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課題通過對革命雕塑和紅色文化的調研和分析,深入了解紅色革命歷程、雕塑擺件包裝設計新動態,對這一段艱苦卓絕的紅色革命歷程通過革命雕塑擺件包裝進行藝術話的再現和傳播,達到產品、紅色文化二合一的推廣效果,讓產品設計更具有民族特色,附加更多的文化價值。包裝作為弘揚我國優秀傳統紅色文化、宣傳我國民族精神的載體,對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經濟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革命雕塑擺件;創意包裝
一、前言
隨著社會各方面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得到滿足,隨之而來的就是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而此時紅色文化熱潮的到來恰好滿足了人們內心的文化需求,各種紅色文化的文創或藝術喚醒了人們心底的美好記憶,滿足部分內心空洞人們的精神上的滿足。將紅色文化與產品包裝設計融為一體,有利于打造出優秀的產品包裝品牌,使其包裝設計走向國際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宣傳和弘揚紅色文化[1]。
二、前期調研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通過將紅色文化故事融入包裝設計中,對紅色文化精神進行宣傳弘揚,不僅讓作為物質媒介的革命雕塑擺件更具精神感和時代感,還可以讓人們在精神層面上踏上革命先烈們的征程,感受艱苦奮斗和不屈不撓的高尚品質。
(二)革命雕塑擺件包裝現狀分析
目前市面上的革命雕塑擺件包裝結構單一,沒有創新點,沒有突破傳統包裝的形式。包裝視覺設計過于普通,沒有創意,沒有視覺吸引力。包裝沒有文化底蘊,無法體現革命文化這一層含義,與產品沒有緊密聯系,故而無法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僅僅起到保護產品,方便儲存攜帶等最基本的功能。沒有突出品牌文化。
(三)設計定位
人們購買革命雕塑小擺件,不僅是為了擺放客廳或其他場所作為裝飾品,更是為了感受紅色革命年代堅忍不拔的品質,滿足心靈精神上的紅色文化需求。品牌定位應當與紅色文化精神相契合,并且具有一定的紀念性和教育性。
本設計旨在打造一個專注紅色文化產品的獨一無二品牌,將產品與包裝設計融為一體,通過品牌包裝引起消費者情感共鳴為目的,運用現代化的設計方法對舊的素材進行藝術化處理并結合過去包裝風格加以整合,以情感化設計為主要設計思路,以創新創意為包裝設計理念。
三、革命雕塑創意包裝設計
(一)組合包裝
此款組合包裝的特色主要就是可以不用將革命雕塑擺件取出擺放,可以直接在包裝中展示,而且展示效果更好。包裝結構簡單但卻十分巧妙。
(二)書籍形式包裝設計
此套包裝設計以書籍的形式向人們展現了紅色革命歷程,消費者打開包裝的時候就好像在翻閱講述紅色革命歷程的書。此套包裝設計分為三個包裝,每個包裝由書籍形式包裝主體和腰封組成,腰封對應三種不同的顏色分別與主體的字體顏色相對應。暗紅色的“革”代表著國內革命,其主頁面中經過藝術化處理的場景也是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紅色事件-井岡山會師,軍綠色的“抗”代表著抗日戰爭時期,相對應的紅色事件為三軍大會師,金黃色的“解”代表著解放戰爭時期,對應的紅色事件為渡江戰役。
四、結語
紅色文化作為我國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國經濟文化建設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人們物質需求日趨飽和,追憶紅色文化已經成為部分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張,我國包裝也越來越智能化,包裝的功能性也更加多樣化,包裝也不再是簡單地為了保護產品。優秀的包裝設計必然會給消費者帶來視覺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共鳴。本課題包裝創新設計主要通過注重包裝設計的功能、創新、品牌文化、結構造型、生態環保以及故事情感,旨在將整個紅色革命時期通過包裝這個載體重新呈現在大家面前,將包裝與內裝物融為一體,引起消費者情感上的共鳴,從而起到宣傳紅色文化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性意義。
參考文獻:
[1]黃小娃.紅色文化在地方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1.
[2]李慧.湘潭紅色旅游紀念品品牌化包裝設計[D].湖南工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徐小娟(1995-),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與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為包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