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向麗
摘要:旅游業已經或者正在成為很多地方的支柱產業。煙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充分認識和挖掘煙臺的旅游資源,有助于推動煙臺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有助于促進煙臺經濟結構的轉型與發展。對煙臺市旅游業發展的現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剖析了煙臺市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快煙臺市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業 煙臺市 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8—0068—03
旅游業逐漸成為世界主要國家優先發展的“綠色朝陽產業”。煙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充分認識和挖掘煙臺的旅游資源,深入挖掘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與價值,充分利用文化資源,有助于推動煙臺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使之成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煙臺市旅游業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煙臺市旅游業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品和旅游項目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產業要素體系更加完善。
(一)旅游產業規模
一是旅游目的地建設取得了突破。煙臺市建成中國優秀旅游城市7座,中國旅游強縣1個,省級旅游強鎮36個,省級旅游特色村98個;二是煙臺市共有A級旅游景區75家,占全省總量的7.98% ;三是鄉村旅游發展規模進一步擴大。全市共計工農業旅游示范點69家,其中農業旅游示范點52家。全市共有精品采摘園46個,開心農場3個;四是煙臺市旅游企業總數達到1526家;五是煙臺市旅行社224家,經營出境旅游業務旅行社15家。
(二)旅游項目建設
全市在建項目82個,總投資2115.9億元,其中有18個項目為“山東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項目”,兩個項目為國家優選項目。煙臺植物園、昆崳山森林博物館、海陽海立方、開發區37度夢幻海、福山國露寺等14個項目已建成開業,蓬萊西海岸文化旅游區、金山灣度假酒店集群等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和全局性的重點旅游項目進展加快。
(三)旅游產品開發
在景區產品開發方面,煙臺著力推進濱海度假旅游區、海上觀光景區景點和葡萄海岸、鄉村生態旅游帶的提升建設。一是濱海旅游度假產品集聚發展。目前煙臺市已初步形成以1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9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個長島休閑度假島+若干市級旅游度假區為骨架的“1+9+1+ X”度假產業發展格局。二是海上觀光休閑旅游產品快速發展。目前,煙臺市共有游船游艇碼頭27座,游艇帆艇俱樂部7家,休閑漁業(垂釣)基地25處以上,開通了煙臺—長島、芝罘灣海上看煙臺、蓬萊海濱游、長島環島游等15條海上旅游航線。三是海上絲路文化觀光產品有序發展。以全市多個港口為載體,以沿岸都市為擴展主題,以海上絲路文化為紐帶,逐步形成煙臺海上絲路文化旅游帶。四是葡萄酒旅游產品集群發展。煙臺市已經初步形成集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旅游休閑及文化推廣于一體的葡萄酒莊集群式發展模式,形成了獨具煙臺特色的煙臺葡萄酒文化旅游產品。五是鄉村旅游產品特色化發展。煙臺市旅游局著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打造了長島漁家樂、蓬萊南部鄉村、龍口南山—社會主義新農村等發展典范,舉辦了福山大櫻桃文化旅游節、昆崳山旅游踏青節、萊陽梨文化節、棲霞蘋果藝術節、牟平“十里杏花谷”賞花節等30多個有一定影響力的鄉村旅游休閑節慶品牌,開創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格局。
(四)旅游市場培育
從城市旅游品牌營銷到客源地精準營銷,針對客源地市場需求,通過冠名7列“仙境煙臺號”旅游專列,與青島、濰坊、威海、日照、東營聯合成立“山東半島城市旅游區域合作聯盟”,赴北京、天津、西安、青島、濟南、合肥、淄博等27個城市進行了重點營銷,開通繁體中文、韓國語旅游網站、PC版旅游網站、手機 App網站和煙臺旅游百度直達號,完善“云購煙臺”網、“仙境煙臺網絡旗艦店”銷售服務功能,與百度搜索引擎、騰訊微信、谷歌和 Facebook合作推廣煙臺旅游形象,重點培育并有效實現了客源市場的發展。
(五)旅游產業要素體系
一是景區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煙臺市推進旅游景區標準化建設,指導蓬萊省級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新增A級景區20家。二是星級飯店發展質量得到提高。三是旅行社企業不斷提檔升級。新增旅行社8家,出境游組團社3家,3A以上旅行社3家,旅行社接待總規模和平均服務人數有所提高,旅行社行業投訴數量有所下降。四是涉旅企業不斷壯大。五是旅游商品種類不斷豐富。全市已形成以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黃金文化、果鄉文化、特色食品、工藝品等為代表的10大系列2萬余種特色旅游商品。
(六)旅游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一是城市內外部旅游交通更加便捷。二是旅游資訊集散體系日益完善。三是旅游信息化建設卓有成效。四是采取積極政策引進旅游投資商。
二、煙臺市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項目建設缺乏規劃,難以規避雷同
近年來,煙臺市大力推進旅游項目建設,但由于對文化資源內涵挖掘不夠深入,規劃不夠科學合理,使得在建項目出現大批量的雷同建設,項目類型單一,多集中于溫泉、葡萄酒、水上世界、采摘游等,主題模糊、層次偏低、模式雷同。
(二)旅游產品還有待于升級
從分析游客在煙臺逗留的時間和旅行社旅游產品的現狀兩項指標來看,中心城市旅游吸引力產品開發不足,旅游中心與城市中心不統一。在許多游客眼中,煙臺只是個“過路站”,是一個觀光型的旅游目的地,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產業體系尚未形成。
(三)旅游載體不足,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一是缺乏大型旅游項目和高檔次的休閑娛樂購物場所;二是交通瓶頸問題仍未解決;三是旅游接待設施檔次不高。
(四)優質的投資熱點未能有效地轉化為長遠效益
葡萄休閑產業是煙臺旅游發展的核心特色,也是煙臺休閑旅游投資的熱點,但當前煙臺葡萄休閑僅限于一般的葡萄酒觀光旅游,相關產品尚未得到有效開發,產業品牌、產業鏈條、產業效益尚未取得突破。
三、加快煙臺市旅游業發展的對策
大力發展煙臺特色旅游,提升煙臺文化品味,做好文化旅游文章,對于合理利用人文旅游資源,推動文化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文化本身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一)突出煙臺旅游發展優勢,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煙臺旅游資源豐富,但發展不均衡,特色不突出,需要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方面有所突破,按照打造“文化強市、旅游大市”的發展思路,堅持高點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旅游產業發展規劃。2016年6月,煙臺市旅游局與北京京師天成旅游規劃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編寫了《煙臺市“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對煙臺市旅游資源的發展基礎、發展形勢、發展目標,尤其是利用現有文化資源發展旅游產業的發展重點做了詳細剖析,為“十三五”期間煙臺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給予了發展指導。現在正在有組織、有計劃、分步驟地實施,逐步實現文化、旅游、經濟的有機融合,推動三者的健康有序發展,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二)完善資金投入體制,加強景區景點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一是加大旅游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十三五”期間煙臺市政府加大旅游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計劃到2020年旅游專項資金投入為8000萬元。二是規范旅游項目引導資金環節,加強對重大旅游項目、景區,旅游度假區,鄉村旅游點等旅游項目資金的引導和扶持。
(三)創新文化項目,打造煙臺特色旅游品牌
1.仙境海岸
重點打造以仙道文化和濱海旅游為核心的仙境旅游、仙道文化體驗、濱海休閑度假、濱海特色居住等旅游產品。把仙境海岸旅游產品建設成為煙臺市特色主打旅游產品、山東省“仙境海岸”旅游品牌的引領產品、國內一流的海洋休閑度假品牌,全國海洋旅游示范基地。
2.葡萄酒城
集中力量發展以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產業為核心的葡萄園休閑、葡萄酒文化體驗、葡萄酒節慶、主題娛樂、葡萄酒莊園度假等旅游產品。把葡萄酒城旅游產品打造成煙臺市特色主打旅游產品、國內著名的葡萄·葡萄酒旅游產品,與濱海旅游結合,打造世界知名的葡萄海岸。
3.海上絲路
戰略性發展以煙臺市作為“東方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以開埠文化、港口文化、絲路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旅游產品。充分發揮煙臺現代港口和工業發展優勢,打造以工業旅游為核心的現代“海上絲綢之路”旅游產品,將煙臺打造成“東方海上絲路”的起點、“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
4.膠東鄉村
快速推進以煙臺廣大的鄉村田園和特色果業種植為依托開展的鄉村旅游產品建設。作為煙臺市重點提升的旅游產品,將煙臺鄉村打造成山東半島重要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四)創新多種宣傳營銷模式,擴大國內外知名度
1.加強精準定位的市場研究
一是完善來煙游客抽樣調查制度,適時開展分層次的旅游市場大數據應用研究與第三方效益評估,強化煙臺旅游市場營銷推廣的針對性和精準性。二是旅游產品要有市場針對性。對京津冀客源地市場,推出夏季避暑旅游;針對國內核心客源市場,重點推出休閑旅游、特色鄉村旅游、商務會展旅游等旅游產品。
2.構建重點目標市場營銷網絡
一是加強與國內外旅行商的戰略合作,推進煙臺旅游產品的銷售。巧借各大旅游博覽會、旅游推介會,推廣煙臺旅游目的地。二是深度的客源地營銷。將營銷打入旅游客源地,與當地旅行社、數字媒體、各大交通運輸機構合作,由政府出面,開展跨地合作,簽訂貿易伙伴關系,擴大煙臺旅游目的地營銷廣告植入力度。三是整合營銷。建立媒體營銷、網絡營銷、節事營銷、公關營銷和聯合營銷五位一體、相對完善的旅游營銷推廣體系。
3.完善區域合作推廣機制
積極發揮“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的作用,合力將“仙境海岸”打造為中國國際旅游核心產品。整合重點涉旅企業(景區)積極參與,促進與中國銀聯等金融機構合作發行“仙境煙臺”銀聯卡。加強與周邊區域景區的聯合營銷,攜手青島、威海等旅游海濱城市,共同打造“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并聯手制定和開發區域營銷策略,實現平臺互享、渠道共用、客源互送,聯合承辦旅游博覽會、交易會、音樂節等大型旅游節事活動。
4.探索目的地營銷
第一,通過舉辦大型主題活動,擴大煙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如舉辦煙臺國際、國內葡萄酒博覽會,承辦養馬島“國民旅游休閑會議”,在招遠羅山舉辦國際黃金博覽會等活動,提高煙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第二,在煙臺市旅游發展和規劃的整個過程中要以目標游客為導向建立系統的營銷策略觀,如推出“機票/車票+景區”或者“酒店+旅游景區”等促銷活動。第三,實施全民營銷的策略。借助全民的參與,支持提高煙臺市旅游信息傳遞的數量和質量,增加游客的滿意度。第四,旅游產品的開發要圍繞煙臺主題形象,體現“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主題形象。
(五)加強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利用,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首先,挖掘、整理、保護、合理利用文物建筑和歷史街區,進一步提升煙臺的文化品味和城市形象。朝陽街、奇山所城、廣仁路歷史街區等大量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得以完整保存。2013年7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復,同意將煙臺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奇山所城里歷史街區是煙臺城市的精髓和文脈之所在,是一筆巨大的文化遺產,至今保持原有風貌,全國少有,受到黃景略、朱自煊等全國知名文物專家贊嘆。目前,奇山所城歷史街區按照“文化+旅游+街區”的理念和目標來定位的,將打造成“中國第一海防衛所與膠東傳統歷史文化民俗體驗街區”,建設成海防衛所、原生態傳統生活于一體的民俗自然生活體驗街區。屆時,煙臺“老字號”一條街、煙臺小吃一條街、旅游購物一條街將會呈現在街區,一些具有煙臺地域特色的戲曲文化、媽祖文化、仙道文化、飲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古玩市場、書畫市場、古舊書籍市場、郵票市場、刻字、賞石、花鳥魚市等文化業態也將匯聚于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市民及旅游愛好者的需求。
其次,加強傳統文化遺產保護,為文化旅游提供寶貴資源。一是升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為契機,公布保護了一批不可移動文物。新增22處省保。包括8處抗戰遺址、紀念設施和14處古遺址、古代及近現代建筑,全市省保單位數量達110處;公布了3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抗戰遺址、紀念設施11處,市級文保單位數量達152處;公布了煙臺市第二批不可移動文物,煙臺專署禮堂舊址等90處歷史建筑受到法律保護。二是對“鄉村記憶”工程開展普查。“鄉村記憶”工程是“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載體工程,為了更好地探索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鄉村文化遺產保護,上報“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經過專家評審,山東省公布了第一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煙臺33處傳統村落、街區、4處傳統民居,1處鄉村(社區)博物館(傳習館)入選,為鄉村游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參考文獻:
[1]張琪.旅游產業專業化與地區經濟可持續增長分析[J].中國市場,2019(2).
[2]龍江智.旅游目的地營銷:思路和策略[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5(9):15.
[3]程曉麗,祝亞雯.安徽省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2(9):26.
[4]孫世軍.關于煙臺市旅游產業發展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05(9):25.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