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扶貧政策大力支持發展少數民族產業,其民族產品往往停留在農產品加工、手工藝品批量化生產,這不僅解決不了扶貧的根本問題,還可能導致民族文化過度消費。民族文化與產品設計的融合也是一個迫不及待的趨勢,通過民族文化的附加形式附加在產品設計上,可以有效地解決此問題。讓產品在民族文化中升華,讓民族文化在產品中得到推廣,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關鍵詞:民族文化;產品設計;民族工藝;扶貧產業
一、民族文化的提煉
民族文化在現實生活中大多以圖案、工藝、色彩給表現出來,以苗族文化為例,苗族文化根據傳統的神話故事《蝴蝶媽媽》把蝴蝶作為名族的圖騰,到現在苗族服飾上還有大量的蝴蝶圖案,在苗族服飾中有動物圖案、幾何圖案、植物圖案,這些圖案在苗族的文化中都有特定的含義,例如:太陽、龜、龍燈圖案代表的是對生殖生育的一種崇拜,其中在苗族文化中族人認為很多的動物都可以變成龍,故在他們的文化中有牛龍、魚龍、蜈蚣龍等圖案,其中苗族的圖騰崇拜就有牛圖騰、鳥圖騰等。這些圖騰在苗族服飾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甚至苗族文化中的節日也被提煉,現在很多苗族村落開始興起民族產業化,以靖江苗寨為例,苗寨通過文化中的飲食、節日、工藝等文化讓苗寨與其他的民族村產生差異,把吃喝玩樂通過民族的方式給呈現出來,這就是一種民族文化的提煉,把文化實物化,體驗化。
二、產品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產品在設計中如何去塑造外觀,如何去選取色彩,通過與文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將產品形態和民族文化相輔相成,市場上大量的文化創意產品,都是通過外觀、色彩以及圖案來進行設計,這僅僅停留在文化創意設計的表面,在現有的民族文化產品基本是直接把民族文化強行添加,例如在民俗文化景點的民族旅游紀念品,通過直白的方式把民族文化附加在產品身上,又以一種批量化生產方式后來進行售賣,反而讓產品不夠暢銷,更加容易過度消費民族文化。文化和產品的融合可以通過產品本身所具有的屬性來進行文化設計,例如竹文化,竹子本身韌性,以及造型有特色,所以在后期做文化產品設計時,會根據竹子的特性進行設計,顯得更加有文化內涵。
三、產品民族化
市場上的民族文化產品以紀念品居多,其中刺繡、民族元素產品占據大量的市場,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民族文化的識別度在產品中沒有做到位,只能通過民族文化在產品表面進行附加并突出特征化進行設計;這種現象只有讓民族文化的識別度提高;將產品民族化才可以有效解決。如何去進行產品民族化的設計,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對文化的研究、分析然后附加在產品身上,而是應透過民族文化的內涵找到產品的特質、特征加以設計,讓消費者看到某個產品就能第一反應是民族產品這就是成功的,例如市場上的蒙古刀,明清家具這些就是很成功的產品民族化,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產品民族化也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一條可選之路,在產品設計中民族化也是剛剛開始。
四、民族產品設計的產業扶貧作用
國家政策扶持民族產品的興起,對民族文化也是大量的鼓勵,如何通過產品設計與民族文化結合實現扶貧呢?這也是產品設計的一個新興的話題,把產品設計民族化作為一個扶貧產業,可以讓貧困少數地區的老百姓根據他們自身民族文化進行產品生產,最終扶貧產業化;例如: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此村是一個土家族苗族的自治州,他們通過對自身的民族特色與產品、娛樂、旅游結合,成功的脫貧。其中把飲食產品民族化、工藝產品民族化,形成系列的民族旅游產品,打響了十八洞村的民族招牌而成功脫貧。在產業扶貧中起產品設計可以讓民族文化與現有的產品和實物得到有效的設計融合,如飲食中的器皿、包裝、旅游工藝品的開發等等都可以得到更好的發揮。
五、不同角度看待民族產品設計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待民族產品化設計,產品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也要能傳達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懷;從民族的角度來看待民族產品設計,民族的特征、色彩、圖案都是極其重要的民族符號,把民族符號進行深入的分析融到設計了,這樣才可以讓產品設計具有民族的靈魂;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待民族產品設計,文化僅僅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做產品設計的同時把情感通過產品的造型、色彩等方式表達出來,最終達到文化即產品、產品即文化。
六、總結
民族產品化設計已經是一種趨勢,其中近幾年的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瞬速、扶貧政策的扶持、民族文化的潮流趨勢、民族情感升溫,這些都有利于民族產品設計的發展。我們進行民族文化產品設計時,要能對民族文化進行民族符號提煉,能找到符合民族文化的設計本質,產品不能作為載體,應作為民族文化的本身,這樣民族文化在產品設計上才能有效地運用,并得到相應的發揚。
參考文獻:
[1]萬浩田.傳統美學元素在時尚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J].鴨綠江(下半月),2019(10):141.
[2]徐程程.淺談苗族服飾圖案元素[J].美術教育研究,2014(02):31.
作者簡介:肖佳民,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