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曦
摘要: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不可或缺的武器。中國進行教育改革之后素質教育越發被強調,本文從地區、學校教育、教師為切入點分析山西書法教育現狀針對性的尋求對策。
關鍵詞:山西;書法;課程;教師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從誕生之日就被賦予了強烈的藝術特征,它的獨特性使它協調了視覺藝術與傳統文學之間的關系并融合了中式哲學和中式美學,是推進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教育改革之后,素質教育被越發強調,書法沉積許久之后也開始重新煥發生機活力,書法教育的比重與之前相比有了大幅增長,但其中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以山西省為例。
一、目前山西書法教育的現狀
(一)從山西地區發展角度
山西是經濟不太發達的資源型城市。在環境遭到不斷破壞和產業轉型期間,山西逐漸趨向邊緣化,山西的經濟水平低,嚴重影響了教育的發展。在歷史原因下,山西省內有著地區貧富差距大,城鄉經濟水平差距大的問題。這就出現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課程設置分配不均。雖然在教育改革中書法教育開始走進課堂,但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設有書法課程,而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對于書法課程的設置意識還是比較淡薄。同理,農村孩子能接觸到書法課程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走訪設立書法課程的中小學發現也存在著對書法教育的資源投入少,設備工具不完善的問題。在書法教育走進課堂的第一環節傳遞與傳播中出現了地區協調性不夠、學校適應性不夠的情況。
(二)從學校的角度
現在山西省內的書法教育活動主要由各大中小學和校外私立培訓機構組成。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上升,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書法教育也順應著時代發展,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1.學校對于書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上出現了偏差
就是在教育中更注重書寫技巧,而忽略了書法背后宏大的文化背景。不論是中小學還是培訓機構,在教學過程中偏向把書法課變成練字課。這在一定程度上橫向推動了書法教學發展的廣度,但卻觸及不到書法文化的內涵深度。只注重技巧而對背后的文化支撐沒有更好的理解的話,學生很難進行之后的藝術創作。
2.學校不重視
在升學壓力下許多學校的書法課有被占用的情況,一周一節的書法課常常被冠以“副課”的名號。再者學校對書法課程的投入有限,書法課在上課之前學生要自行準備學習工具,一堂課45分鐘,準備工具復雜繁瑣不便于快速進入課堂,學生注意力剛剛集中就已經下課了,課堂效果不佳,于是書法課逐漸形同虛設。
3.學生接受水平不同
一個班級大概有50個學生,班里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要顧慮到班級的整體進度,上課內容以基礎學習為主,這對許多對書法充滿興趣的孩子來說難度較低,課堂效率不高,學生對書法的興趣也就逐漸喪失。
4.教材設置不夠科學
在走訪中小學教師時,許多教師提出了雖然有教材,但教材中的內容太過深奧,沒有科學的考量章節與課時分配的問題,無法按照教材進行課程教學的情況。
5.缺乏完善系統的書法課程安排,不能保證書法教學的持續性
書法文化是由淺及深,由表及里的長時間的學習過程。而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不是每個學期都會安排書法課,中學之后書法課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在書法學習上出現了斷層,持續性學習得不到保證。
6.缺少書法課程的評估標準
書法是一門偏向藝術性質的學科,人們對于藝術作品評價標準多偏向于感性,這就使得校內書法教育缺少一個理性的評價機制。依靠感性評價,就會使得教學系統處于疲軟的狀態,學生對于學習標準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惑。長此以往,老師和學生在學習上找不到刺激點,課堂質量很難達到預期。
7.強調書法學習的短期性和功利性
校外輔導機構作為以配合學校的教學為主,為了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也抓住了家長對孩子急切期望的心理,常打出“xx天學會書法”“書法速成”的口號。讓學習停留在瞬時記憶中,高強度的訓練在短時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需要不斷地練習和鞏固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三)從教師的角度
1.經過走訪發現學校里的書法課程教師多為兼職,大部分由語文老師或美術老師代班
老師自身對書法還處于一知半解的情況,在上崗前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尤其是書法史和書法理論性的知識只停留在上大學時期的三筆字課程上,教師在這門課程的教授上知識與課程內容存在巨大的缺口,老師的理解浮于表面顯然上課的內容也以淺層為主,觸及不到深層次的教學。再加上社會與學校的重視程度,少有教師會課下補充學習這部分內容。
2.校內書法教師缺少書法知識,而真正書法專業的學生卻難以進入學校從事書法教學工作
每年中小學書法專制教師的招聘數與高校書法畢業生的人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在教師資格證上就沒有書法學科方向,所以在就業方面才會出現了這樣的矛盾。書法高校畢業生專業就業得不到保障,使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與專業不相同的職業,使從事書法教育的人才大量流失。
3.教師沒有探索出一套合理的教法
教師沒有吃透課本,學校很少開展書法教研活動。老師對于這樣實踐性和學科融合性的學科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時使用以往主流科目的經驗教學。書法課程獨特的學科融合性被割裂,教學方法也缺少創新,多以傳統的灌輸性教學為主。導致書法理論與動手實踐,傳統文化與中式美學沒有在課堂上形成良性互動,使學科趣味性大打折扣。
二、針對目前山西書法教育的現狀提出的解決對策
(一)從地區的角度
1.促進全省范圍內對書法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美國人福開森說: “中國一切的藝術, 是中國書法的延長”。中國一切的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表現。要解決目前山西書法教育困境,要把提升文化自豪感擺在首位。深化書法在人民心中的情感地位,這樣的好處是兩方面的。既可以促進書法的發展又可以通過書法文化的歷史厚重感加強人民心中對家鄉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山西自古人杰地靈,書法更曾名冠一時,古有衛夫人、薛稷、米芾,近有傅山、衛俊秀,都曾在中國書法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篇章。可以通過開展展覽、講座以及省級交流訪學等等宣傳手法將山西書法文化史推向省外,推向國際。通過宣傳提升書法在社會上的地位,是書法教育問題解決最重要的一步。
2.升學考試改革,將在校平時成績也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平時成績中涵蓋書法等美學科目,不再讓素質教育沒有歸處,既讓學生全面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平時上課的效率。
3.教育扶貧,加大對書法教育的投資力度,讓書法教育基本覆蓋所有學校,尤其是鄉鎮小學的書法教學。
(二)從學校的角度
1.學校要把書法理論審美課和書法實踐課分開。將之前對于書法教學的僵化思維拋開,不把書法教育作為片面的藝術課程、練字課程,而是以中國文化整體的方式看問題,加入書法史和書法理論的學習內容,從另一個層面補充文化史。
2.學校加大對書法課程的投入,開設專門的書法教室,可以大大節約學生的課堂準備時間,也可以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書法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老師的示范非常重要,一個細微的捻管調鋒都需要注意到,多媒體不僅可以放大便于老師開展教學。
3.學校開展書法社團、書法展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對書法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和普通學生進行分流,將通識教育與系統專業教學分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學校要使用科學系統的校本教材,保障連續性。根據省內書法教育的實際情況,設置符合課程要求的教材。將小學與初中的書法教材接軌,使書法學習具有連續性。
5.建立科學合理的書法課程考核機制。建立合理的考核機制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習保持節奏。
6.加強審查私立輔導機構的辦學資格,校外機構需要有辦學資格和專業教師,私立辦學機構的課本教育系統要進行審核。
(三)從老師的角度
1.設立專職書法教師,提高書法老師的教學門檻。保障書法老師的權益,避免專業書法人才的流失。書法教學是書法學和教育學兩種學科相互作用的過程,缺一不可,當前校內書法老師多為語文老師替代而校外的書法老師也存在沒有接受過書法學或者教育學的現象,所以提高書法老師的門檻勢在必行。
2.建立完善的教學過程,從教研、培訓、備課、聽課、課后反思,嚴肅對待學科。老師對待學科本身就要嚴肅,認真對待書法學科教學的每個環節。
3.在書法學科教學上,拒絕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比如從學科融合的角度看待書法教育,比如開展歷史老師講書法歷史、語文老師講書法文學、數學老師講書法中的比例美。比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習書法,邀請當地書法家進校園、探訪當地的書法遺址之類的活動。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課下布置一些較輕松的作業,讓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從教師教授到自己探尋,從書法學習的興趣引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形成了學校學習與自主學習的良性互動。
山西書法教育正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較之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政府要加大對書法教育的投資力度,改進教學資源,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探索與發展,山西書法教育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