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果
摘要:經過各界不懈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提出新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連接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重要一環,正在悄然發生變化。要實現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必須選擇和運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理清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化的原因,進而遵循目的性原則,時代性原則和以人為本的原則,通過拓展活動載體,整合文化載體,重視管理載體,優化網絡載體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選擇? ?運用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是為教育目標的實現而存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重視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載體得到了很大發展。隨著十九大的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形態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恰當選擇和運用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影響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變化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多種要素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進而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變化離不開其他要素的影響。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影響
主體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最根本的特點,教育者在對教育對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通常會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對教育載體進行比較從而選用較為合適的載體,來實現自己的教育目標。同時,隨著載體形式的增加和教育對象的不斷分化,教育者除了要對載體進行比較選擇加以利用之外,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教育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對教育載體進行揚棄,如果現有的載體可以滿足自己的教學需要,那么教育者就會繼續沿用,反之則會嘗試去開發新的教育載體。
(二)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由于每個成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再加上教育對象狀況的變動性,教育者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實現育人效果,就需要根據教育對象變化后的思想狀況,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進行重新的科學組合或者創造出新的載體來對其進行教育。可見,教育對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變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但是這個目的不會一蹴而就,“在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始終一貫的情況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適應不同歷史任務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會有所不同。”[1]基于不同的目標,教育內容也會發生改變,進而帶來載體的變化。如在抗日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革命者,其內容為抗日主張的宣傳,載體則以報紙為主。而在新時期其目標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主要內容為世界觀,政治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載體則以活動載體,文化載體,管理載體和大眾傳播載體為主。
(四)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影響
人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環境里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是在一定的環境里進行的。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教育者逐漸發現網絡載體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越來越重視對網絡載體的使用。然而向前追溯,在原始社會的教育環境下,人們還在為了生存而奮斗,還沒有能力去生產專門的教育載體來供其使用。由此可見,教育環境的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變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選擇和運用的原則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是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目標總任務,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結共識、匯聚力量,保障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早日實現。”[2]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實踐性活動,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所需要的人才。載體作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方式和手段,其具有的工具性價值,決定了它的首要任務是為目標的實現而服務。因而,在選擇和運用載體時,教育者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清楚運用某種載體是為了實現哪個目標。凡是有利于目標實現的載體應該積極加以利用,而對于形式花哨,卻無所用的載體要善于加以改造,改造不成要堅決予以拋棄。
(二)時代性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可供教育者選擇的載體在不斷豐富,微信,微博,慕課等憑借著其獨特的優勢迅速贏得了大眾的青睞。同時,面對社會結構的變動和人們思維觀念的轉變,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進而提高其實效性,教育者在選擇和運用作為傳導教育信息的載體時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變化,擇優而選,擇利而用。
(三)以人為本原則
自十六大報告第一次將“社會更加和諧”作為重要目標提出,到今天邁入新時代,我們一直走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路上。和諧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教育對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其思想道德狀況直接反映了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因而,在選擇教育載體時應該重視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關注教育對象的心理訴求,選擇符合教育對象興趣愛好,貼近生活實際且能夠有效傳遞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實現教育目標的載體。
三、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選擇和運用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形式多樣,各具特點,每一種載體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對載體的選用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因而,面對形形色色的教育載體,必須緊密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來加以選擇和利用。
(一)拓展活動載體
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需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檢驗和深化,活動載體所具有的實踐性,趣味性和參與性使其擁有明顯的優勢。教育者在新時代中應該更好地展現活動載體的教育魅力,一是在權衡以往活動載體的教育效果進行揚棄的同時,因勢而新地創造符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的新載體;二是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要把握其心理特征和內在需求,因人而異地拓展活動載體;三是積極組織開展主題文化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教育對象接近社會,切身感受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精神品質,促使其自覺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整合文化載體
文化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接受周圍文化環境的影響。隨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出現在人們面前,為了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整合文化載體勢在必行。一是大力發揮紅色紀念館,圖書館,文化展覽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教育對象能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減輕排斥心理,有效地接受教育;二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三是將文化載體按照不同的教育目標進行分類,使單個的文化載體組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既可以豐富教育形式,又便于系統地加以利用,有效提升教育效果的滿意程度。
(三)重視管理載體
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安定有序地發展離不開管理的功勞。管理載體在制約我們行為的同時也在保障我們的自由。管理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存在一致性,都是在規范人們的行為,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的發展儲備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管理載體的運用,一是教育者要將管理視為服務教育對象的方式而不是讓他人服從自己命令的手段,要以情動人,使教育對象發自內心地接受教育并內化于心;二是教育者在選擇和運用管理載體時要聽取教育對象的意見,制定管理制度時要盡量滿足教育對象的發展需求;三是注重教育對象親身參與到管理活動中,使其在以身作則的同時起到示范作用,形成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教育與管理相輔相成的和諧局面。
(四)優化網絡載體
在2016年12月7-8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3]近年來,網絡載體迅速發展,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挑戰。在選用網絡載體時要對其進行優化,一是要選擇一些宣揚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紅色網站進行大力推廣使用,增強教育對象的政治意識和國家文化安全意識;二是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向教育對象推薦一些蘊含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網站,利用網站中的聲、光,電等新型技術手段幫助教育對象在釋放工作學習壓力的同時,欣然接受正能量的熏陶;三是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網絡載體發表言論的快捷和自由,及時觀察和感知教育對象的思維和想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及時且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劉建軍.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模式[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05):79-85.
[2]張毅翔.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和新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9-23
[3]年巍.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DB/OL].新華網,2016-12-08.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