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榮
摘要: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班主任思考的問題,而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又有其突出特點,其需要面對的是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的學生,這些學生對于價值觀念的理解還很缺乏,因此,這更需要語文班主任在教學中認真思考提升德育教學的策略。同時,在小學眾多學科中,語文教學具備了許多開展德育教學的資源,語文班主任可以依托教學固有優勢,通過利用文章中心思想、挖掘作者背景、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的方式,提升小學德育教學的質量,推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教學策略
德育教育是實現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必要保證之一,其對于小學生認識世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項舉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負起責任,努力探索適合德育教學的方式策略,挖掘德育教學的內容,提升自身對德育教學的理解,以自身教學水平的進步去推動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1小學語文班主任開展德育教學的意義
1.1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意識
德育教學的目的首先是提升學生對世界的認識能力,幫助學生分辨美丑,初步理清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正誤;其次是幫助學生從心底實現對這些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的認同,使這些觀念能夠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最后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實踐受到自身認同的理念與準則。因此,從德育教學的目的中可以發現,其對于學生正確的行為意識的培養是深刻的,不僅是簡單的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而是引導學生去理解、認同這些理念與行為方式,最終起到提升學生行為能力的作用。
1.2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不僅對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有巨大的幫助,而且其最終還會反哺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教材的內容都是經過千挑萬選,具有正確價值觀并且能發揮導向作用的內容,而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修養與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
2小學語文班主任進行德育滲透的策略
2.1在文章中心思想理解中,滲透德育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教師能夠借以開展德育教學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而借助文章中心思想理解過程,滲透德育內容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小學語文教學文本的思想內容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都具有積極作用,非常適合教師開展德育教學,并且借助此種方式,教師還可以實現德育教學的常態化。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六課“狼牙山五壯士”教學為例。本課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戰士英勇抗敵,不懼犧牲的事跡,熱情贊揚了狼牙山五壯士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教師在教學該課時,可以據此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從小樹立國家意識。而對小學生國家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其從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幫助其抵御來自生活各方面的反國家意識的侵蝕,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
2.2利用文章作者背景進行德育滲透
在利用小學語文教材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需要開拓思路,拓展視野,積極利用文章作者的人生經歷為學生開展德育教學。運用文章作者背景開展德育滲透時,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積極準備,了解關于文本作者的背景知識,并在其中尋找德育教學的內容;其次,教師要做好德育教學的語言備課工作,組織好語言,積極探索適合德育教學的語言表達方式,提升德育教學的質量。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教學為例,該詩的作者蘇軾是一位適合教師借以開展德育教學的詩人。教師在課前先要進行積極的德育備課,組織好語言表達。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清晰的、有感染力的語言給學生講述蘇軾在一次次遭受貶謫后依舊保持樂觀、豁達的事跡,并借助其詩句為證,幫助學生領會樂觀與豁達的心態對于人生的意義。
2.3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語文實踐活動是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的一種方式,這個過程非常有利于教師進行德育滲透,因為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極大激發,其學習與理解的效率也會隨之提升,并且以學生為主體的語文實踐活動還會進一步增加學生對于教師德育內容的認同,從而提升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演講比賽、組織主題黑板報等實踐活動,為德育教學提供實施空間。
以部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教學為例。教師進行該階段教學時,可以從其中“回憶往事”一節出發,引出珍惜時間的德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借助珍惜時間的主題,為學生組織演講比賽,要求學生展現真實情感,幫助其在進行演講比賽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班主任開展德育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培養道德意識,增強其對正確價值觀的認可,并且使其付諸于實踐。同時,小學語文班主任也要注意優化教學過程,提升德育教學的有效性,讓德育教學落到實處,扎實推進小學階段學生道德素養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存政.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4).
[2]楊聰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匯,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