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辰
摘要:環境藝術設計的根本宗旨是為現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一個理想化的,符合心理、精神、生理需求的優質空間。本文著重思考將民間美術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傳統文化、民族情感等元素融入環境藝術設計中,使設計方案能夠充滿一種具有民族性和獨特地域性的個性,同時滿足人們對現代高品質空間的情感需求和文化精神需求,從而為傳承至今的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承和傳播提供另一片真實且自然廣闊的生存空間。
關鍵詞:民間美術;環境藝術設計;關系;應用
21世紀的數字信息時代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作為設計者,盡管數字化媒體擴大了我們的藝術視野,但是也正在悄悄地改變著我們的審美標準和對文化傳承的觀念。不可否認的是,西方設計的美學理論和思想在當今依舊主導著我國的設計發展方向。當我們想追求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往往不知道我們的民族文化根源在哪里,以及我們是否還需要傳承文化傳統?答案是必然的。如今人們居住在鋼筋混凝土構成的城市叢林里,渴望得到關懷和情感舒適度的重視的是我國現代環境設計面臨的問題。如今是文化設計思潮為主導的時代,以本土的民族文化為核心,本應做出能夠喚醒根植于我們意識中的“本地記憶”的環境設計,但是由于近些年缺乏對區域民族文化的重視與對民族美術的冷漠,使我們現有的大部分設計并沒有多少歷史底蘊與魅力。因此,需要合理地將民間美術要素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中,使兩者達到協同發展的狀態。
一、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
民間美術源于民間,源于生活,是以農民為主的勞動生活中質樸、純真、實用的民族美術精髓。民間美術元素具有豐富的形狀和色彩,可以為環境藝術設計提供許多有價值的設計思路與材料。
(一)民間美術與環境藝術的脈絡相通:民間美術元素豐富的造型不僅為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提供重要參考,還體現了民族的自發性創造力、社會結構和文化內涵。民間美術形式繁多,與獨特的歷史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并且由于其是人類根植于現實生活中對自然的應用與思考,因此在不同國家、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形態,各地的民間美術始終具有深遠的影響力。民間美術起源自農業社會,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其呈現出無論受到原始工藝啟發的美術創作類型如何,始終注重生活現實,并且可以滿足物質,信仰崇拜和美學等各種需求的品質。在人類學會制作工具以來,人造物品實際上都具有審美和實用的雙重特征。隨著物質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文明也在不斷進步,充實了民間美術的內涵。在任何時候,實用性始終是民間美術的第一要素,其次則是人們在創作和審視過程中通常會主動表達情感和思想,從而給作品增添了某種主觀人為的情感,這個過程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產勞動關系和生活環境的轉變。剪紙、建筑、雕塑、紡織品等民間美術形式都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古老的設計者將個人審美觀念和情感融入他們的創作過程中,其僅代表個人價值的同時也體現出一種大眾共同的審美特征,審美共性是美術遺產的核心,環境設計亦然。因此,民間美術和環境藝術是相互滲透的。
(二)民間美術豐富了環境藝術的設計思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并不是因為技術崇拜而完全否定了傳統文化,而是由于不平衡,不充分的社會發展現狀導致的藝術教育片面化和城市文化發展中的急功近利,造成我國出現城市風貌欠佳,設計趨同化等一系列環境設計問題。因此,如何利用傳統民間美術元素并積極表達地域文化內涵,是促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創新的發展方向。環境藝術設計與民間美術之間有著互補的關系,在近些年的文化民族性思潮中,兩者逐漸呈現出一種深度融合的趨勢:從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設計理念來看,許多作品都具有民間美術元素的影子,可見這是一種被主流審美所接受的現代設計風格。在剪紙藝術方面,農民通過參考動物的體態特征來展開豐富的想象并巧妙地設計出具有動感的剪紙圖案,樸實濃厚且充滿個人審美情趣,獨特且充滿魅力。由此看來,環境設計師如果對民間美術有完整的了解,從中汲取重要的美術元素,激發設計靈感,并使用豐富的民間美術材料來改善他沉悶的公式化作品,便可使設計師能更進一步加深作品的內涵。
民間美術是現代設計的起源、民俗文化的載體、藝術心理表達的來源。從古至今,無論是哪種非民間美術的存在,它的最初形式還是原始藝術,追根究底,總是源自民間美術。繼承了民族文化是如今民間美術仍然備受關注的原因。
二、大眾對生活環境的情感需求
時代的洪流,鋼鐵叢林使人們感到困惑。尋找符合現代人生活理念的情感空間的設計方法,并探索原始文化,重視現代環境設計中的迫切情感需求將會使人們得到最本質的收獲。在城市中工作的人往往希望獲得精神上的安慰,高速生活的驅使使人們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和對家鄉情感根深蒂固的意識,并開始尋求精神上的歸屬;因此環境設計的文化來源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城市獨特性,由此體現。如何使居住在不同區域的人們融入城市環境并且獲得歸屬感已逐漸成為城市更新設計中重要的問題。其實,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人文歷史,不同階層的人們在歷史長河中都以不同形式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一種通俗的美術,傳達了鄉村和鄉鎮的樸素和鄉愁,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不竭的精神食糧,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先輩成果,深度學習并合理使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趨同化與成果認同度低的窘迫現狀。
三、民間美術應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情感價值
民間美術的情感價值不僅是單一的個人審美價值,也是民族文化的共通價值。民間美術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奇特的造型規律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并蘊含著獨特的審美韻味,天然保留人對自然的認知與思考,扎根于本土農業文化,反映了本土農村生活與習俗,是展示本土區域文化的重要創作載體。民間美術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受到區域、經濟技術和政策等客觀條件影響,使得民間美術忠實地反映了農耕社會的文化和生活,自發形成了一種天然且豐富多彩的藝術語言;同時,農村遠離繁華的城市,受西方藝術潮流的影響較小,較好保存著原有的中國文化底蘊和內涵。如今,當傳統民間美術逐漸從生活中淡去,實用文化轉變為歷史文化時,即一個民族在文化發展上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也就是說,新的虛擬造物成為主導,以往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品轉變為符號和歷史記憶,文化觀念的轉變與民族文化的轉變是同步的。因此,汲取傳統民間美術的本質,發掘民間美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價值以及如何在現代環境藝術以新時代的設計視角和概念對待這些傳統文化,并創造具有傳統元素的現代設計,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發展與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承是至關重要的,并且融合不應只停留在表面,而是精神與內在文化。
四、在民間美術中探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表達方式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民間美術元素運用,是借用傳統民間美術的象征性和基本性符號進行直接運用與二次設計,使整體設計的外觀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且不失現代設計的意義和形式。在形式探索層面,深入民間美術思想的根源并且嘗試重塑傳統作品包含的個人的民族記憶、民族氣質、個人精神和哲學思考。民間美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中,遵循民間美術“形式”的視覺表現形式,例如色彩,風格和圖案等,保持其原有的節奏和層次并尋求創新。通過對元素符號的抽象提取,在轉換和重構的設計過程中發現并捕捉美的文化元素,接著嘗試尋找新元素的思想來源并使用隱喻的方法來重新詮釋傳統。傳統民間美術最突出的特征是地域性,現代環境藝術的設計必須考慮其自然環境,人文歷史和公眾精神。如果將民間美術的元素融入環境藝術的創作中,它將擁有曝光率與利用率均非常高且高品質的現實生活使用場景,能夠較大程度提高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文化影響力,同時,民間美術豐富的想象力也滿足了表現地域特色的城市發展目標。
五、結語
如今,現代環境藝術的設計趨向在于國家層面上的本土化和自然主義。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國際思維”的城市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失去對城市的土地記憶,城市自身也無法找到自己的宿命。人的情感需求是無處不在的,它是現代城市生活的設計核心,中國傳統民間美術與環境藝術風格的互相融合是建立在人們對于現代環境藝術的情感需求上的,真實且準確地反映了本土文化對人的重要性。從設計美學的角度來看,每種藝術都有其自身的美感:粗糙,精致,簡單或華麗。就像不同的客戶群體有不同的設計要求一樣,設計師必須不斷嘗試。然后將這些美麗的傳統文化元素以創新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相輔相成,創造出滿足人們高質量的生活需求的主題和環境。在民間美術的傳承過程中,我們將其與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無論是形式多樣,色彩鮮明還是各種藝術品中極具個人主張的簡單情感。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民間美術與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橋梁;環境藝術設計能夠跨越民族性與時代感,是體現民間美術傳承的最謹慎,最有前途和最具意識形態的設計手段。在現代環境藝術的設計中,更簡單,更基礎的設計為傳統藝術增添了新的活力,將作品中表達的主題和內容結合在一起,加深了文化底蘊,同時也增加了作品的看點。傳統民間美術與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之間的藝術交流往往是沖突與相互融合并存的發展過程,而在全球設計趨同化發展的客觀過程中,民間美術需要通過積極參與不同的市場競爭才能充分展現其不朽的藝術生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云.民間美術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J].藝術科技,2016,29(12):306.
[2]李昆鵬.民間美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6(15):77.
[3]袁磊.民間美術的構成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22):184-186.
[4]袁鳳梅.民間美術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啟示[D].西北民族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