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瑞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案例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高校體育教學實施健康教育路徑進行研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健康教育,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影響大學生的行為,使其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高校體育教學實施健康教育的路徑有四個方面,一是干預不良生活習慣,二是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二是選擇適宜的運動環境,四是培養鍛煉習慣。
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7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b)-0068-02
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以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其目的是消除或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其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其實質是干預、提供人們行為改變所必須的知識、技術與服務等,使人們在面臨促進健康、疾病的預防、治療、康復等各個層次的健康問題時,有能力作出行為抉擇[1]。《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2]。根據兩者的定義,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目的基本相同,都是為了促進健康,不同之處是健康教育以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為主,而高校體育是以身體練習為主。既然有著相同的目的,如果能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健康教育,對健康的促進效果應該會更加明顯。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健康教育,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影響大學生的行為,使其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 干預不良生活習慣
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主要是睡眠不足與飲食不規律。睡眠不足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表現主要是精神狀態較差,運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學生沉迷于電子游戲,加上對體育課的不重視,覺得睡眠少也不會影響上體育課。飲食不規律的學生通常出現在上午的體育課堂中,一種是剛吃完早餐即刻運動,另一種是不吃早餐空腹參與運動。
要在體育課堂中在發現有這些不良習慣的學生并不容易。一方面要靠教師的仔細觀察,另一方面要靠學生自己向教師報告。在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教師要留心觀察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現精神較差和對教師布置的練習內容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學生,應該從關心的角度出發過問下學生是什么原因,看是不是由不良習慣引起。此外教師要堅持課堂常規的執行,在每節課的準備部分都要有安排見習生的環節,讓不適宜參與運動和學生自行報告[1]。對于有這些不良習慣的學生,處理方法有兩點:一是安排學生見習或者禁止其參與劇烈的運動,二是語氣溫和的批評教育。安排學生見習或者禁止其參與劇烈的運動主要是從學生的身體健康方面出發而做出的安排。睡眠不足會使人精神狀態差,反應能力下降,如果以這樣的狀態參與運動,會增加發生運動損傷的機率。在一些社會報道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極端的例子,如有人在網吧中由于長時間不間斷上網而造成猝死[3]。由此可見睡眠不足的危害性。空腹或飽腹參與運動可能會造成消化系統的不適。批評教育也是必須的,主要是避免這些現象的再次發生。當然要注意語氣應該溫和,因為粗暴的批評教育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并不會對糾正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起到幫助。
2?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但是體育教學常常容易被忽視。筆者在教學經歷中遇到過的兩個案例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說明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應該引起體育教師的重視。
(1)案例1。
有個女生在一次體育課堂上表現出情緒較為低落的狀態,而且對教師安排的集體練習表現出抵抗的情緒,當教師詢問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是否需要安排見習休息時,對教師也是表現出不愛搭理的態度。對此教師也不太在意,繼續上課。課后該女生向教師道歉,說明自己是由于同學過世,所以心情較差。教師對她說了些安慰的話,并交待其同班同學注意多引導她。課后教師回想了一下,慶幸自己沒有在剛開始時就去批評學生,而是用了關心詢問的形式去處理,否則對學生的心理可能會造成負面效果,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較嚴重的后果。
(2)案例2。
某班上的一個平時較積極的男生在體育課上對同學態度惡劣,表現出明顯不合作的態度,對教師的態度也是如此,甚至語言粗魯。當時教師自己的態度也有點控制不住,剛想嚴厲批評他時,幸虧班上有其他同學提醒教師別理他,說是由于競選學生班干部失敗,現在象吃了火藥一樣。接著教師對他的表現進行了冷處理,不再介意該學生的行為表現,只是保持關注。當時教師也暗自出了一把冷汗,如果當時態度控制不好,那么會造成局面的僵化,非常難處理,而且對教學并沒有一點幫助,相反還會起到反效果。
從這兩個案例中可以得到啟示,對于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心理反常行為,教師首先應該通過觀察及早發現,并采取相應的冷處理措施;其次教師自己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學生多點為理解和寬容,處處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到處理師生關系,不要造成師生對立,否則容易引起僵化場面不利于即時處理。
3? 選擇適宜的運動環境
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是在室外環境中進行的,因此也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過去的體育教學提倡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品質,特別是在特殊的運動環境中更能起到這樣的教育效果。但是從身體健康的角度出發,在一些特殊的運動環境中進行運動其實并不利于健康,反而有損健康。
例如在室外體育選項課的教學中,通常會遇到兩種極端的氣候環境,夏天的高溫和冬天的寒冷。在南方,夏天的氣溫有時會達到35℃,在這樣的環境下,進行體育練習人體會覺得非常難受,很容易引起中暑。在冬天氣溫最低會下降到5℃左右,這個時候進行體育練習手指暴露在外容易凍僵,接觸體育器材時容易受傷。在這種極端環境中,就算教師態度強硬,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也不高。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改變教學方法。較適宜的方法是從學生的身體健康出發,選擇合適的環境或變換教學內容,并跟學生說明在這樣的環境下運動要注意的問題。
例如在高溫下應該選擇在樹蔭等較陰涼的地方進行排球練習,控制在室外場地上的練習和比賽時間不要過長。在寒冷的天氣時應該變換練習內容,以身體素質練習為主,減少需要接觸體育器材的練習內容。這樣的做法能夠使學生保持較高的運動參與熱情,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4? 培養鍛煉習慣
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是項艱難的任務,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和掌握運動技能。大部分的體育教學還是存在以技術教學為主和通過技術考核進行評價的影子,但是這樣做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師總是想先讓學生掌握技術然后進行比賽,而學生對技術學習會覺得枯燥,但為了考試只能應付式學習,其效果可想而知是不盡人意。
這樣應試教學應該拼棄,技術考核的評價方法也應該進行改革。應該采取的替代方法是比賽教學和綜合評價,用較少的時間進行簡單的技術教學,用絕大總分的時間進行教學比賽,通過將技術動作和比賽規則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用較短的時間就能組織學生進行比賽,通過比賽掌握運動技能。采用比賽參與時間和態度為主、技術運用(如個人比賽得分)為輔的綜合評價方法,使學生減輕心理負擔,享受比賽樂趣。通過比賽進行教學和評價,學生的參與運動積極性很高,技能撐握的效果也比單純的技術教學要好得多,有少部分的學生養成了在課后自行進行鍛煉的習慣。
5? 結語
總的來說,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健康教育應該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以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出發點,關注學生的個體,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才能起到影響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健康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鄭家鯤.健康城市背景下的學生健康體育行為培養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
[2] 國家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Z].2002.
[3] 王志偉.新媒體視閾下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