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阮協奏曲《滿江紅》是對宋朝大將軍岳飛一首經典詞作的再創作,曲中大量展現了中國的民族樂器的風采,充分表現出了岳飛的英雄氣概,本文將對中阮協奏曲《滿江紅》的創作背景、演奏技巧與情感進行詳細分析,以求對中阮以及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關鍵詞:《滿江紅》;演奏技巧;演奏風格
一、中阮與樂曲《滿江紅》
“觀其器,中虛外實,天地象也;盤圓柄直,陰陽敘也;柱有十二,配律呂也;四弦,法四時也;以方語目之,故云琵琶。”是西晉文學家傅玄筆下的琵琶,種樂器的典型結構為圓形,四弦,豎柄,十二品。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擅長彈奏這種樂器,深受皇帝的賞識,因而命名,流傳至今。
近現代以來,琵琶樂器因為它的音色獨特,造型優美廣受人民大眾的喜愛。且樂器的彈奏技巧以及樂曲風格等呈現出多樣性,越來越多的優秀作品呼之欲出,《滿江紅》就是其中的代表,這是由詞作家林吉良和何占豪共同完成創作。這首樂曲的風格是昂揚向上,作者運用了吟、撫、假彈、全掃等彈奏技巧,深刻地體現出曲中岳飛將軍精忠壯志的英雄形象。
二、樂曲的情感與演奏技巧
整個樂曲大致可分為五個部分“引子-A-B-C-A”,前章引子是詞曲的開頭,也是故事內容的主旨部分,因此,引子部分呈現出恢宏大氣,松弛有度的感覺,演奏家彈撥時采用右手滿輪技巧,手指撥弦速度隨主題的深入而變化,多節相同節奏型的快慢結合,弱強相間,仿佛我們看見了岳飛背肩枷鎖報國的形象。
引子部分為了呈現出和聲的感覺,要求演奏者左手和右手相互撥弦,并且保持相對地持久穩定。在彈弦上的首弦和四弦之間,手上的動作、頻率要快,幅度、用力要大,在四弦之后,手力就可輕微放松,動作幅度也可降低,但是要統一協調,這樣才能保證旋律和音色的完美融合。撥弦時應該從雙弦輪奏,三弦輪奏逐漸到四弦輪奏,每個節拍之間應該有所停頓,呼吸,劃動演奏時的技巧從挑過渡到揉,這樣樂曲就會給人一種悲愴,凄婉之感。A段:快板,低沉的獨奏配合悠遠婉轉的旋律,同樣也給聽者展現出岳飛“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內心意境。
樂曲使用了左手技巧中的揉弦手法,這樣的演奏方式能夠使得樂曲的音色和旋律更加唯美,柔和。演奏家使用左手揉弦時,撥弦的手指和按琴的手指要固定不動,指尖與弦片之間的交點也要固定,手掌應該放松,完成一個音調的彈奏后應當迅速歸位,這樣才能保證下一個音調的準確。此外,要使得旋律更加有韻味,就得運用到推撥弦和上下滑的技巧,所謂推撥弦,就是要求演奏家在右手彈奏時,左手的前三根手指依次地往里推,往外拉,音調也會隨著升高或者下降或者歸復原位,同時也得注意左右手拿捏的力度等。當然,這些技巧的使用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隨著樂曲的風格和特點在不斷變化的。十六分音符與雙重樂及和聲的結合使用,增添了畫面的動感和力度,與之同時,有伴樂的配合,更加使得樂曲的演奏張弛有度,場面恢宏。演奏家們彈奏的速度頻率應該水平一致,撥弦力度的強弱要層次分明,并且手指應該帶有些許急促,這樣樂感才能此起彼伏,節奏才能忽快忽慢,仿佛展現了岳將軍戰場殺敵,戰鼓雷鳴,聲嘶力竭的戰爭場面。
此外,樂曲裝飾音需要演奏者彈清楚,與此同時,滑音的演奏需要注意節奏的變化,以及使用上滑和下滑技巧的時間、拍子節點、速度快慢的把握。三小輪的使用給樂曲旋律增添了些許活潑感,因此,當演奏三小輪時要節奏的飽滿,右手輪要明確清楚。此外的吟、揉、滑等演奏手法的運用也給旋律增添了些許別樣感,展現了岳將軍對家人,對朋友的思戀之情,輕松明快的曲調則顯示了將軍昔日與家人與朋友歡聚一堂的美好愿景。A'段:氣壯山河。這個階段的曲調緩和柔順,應用了F調展現主題節奏,剛好與樂曲開頭部分相照應。此段應用了大量的雙輪手法,因此,節奏感顯得更加有張力,動感,旋律感也更加流暢。
曲中在使用掃輪手法時應當注意上,下手臂與手腕的力度協調性,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撥弦的力度應當緊實點,與此同時,手腕要保持相對懸空狀態,彈奏的力度也得松弛有度,通過手腕的作用,手指在弦片之間來回撥動,輪點要緊湊,均勻,這樣彈奏出來的音色與音量才能均衡協調。華彩的應用也揭示了岳將軍心里無限憂愁的思緒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眷戀之情。這一段中運用了高強度的雙輪和掃弦手法,音樂節奏的增強也正好歌頌了岳將軍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為了能夠演奏好這首樂曲,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第一技術層面上,要對音樂旋律的變化規律把握得當,同時還要把握音色曲調的大小變化;第二手法層面上,要把握撥弦力度的變化給音樂旋律帶來的節奏情感的變化,時強時弱、時大時小;第三背景層面上,這就要求演奏者完美地把握詞曲的歷史背景和曲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樂曲完美地被演繹出來,并被聽者觀眾完美地接納。由此可見,一個成功的作品不僅需要節奏、旋律,樂感的完美,還需要其內容思想的完美升華,賦予其時代背景,真實情感等。
三、結語
《滿江紅》這個作品之所以稱為偉大,其中不僅僅要求演奏者的高超技巧手法:掃弦、雙輪、揉音、推拉弦、滑音、帶音和換把等,還要求演奏者深熟作品里的時代烙印,人物情感的微弱變化,只有完美地把握內心情感的升華,才能演繹出這個具有歷史情懷的樂曲,才能使聽者觀眾更能接受。完美地作品往往借物抒景,抒景寓情,以情以藝扣人心弦。
參考文獻:
[1]殷增琴.中阮協奏曲《滿江紅》演奏中中阮雙手技巧的運用[J].齊魯藝苑,2010(03):85-86.
[2]賈瑞芝.中阮曲《思戀》的演奏探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李富蕾,山東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