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擁軍
摘要 ? ?針對農民工技能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傳統技能培訓方法,創新培訓模式,開展學分制、校企合作辦學,利用網絡平臺拓展技能教學內容。農民工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培訓模式,有利于解決農民工培訓難、考核難等問題,可以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質量,提高農民工就業率。
關鍵詞 ? ?技能培訓;教學質量;培訓模式;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 ? ?F323.6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8-0232-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kills tr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b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skills training methods,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carrying out the credit system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nd using the network platform to expand the content of skills,migrant workers can choose a reasonable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It is conducive to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f migrant worker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skills tr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employment rate of migrant workers.
Key words ? ?skill training;teaching quality;training mode;teaching method
為了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鼓勵農村多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國家行政部門制定了很多農民工培訓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工參加技能培訓。但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目前農民工培訓政策落實不到位,培訓體系不夠完善,培訓質量不高。加上農民工的就業單位不固定,流動性較大,企業領導害怕“投資零效能”,導致很多企業對農民工培訓工作不感興趣。這些問題應引起農民工培訓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培訓機構應采取措施,制訂農民工培訓激勵措施,構建科學有效的農民工教育與培訓運作模式,提高農民工培訓質量,使農民工培訓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1 ? ?農民工專業技能培訓的意義
1.1 ? ?有利于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
多數農民工由于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職業教育,缺乏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就業能力比較薄弱,無法滿足勞動力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專業技能培訓可以提高農民工專業技能水平、提升農民工就業質量,是推進城鎮化建設和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如何提高農民工在城市的生存能力,使他們適應企業和城市的發展需要顯得尤為重要。地方農民工培訓機構具有人才培養的社會服務功能,提高農民工的職業素質是適應社會結構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新農村建設戰略發展的需要。
1.2 ? ?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要求
目前,我國企業由過去的低端生產不斷向高端制造業轉變,過去技術主要依靠引進,現在向自主創新過渡,生產由加工貿易向自主品牌生產轉變。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從這個意義上說,產業轉型升級要求企業工人的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不斷提高。提高一線產業工人水平,是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基本保證。因此,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專業技能水平,可滿足我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農民工通過培訓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可以在城市找到更好的工作,極大地提高了幸福指數和獲得感。農民工技能培訓有利于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有利于我國企業產品從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發展。
2 ? ?存在的問題
2.1 ? ?重數量,輕質量
農民工培訓工作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培訓規模逐漸擴大,但也出現一些不和諧的因素,比如出現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1]。地方政府按照培訓機構每年的培訓人數,給培訓單位發放培訓經費,下達培訓人數指標,造成培訓單位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招生宣傳,對培訓質量要求較少,培訓機構存在只重視培訓數量、不重視質量的現象,致使培訓效果不理想。
2.2 ? ?培訓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農民工技能培訓主管部門沒有頒布統一培訓資質標準,技能培訓單位資質缺乏審批,導致農民工技能培訓單位的資質好壞不一[2]。加上農民工技能教學、技術考核、技能鑒定、就業等,多數培訓機構未能統籌規劃,缺乏明確分工,這種“放羊式”的管理方法,使農民工培訓質量難以保證。這種培訓體系不健全,很難保證農民工技能培訓質量。
2.3 ? ?培訓模式單一
多數培訓機構的培訓模式落后,培訓內容理論化,導致部分地區農民工技能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實際需求存在脫節現象;農民工就業后,無法勝任技術工種,就業崗位以體力勞動為主,工資待遇較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民工就業率難以提高。
2.4 ? ?考核機制不健全
農民工技能培訓質量未得到明顯提高,深層次原因在于當前農民工技能培訓考核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長期以來,農民工技能教學考核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在技能教學中考核制度不完善,在對農民工技能教學的質量考核中也缺乏具體考核內容,導致部分培訓機構存在只培訓不考核的現象,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考核機制不健全,導致農民工技能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反饋和糾正,導致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導致農民工技能教學信息不能共享,培訓效率低。
3 ? ?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質量的措施
3.1 ? ?“量體裁衣”解決企業的實際需要
農民工專業技能培訓課程設置,需要培訓單位對就業市場進行調研,調查農民工和企業的實際需求,以此確立培訓內容和培訓模式。培訓單位可以邀請企業領導、技術骨干和專業教師共同探討農民工技能培訓大綱和教學內容,根據農民工實際需求和企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遵循農民工的認知變化發展規律,為企業“量身定做”農民工技能培養方案和教學內容,解決企業招工難和農民工就業難的問題。
3.2 ? ?“職業生涯規劃”確立人生目標
培訓單位聘請企業技術骨干講解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使農民工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農民工技能培訓單位可以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培養農民工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于已經取得初級、中級技能證書的農民工,可以向培訓主管部門申請高級工和技師考試,培訓單位加大學習難度,為農民工取得更高等級別證書提供學習平臺。同時,技能培訓單位根據農民工的愛好、興趣和就業方向,以農民工職業生涯規劃內容為目標,為農民工實現人生目標搭建學習平臺。通過教育和引導,使農民工更清楚地認識自我,準確規劃人生奮斗目標,更好地促進自身職業發展。
3.3 ? ?“互聯網平臺”實現個性化學習
農民工培訓單位可以利用互聯網,創建農民工技能培訓QQ群或微信群,將技能教學視頻和學習資料及時發布,方便農民工在家反復觀看學習中難以掌握的知識點。互聯網為農民工學習帶來了便利,農民工利用農閑時間在家觀看專業教學視頻,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有利于拓寬視野。
3.4 ? ?“模式創新”提高培訓質量
以往的農民工培訓模式過于傳統和僵化,應該尋求一種更加科學和多樣化的培訓模式。要做到“精準”培訓,就要創新培訓模式。培訓單位應尋求更便捷、更合理、更科學的培訓模式,滿足農民工的培訓需求。根據農民工的知識結構,可以開展“小班一對一”的技能培訓;針對農閑時節和農忙時節,可以開展“學分制”培訓模式;也可以根據企業用工需求,開展“訂單培訓”。負責農民工培訓的學校,可以對教學模式實施改革,研究學分制和遠程教育模式在農民工技能教學中的實施方法。培訓單位可以根據農民工的實際需求,讓農民工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到校學習專業技能,實現工作與學習兩不誤,切實提高農民工培訓質量。
純粹的體力勞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用工市場的需要,要想提高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就必須加強農民工的教育培訓,幫助其樹立全面的擇業觀和消費觀,提高其綜合素質[3]。地方職業學校具有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雙重職能,提升農民工職業素質是滿足我國企業生產轉型升級的要求,是滿足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農民工培訓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從我國實際國情出發,根據地方企業和農民工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培訓模式,正確引導農民工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4-5]。切實提高農民工技能培訓質量,對我國實現經濟轉型和現代化宏偉目標有重大意義。
4 ? ?參考文獻
[1] 華葉飛,張遠芬.金湖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7(23):276-277.
[2] 徐衛.新生代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4.
[3] 楊曉軍,陳浩.城市農民工技能培訓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11):46-53.
[4] 孫金鋒.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需求與對策探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1,38(10):179-182.
[5] 張瑾.咸陽市農民工培訓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