主編.健康教育學[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梁利民.我國體育生活化探索[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潘雪梅,王國志.論當代體育休閑的文化屬性及其特征[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05): 39-42.
作者簡介:唐寧(1984.12—),男,山東榮成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榮獲榮成市德育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