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清 王麗雅

[摘要] 目的 探討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將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80例患者(2017年1月—2019年2月間)納入研究,按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組:基礎組(n=40)、干預組(n=40),對基礎組運用基礎手術護理,對干預組運用圍術期護理干預,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干預組護理后空腹血糖(6.8±1.3)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8.7±1.3)mmol/L與基礎組(7.5±1.3)mmol/L、(9.9±1.2)mmol/L組間對比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5%顯著低于基礎組17.5%(P<0.05)。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9(a)-0123-02
高血壓腦出血是腦出血的常見類型,可占腦出血的95%,高血壓腦出血發生后常引起腦組織血供不足,導致腦組織及神經損傷,可損傷多系統功能,后遺癥多,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腦死亡。臨床針對高血壓腦出血多實施手術清除血腫,控制腦損傷,但對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而言,糖尿病會增加手術風險,也影響術后恢復[1]。因此在患者治療中需實施有效的護理配合,以提高手術安全性和效果以及術后的恢復。該研究在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對2017年1月—2019年2月間40例患者運用了圍術期護理干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80例患者按采取隨機數表法分組:基礎組(n=40)、干預組(n=40),基礎組年齡50~77歲,平均年齡(65.3±10.1)歲;性別分布:男:女為24:16;糖尿病病程1~6年,平均(3.4±2.1)年;干預組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65.4±10.2)歲;性別分布:男:女為23:17;糖尿病病程1~6年,平均(3.5±2.1)年?;A組、干預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行對比研究。此課題經倫理委員會審批。
納入病例:實施臨床檢查、CT檢查、MRI檢查等,并參照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相關標準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者[2];合并存在糖尿病者;腦出血發病時間<24 h者;一般資料完整者;可進行正常用藥者;該課題經患者家屬知情,家屬均簽署同意書。排除病例:原發性神經系統疾病者;其他類型腦血管病變者;其他嚴重組織、器官、系統病變者;研究期間死亡及中途退出研究者;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對基礎組運用基礎手術護理,對患者進行常規體征監護,準備舒適的治療環境,在患者病情變化時及時通知醫生。
對干預組運用圍術期護理干預:①術前護理。術前加強與清醒患者及家屬的溝通,及時告知清醒患者及家屬手術治療的方案、要點、注意事項,告知清醒患者手術配合方式,并綜合評估患者家庭狀況、心理狀況,對存在負面情緒者,及時通過心理支持、尋求家庭支持、給予信息支持等方式提升患者信心,促進患者配合治療;術前加強對患者的血壓及血糖控制,嚴格按醫囑對患者用藥,并告知清醒患者按醫囑用藥的重要性,若患者血糖>10.0 mmol/L,需及時實施胰島素治療,維持圍術期血壓為135/85 mmHg左右,血糖<7.8 mmol/L,及時了解清醒患者用藥后感受,出現心悸、心慌等低血糖癥狀及時停藥,并口服糖水干預。②術中護理。進入手術室后加強對清醒患者的安撫,并嚴密監測患者體征,加強保暖護理,加強護理配合。③術后護理。術后按醫囑實施補液、監測出入量、尿量等,幫助患者調整體位;嚴密監測體溫,30 min測定一次,出現體溫升高時及時實施冰毯、冰袋物理降溫,高熱者及時按醫囑用藥退熱;及時幫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指導清醒患者正確排痰,痰液黏稠者實施霧化吸入,必要時吸痰處理;恢復飲食者,指導其飲食清淡,控制鹽、糖、熱量攝取,總熱量1 600 kcal/d為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開始實施床上肢體活動及早期下床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患者血糖變化狀況。②分析患者并發癥(低血糖、中樞性高熱、感染)狀況。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差異比較行t檢驗。用[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差異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血糖變化狀況分析
干預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與基礎組組間對比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圍術期并發癥發生狀況分析
并發癥總發生率方面,干預組與基礎組組間對比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是腦出血的主要誘因,目前人口老齡化加重,高血壓腦出血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嚴重威脅老年人生命安全[3]。糖尿病和高血壓均是目前臨床最為常見的慢性病類型之一,高血壓腦出血實施手術治療過程本身具有一定風險,而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時,糖尿病會影響內分泌,導致患者手術風險增加,使術后切口愈合時間延長,增加感染風險,且糖尿病也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并發癥發生風險,加重患者病情,影響患者預后[4]。因此,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時護理難度更大,加強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圍術期病情控制中具有重要意義[5]。
該研究中干預組護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與基礎組組間對比更低,干預組血糖控制效果更好,分析原因是在護理干預中加強與清醒患者的溝通,不僅可提升患者對高血壓腦出血的疾病和手術認知,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還可減輕患者負面情緒,減少情緒波動對血糖控制的影響;且在圍術期加強對患者的用藥干預,可保證患者嚴格按醫囑用藥,保證血糖控制有效性,也減少按醫囑用藥出現的血糖波動及低血糖狀況,提升用藥安全性;此外,在術后加強對清醒患者的飲食指導,可促進患者進行飲食調理,也減少飲食不當導致的血糖波動,促進血糖穩定;在病情穩定后實施早期康復訓練指導也可提升血糖消耗,進一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6-7]。干預組并發癥總發生率2.5%與基礎組17.5%組間對比更低,原因是在圍術期護理干預中從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對患者實施干預,通過術前對患者實施溝通促進患者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護理內容的順利實施,確保護理效果;通過術中護理保證手術順利實施,減少術中意外;通過術后嚴密體征監護、體溫監護、呼吸道監護、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等可針對性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恢復;此外,護理干預可提升血糖控制效果,也可減少血糖波動對病情的影響,進一步保證患者恢復效果。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實施護理干預可減少并發癥,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提升患者治療過程安全性,值得運用。
[參考文獻]
[1] ?馬志剛,左慶瑤.中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2017,12(9):1306.
[2] ?劉興宇,甄艷鳳,崔建忠,等.糖化血紅蛋白對高血壓腦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預后及MMP-9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 37(19):2947-2949.
[3] ?王冠,鄭姣琳.前瞻性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偏癱病人早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2):223-225.
[4] ?張桂俠,張粉利,張博利,等.循證護理應用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療圍術期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7,30(12):108-110.
[5] ?劉興宇,甄艷鳳,崔建忠,等.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腦出血后遲發性腦水腫與血清MMP-9水平的關系[J].山東醫藥,2017,57(2):63-65.
[6] ?韋迪霞.優質護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壓產婦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6):98-100,104.
[7] ?朱鋒,周煥芳,朱麗萍.臨床護理路徑在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7, 28(6):554-556.
(收稿日期: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