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珍
摘要:識字對于小學生而言十分重要,它是學生語文學習乃至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是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為擴大學生的識字廣度和深度,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育教學工作時就必須將教育重點放在學生的興趣培養上,力求從興趣出發,喚醒學生沉睡中的識字本領,從而以興趣做“催化劑”,達到識字教學目的,實現學生識字能力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小學;識字興趣;培養對策
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把握識字教學的必要性,改變原有的“灌輸式”識字教學模式,抓住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通過多樣的識字教學模式,在遵循學生識字學習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實現學生識字興趣的有效培養。
1營造輕松氛圍。趣味環境支撐識字樂趣發展
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活潑好動,很容易出現注意力轉移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在識字學習的過程中“脫節”,沒有及時跟上教師的授課步伐。因此在開展識字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環境來影響學生,發揮環境的“熏陶”作用,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樂于識字、主動識字,無聲無息實現識字教學的深層次影響。
教師可以利用班級內部的各種裝飾,如板報、宣傳欄、文化欄等,讓學生先識記班級中的各種各樣的字。并且定期開展寫字訓練,將學生的寫作張貼在班級的“寫字框”中。這樣能夠無形之中為學生搭建一個“文化殿堂”,學生時時刻刻接觸漢字,時時刻刻認識漢字,會讓識字教學變得不再生硬,學生在趣味的識字環境下自然而然能夠有效識字,對漢字的記憶也會更加的牢固。
2多種方式教學。深化學生識字學習感受體驗
教師應當改變過去的識字教學模式,從機械化轉移到趣味化,關注學生在識字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趣味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參與其中,豐富學生的識字體驗,這樣學生的識字會變得積極主動,教學效果也會更突出。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畫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形象記憶。低年段的學生對形象、色彩以及圖畫十分敏感。教師利用圖畫模擬實物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喊自己一,能夠讓漢字識記變得更形象,也更深刻。如在記憶“日”字時,教師就可以對應的畫一個太陽;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兒歌進行識字教學。兒歌朗朗上口,備受學生喜愛。生動、趣味的兒歌能夠讓學生對漢子產生親近感,在讀漢字、說漢字的過程中自然能夠有效極易漢字。如在講學習“高”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漢字歌“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這種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對“高”字記憶的更牢固,也更深刻;
其三,教師可以利用謎語進行識字教學。謎語能夠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同時讓漢字識字變得成一個又一個的解密小游戲,也能夠豐富學生的識字體驗,且能夠讓學生感受識字的趣味性。如在講解學習“因”時,可以用謎語”大框框不能破“;如在學習“晝”時,可以用謎語“中日合作”。
3傳遞記憶方法.引導學生趣味識記字體結構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受人以漁”。要想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教師就要傳遞給學生對應的識字記憶方法,強化學生的自主識字意識,這才是有效的識字教學,學生的識字能力才能夠得到發展。教師可以采用基本的拼音識字、同部首識字、想象力識字等。
同部首識字方法是最基本的識字方法,漢字中又獨體字、合體字、偏旁部首等。教師應當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引導學生認清字形結構,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如“日”字旁的漢字包括“晴、明、晚、曉”等;
拆分識字方法需要教師利用漢字的組成、漢字的拆分來強化學生的漢字記憶。
如“問”是由“門”、“日”組成;“閃”是由“人”、“心”組成;
想象識字則是需要學生在腦海之中根據漢字建構對應的形意來進行記憶,進而在形象化認識的基礎上把握漢字結構,也是學生識記漢字的重要方法。
如“屋”,可以讓學生觀察房屋結構,聯系上面是房屋的屋檐,中間是樓梯,而下面是地板,學生的想象力發散,利用字體結構進行了有效的識記。
4開展多樣活動。拓寬學生語文識字機會途徑
小學班主任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識字的快樂,體驗識字的成功感。
一方面,教師可以布置生活中的識字作業。讓學生發現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漢字,例如廣告牌、宣傳語、店鋪名、小區名稱等,鼓勵學生進行漢字積累;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朗讀活動、閱讀活動等,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能夠在走近語文世界中認識多種多樣的漢子;其三,教師還可以舉辦識字比賽,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讓學生們感受識字的快樂,在競賽中品味識字的別樣魅力。
結束語: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把握低年級學生的識字特點,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認識到語文識字教學是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在秉持耐心與責任心的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的識字興趣為教育教學出發點,關注學生識字興趣發展,達到有效識字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