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民
血液作為人體中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的重要介質,只有流通順暢才能更好地工作。如果血液循環差,全身多個器官都會受累。下面就為大家揪出破壞血液循環的六個“壞蛋”。
營養不良
通過合理膳食,我們可以從中攝取維生素、礦物質等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果營養攝取出現障礙,則可能導致營養物質缺乏。營養不良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人體可能出現免疫力低下、血管脆性增加、精神狀態差等表現。所以,日常生活中既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厭食偏食。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導致血液黏稠度變高,從而引起血管內皮損傷,血管基膜增厚,紅細胞聚集,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在血管內膜下,最終形成微血栓或微血管閉塞,醫學上稱之為“糖尿病微血管病變”。其主要解決辦法為合理飲食,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嚴格控制血糖;輕度血管病變患者可通過血糖控制改善癥狀,病情嚴重者在血糖控制較好的情況下,可采取手術治療改善病情及預后。
缺乏運動
合理鍛煉可擴張外周血管,增加血氧含量。上班族長時間坐著工作,老人總躺著看電視,都可能導致末梢氧含量降低,血液循環變差。常見表現為面色蒼白、免疫力下降,嚴重者可能出現脫發、疾病纏身等情況。所以,建議大家避免過久靜坐、站立。
穿得太緊
緊致有型是當下很多年輕人追求的潮流,殊不知長期穿緊身衣服,可能“裹”出多種疾病,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出現四肢麻木疼痛、骨骼發育不良、神經損傷等問題。所以,緊身衣服要少穿。
吸煙
長期吸煙易導致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如煙焦油、尼古丁等堆積,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液循環變差。戒煙是最好的解決途徑。
壓力大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學業繁重,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可能導致人體內分泌調節機制失常,迷走神經興奮,引起血管收縮,導致末端血液循環變差,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頭暈、頭痛等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合理調節心理壓力,找朋友聊聊天,出去散散步,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