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珊
摘要:高考是人生又一次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化學是大多數理科生必考的一門課程。對于理科生而言,學好化學是高考必勝的又一砝碼,而探究式的高效課堂是學好化學的基礎。高效課堂指的是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和物力基礎上,獲取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化學是一門很神奇的學科,它可以將某些物質通過化學反應轉變成其它的物質。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化學;實踐與研究
引言:
課堂教學是有明確目的性和實踐性的認知活動,有效教學、高效課堂是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優化教學策略、合理使用教學資源等是通往探究式高效課堂的一條康莊大道。本文從什么是探究式教學,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入手,探索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一、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教材輕學生:這樣的課堂不僅缺少活力,還讓學生們感覺枯燥乏味。盡管學生學的很辛苦,但僅憑記憶掌握的知識往往不能應用于實際或者較新穎的題型中。例如:某些教師在給學生授課時,教師會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Fe(鐵)和Cl2(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2Fe+3Cl2=2FeCl3(氯化鐵)。老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學生在下面卻聽得云山霧罩的。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教師在授課時缺少活力,太枯燥!不能將化學本身的反應現象和實質展現給學生造成的。化學本來就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很高。而這種教學模式就是老師負責講,學生負責在大腦里對化學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樣沒有直觀的視覺刺激的教學往往導致學生對知識體系識記不清。
2.重結論輕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尊崇的是“理論大于實踐”,忽略了實踐的重要性。我小時候看作一篇文章,也許內容并沒有讓我記憶猶新,但是那篇文章的題目讓我至今歷歷在目,它就是《小議,分,分,學生的“命根”》,從題目里不難看出,以前的教學模式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多重,從以前的觀點來看“理論大于實踐”好像沒有任何問題。可是現實告訴我“理論和實踐同樣重要”。例如,我在講授乙醇在銅的作用下被催化氧化成乙醛,通過板書將方程式直接書寫出來讓學生們進行記憶,很多同學在并不理解反應實質的基礎上通過短暫記憶能記住,但時間久了就又忘記了。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在授課時非常注重有機化學反應機理的講解和實驗教學。通過對有機化學反應機理的講解以及學生們親身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能夠真正的掌握反應發生的條件和為什么會得到相關產物。所以,不管是從什么角度出發,都不應該重結論輕過程。
二、什么是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又稱“做中學”、發現法、研究法,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理論和原理時,老師只是給其講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主動探究,從而明白原理和結論的由來的一種學習方法。其宗旨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化學中的奧妙,體會到學習樂趣的同時掌握解題的思路,明白事物的規律。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在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在探索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能力。說的簡單一點,探究式教學就是指在課堂上,老師要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體表現在:由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可以多做實驗,給學生進行示范,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去直觀的感受化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老師要全程指導和監督學生做好實驗。
三、探究式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在了解了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后,除了老師在教學模式上的轉變,和學生本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分不開的,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叫做“自控力”。下文就這兩方面進行探討。
1.學生要進行自主學習
首先,學生的學習時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課前預習、課中學習和課后復習。課前預習的好處就是找到我們不懂的地方,在課堂上高度集中著重聽老師講解。
其次,雖然課前預習過了,但是課堂上認真聽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課堂上大膽提出問題,這可以使自己不懂的地方得以加深印象。并且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對知識進行再一次鞏固;回答錯了,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及時改正。
最后,課后復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課前預習和課中學習的記憶效果遠遠不夠,若不及時復習,很快就又忘記了,相當于之前做的都是無用功!有研究表明距離接觸這個知識點48小時,也就是2天以后,知識就會從剛接觸時的100%,遺忘到只剩下30%左右,遺忘速度之快是超出我們的自我感覺良好。遺忘到30%程度以后依然會發生遺忘,但是遺忘的速度就比之前慢了很多。所以說,我們對知識記憶的保鮮期只有48小時!因此,及時的課后復習也是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之一。
2.優化課堂教學時間的安排,打造高效課堂
(1)老師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多發言,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比如,老師講課時間用25到30分鐘,剩下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2)適時點撥:在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時,老師也得參與進來,對于學生模糊不清的知識點及時點撥,并通過學生討論這一形式加強對知識的的認識,增強記憶。
(3)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做化學實驗(前提是做好安全措施,并且在實驗前多次強調本次實驗的注意事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本上的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更好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了解了高中化學課堂達不到高效教學的原因,也明白了在構建高中化學高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中,應多做實驗,把原本枯燥乏味的化學反應理論變成活靈活現的實踐。老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簡單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與注意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多些互動,禁止教師“自導自演”等,都是打造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的必要因素。在化學實驗中讓學生找到輕松、愉快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的教學內容。這樣對于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多做化學實驗,對實現高效高中化學課堂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蘇超.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7.
[2]趙慕琦.“三學”模式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7,3 (9):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