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進
摘要:各種機構話語類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儀式性,科學話語作為一種機構話語類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儀式性。對科學事件中畢業論文答辯的儀式特點的分析,有助于我們理解科學儀式的語言特征,并進而理解儀式話語的語用特征。
關鍵詞:科學話語 畢業論文答辯 儀式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8—0245—03
Карасик認為,各種機構話語類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儀式性,儀式性在機構話語的結構特征中都有反映。機構話語的結構特征包括交際參與者、交際時空、交際目的、交際策略、交際體裁、先例文本和話語模式。科學話語作為一種機構話語類型,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儀式性,而肯定答辯者獲得學位的公開的“畢業論文答辯”就是一個典型的科學話語的例子。
一、畢業論文答辯的結構特征
科學話語的參與者是作為科學界代表的研究人員,他們在科學研究方面地位平等,因為“沒有人掌握絕對的真理,每一個學者都要對別人和自己的研究持批評態度,因為知識是無窮盡的”(Карасик,2002:330)。與此同時,不同學者的學位和學術職稱不同,他們的地位也不一樣。學者地位的差異反映在對學者的稱呼上,如研究學者、教育學者、專家學者、普通學者。
科學話語的交際目的是總結研究對象的本質和性質,研究過程以口語形式呈現并以科學話語的交際規則為條件,這些交際規則包括陳述的邏輯性、真理的可證明性、各種條例的復雜性和話語對象的無限抽象性(Аликаев,1999:60—68)。
科學話語的交際價值集中體現在“真理、知識、研究”等關鍵概念上,它說明了世界的可認知性、知識積累的重要性、證明了知識客觀性和尊重事實的必要性、尋找真理的無限性,科學話語還對思想的清晰度和準確性作出了高度評價(Карасик,2002:332)。
科學話語的交際策略由以下內容來確定:確定研究現狀和研究對象;制定研究計劃和目的;選擇研究方法和材料;建立研究對象的理論模型;介紹觀察實驗結果;介紹和討論研究結果;對研究進行專家評估;確定研究成果的實踐應用領域;陳述被大家接受的研究成果(Карасик,2002:332)。
科學話語的主題范圍非常廣,主要有兩個方面: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科學話語中有一些儀式化程度相當高的事件,如學術會議和畢業論文答辯等;這些交際事件都具有嚴格的形式性。交際程序是嚴格計劃好、很容易被預測到的,如在畢業論文答辯時,首先是論文作者介紹論文內容,然后再請答辯委員會成員評論等。在科學儀式事件中禁止某些活動和稱呼形式,如在畢業答辯過程中應該僅以“您”相稱,即使是親密的非正式的認識也是如此。
要確定科學儀式的基本語言特征,就必須談到科學話語中典型的畢業論文答辯事件。畢業論文答辯是一個公開的科學研究人員完成研究后為了獲得學位而進行的儀式事件。這一交際現象有明確的目的、結構、典型的社會參與者、具有特殊的話語風格和模式(Карасик,2002:88)。
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主席宣布答辯的正式開始和結束,宣布答辯的主要參加人員,宣布會議日程并向答辯儀式參與者做首要發言。如:“各位老師同學,我們首先開始答辯第一項,就是介紹我們答辯委員會的組成:xx大學的付xx教授,xx大學的杜xx教授,xx大學的劉xx教授,xx大學的李xx教授,加上我,xx大學的隋xx”。接下來答辯者向大家簡要介紹研究問題的性質和研究現狀,證明科學研究的可行性,陳述科學研究的目的。論文作者闡述答辯所需要的基本科學原理,說明完成論文的情況和條件,然后,答辯者向在場的人介紹研究內容。
答辯者的話語目的是說服答辯委員會成員認為自己是可以獲得學位的。通常他的話語包括陳述論文的研究對象、方法、主要內容和結論,將個人的研究成果完整準確地傳達給答辯委員會。答辯者對論文的陳述通常是預先準備好的,對于答辯者來說并不是很困難。畢業論文答辯最困難的部分是問答環節,在這個環節,答辯委員會成員向答辯者提出問題,答辯者必須立刻回答并盡量將自己的研究闡述清楚。這要求答辯者對該研究問題具有深刻了解,能夠自由地運用研究材料,并能夠準確快速地回答提出的問題。
Карасик提出了四種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可能向答辯者提出的問題:一是與論文內容相關的可以證明其中某一問題的信息性問題;二是與論文內容無關的常規信息性問題,這些問題對于答辯者來說是必須知道的,提問與論文研究內容無關的問題暗示了答辯委員會對所研究的問題沒有興趣或者懷疑答辯者不能回答所提的問題;三是涉及共同話題的考試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是為了答辯者獲得學位;四是修飾性問題,提這些問題是為了吸引答辯儀式參與者的注意力,提醒所有參與者注意提出這一問題的人的身分,這些問題與日常信息性問題不同,具有情感調節作用(Карасик,2002:91)。
為了更加直觀地說明研究結果并為其提供依據,答辯者在陳述的時候偶爾會使用補充圖表來說明,如使用表格、線型圖等。圖表說明在很大程度上適用于自然科學和應用科學,如數學和化學物理等。在問答環節后按規定程序由一名答辯評審專家發言,他說明答辯者在論文寫作及答辯中的表現,主要說明他的學術質量和個人優點。
緊接著是答辯委員會對論文和論文摘要的反饋。經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同意,可將所有評委意見以簡短的報告形式列出。然后是答辯委員會主席發言,他的發言更準確地重復了答辯委員會成員的書面意見。答辯者以口頭形式回答所有的意見和建議。按照既定儀式,答辯者在不同意答辯委員會提出的意見時可以作出禮貌的反駁,也可以接受一些并不十分重要的意見并表示感謝,且承諾在今后的研究中一定注意這些問題。
答辯儀式的第二部分是討論環節,答辯委員會成員和出席答辯儀式的所有人都參加這個討論,并給論文作出有理據的肯定或者否定評價。討論結束后,答辯者將做最后發言,在發言中答辯者依據論文討論結果陳述自己的結論,回答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按照既定儀式,答辯者要對自己的導師、答辯委員會成員、親人和所有參加論文討論工作的人表示感謝。
在答辯者的發言之后,答辯委員會主席對答辯進行總結。緊接著是答辯委員會成員的匿名投票。根據既定標準,如果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員會成員投了贊成票,則答辯者通過論文答辯。接下來的儀式程序答辯者不能參與,如起草答辯委員會的決議等,答辯者在被授予學位之時才能出現。答辯儀式以非正式的宴會形式結束。
二、畢業論文答辯的儀式性
畢業論文答辯是公開進行的,具有科學話語的性質,在答辯中分析了論文中所有研究結論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介紹了論文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需要說明的是,論文答辯不是唯一的申請學位階段。事實上,申請學位分為三個階段:預答辯、答辯和論文查重。而論文答辯最具有儀式性,并且在某一確定的時間在莊嚴的氣氛中按照嚴格的條件進行。
畢業論文答辯的時空特點非常明顯:在專門指定的教室中按提前規定的時間和日期進行,具有明確的發言和討論規則。畢業論文答辯是在一個莊嚴的環境中進行的,氣氛的非日常性在于對于答辯者來說該儀式的重要性,即答辯者學術地位的轉變、被授予學位,表現在使用只對于科學界某一領域內人員來說能明白的特別的語言,并多用模式性話語,如“應當注意到……”“應當考慮到……”“感謝評審委員會成員對研究論文的投票通過”等。
Карасик對論文答辯儀式的參與者做了明確界定,其成員如下:答辯委員會,是有權授予學位的學術專家組;答辯者,即學位申請人,他們對某一問題進行了科學研究并以書面形式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論文答辯過程中答辯者既是學位申請人,又是研究者、論文介紹人;答辯評審員,他們已經熟悉了論文內容,并以書面形式陳述了專家鑒定意見;觀眾,即學位申請人的朋友或者親人,還有一些從事與該論題相關研究的同學同事;技術人員,主要負責錄音或速記答辯內容(Карасик,2002:90)。
答辯參與者的言語行為受到嚴格的規范,禁止某些交際行為,如學位申請人的導師無權參與答辯討論環節,不能維護自己的學生;學位申請人無權向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問題;申請人不得對委員會成員作出評價,不建議學位申請人對答辯委員會成員提出的問題作出評價,或者說明這個問題剛才已經提問過了,應避免使用“我已經說過”等表達,申請人不能奉承評論員、答辯委員會成員和自己的導師(Карасик,2002:96)。
論文撰寫人的發言與答辯委員會的參會者的發言一樣都具有非日常性,首先表現在使用具有科學話語特點的語言,這種語言有共同的功能和語言特點:都是預先準備好的,屬于獨白話語,并使用嚴格選擇的語言手段,傾向于使用標準性語言。專業詞匯是科學話語的語言特點,抽象詞匯也在畢業論文答辯話語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發展、創新、意識、思考、表達、強度等。
論文撰寫人的發言是預先準備和構思好的,陳述具有邏輯性,話語各部分是系統的、統一的,發言在保證內容充實的同時追求表達的準確性、緊湊性和意義單一性。論文風格最終由科學論文的內容和目的來決定,即盡可能準確和全面地解釋我們周圍的事實,展示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等。
事件參與者的發言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和陳述的客觀性,其特點是使用專門的科學詞匯和術語,最近,國際通用術語和固定短語專業術語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如:“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不同的研究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科學的發展前景,也不會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就宣告這就是真理,但我們認為對這一重要觀點的闡述是非常有必要的。”此例中使用了好幾個表達抽象概念的詞匯:前景、真理、觀點、闡述,說明了畢業論文答辯中對抽象詞匯的廣泛應用。
通常,答辯者應盡量避免使用口語詞匯,尤其是俗語詞匯。答辯者話語不具有評價性,使用評價意義詞匯只是為了說明研究的意義,吸引答辯參與者的注意力,且評價基本都是合理的,不具有情感表達性。
從畢業論文答辯參與者話語的詞匯特點來看,有一種趨于復雜的話語構建特點,這是表達復雜思想的手段。通常這是答辯者話語的特點,因為他/她的發言是預先準備好的。復雜句子的使用意味著經常使用,復合從屬連接詞,這更常見于書面語言,如因為、盡管、同時、那個時候等。為了說明篇章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答辯者通常使用以下詞匯來說明這種關系:同時、首先、然后、總之、因此、最終、所以等。篇章之間的聯系也通過某些插入語來實現:第一、第二、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等,說明了陳述的連續性。
因此,我們發現,答辯參與者的話語具有非日常性并具有科學話語的特點,論文答辯儀式對屬于該學術圈的人來說是一種易懂的語言,但對不了解該學科的人來說是很難明白的。在論文答辯中,答辯者經常使用復數第一人稱的代詞“我們”,如“我們的觀點是……,在我們看來……”。此外,為了證明所闡釋信息的可發展性和客觀性,一般使用不定人稱句和無人稱句:如“有理由認為、眾所周知、可以說、應該強調等”。
在對畢業答辯儀式語言特點的分析基礎上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經常使用特別的語言,這些語言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語化的語言形成對比,這為事件參與者,尤其是答辯者創造了一個隆重的、非日常的、具有高度情感性的儀式氛圍。
按照傳統,論文答辯儀式應有嚴格的順序性、時間和活動程序的確定性。答辯期間討論環節由答辯委員會主席來控制,答辯委員會主席嚴格遵守規則,如省去某一環節,應作出解釋,并將答辯轉下一環節。這一事件在莊嚴的氣氛中進行,由于答辯的意義(科學界新成員地位的轉變)具有非日常性,“自己/別人”的對立表現得非常強烈,因此論文答辯儀式對于那些不具有足夠的科學技能或與該問題相關的知識水平的人來說是封閉的,盡管從形式上是開放的。
在畢業論文答辯儀式中可以發現儀式活動的特征:社會地位的轉變,嚴格的形式性,表演性,戲劇性,超時空因素和交際的非日常性。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了該事件是一種儀式。
然而,在畢業論文答辯中可能包括一些非儀式化的文本和偏離定型文本的表達內容,這些表達通常表示了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并受到科學界的高度評價。對于畢業答辯來說創新性是最重要的。此外,科學儀式不排斥幽默,笑話或俏皮的回答總是受觀眾歡迎和好評的,這在法庭話語或者宗教儀式話語中是不允許的。
三、結語
總之,答辯者獲得學位的公開論文答辯是科學話語的典型例子。論文答辯的儀式化在于秘密選舉必要的答辯委員會成員,這是答辯者獲得學位的必要人員。答辯由指定程序構成,不僅包括嚴格規定好的部分,如答辯委員會主席列席會議,評論員統計并宣布答辯結果,還包括沒有規定好的部分,如對答辯者的提問、自由話語表達和學術討論。答辯提問和討論先于投票表決。畢業論文答辯儀式的價值目標體現在評論員的評論中,如現實性、創新性、理論和實踐意義等。答辯后的宴會是地道的儀式活動,類似于成人禮后的酒宴。我們發現,在民族傳統中答辯和成人禮后的酒宴經常狂歡式地變成了儀式的官方程序。此時答辯儀式已經結束,附有序號、簽名和印章的畢業證書證明一個人獲得了新的學術地位。
參考文獻:
[1]Аликаев,Р.С.Язык науки в парадигме современной лингвистики /Р.С.Аликаев[J].Нальчик:Эль-Фа,1999.
[2]Арутюнова,Н.Д.Жанры общения /Н.Д.Арутюнова //Человеческий фактор в языке[J].Коммуникация,модальность,дейксис.М.,1992.
[3]Байбурин,А.К.Ритуал в традиционной культуре /А.К.Байбурин //Структурно-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восточнославянских обрядов[J].СПб.:Наука,1993.
[4]Баранов,А.Г.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прагматическая концепция текста /А.Г.Баранов[J].Ростов-на-Дону,1993.
[5]Извекова М.Г.Прагма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е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ритуального дискурса[М].Волгоград,2006.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