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家長和學校共同的目標都是育人,寄宿制高中學生長期在學校學習生活,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傳統家校交流方式難以順應時代新要求。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對策是本研究的第一任務。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學生家庭和寄宿制學校之間實時、實地的交流成為可能。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建立班級博客等互聯網線上交流策略是目前家校交流形勢所趨。而不同于線下交流的是,由于線上交流不受時間、地點、空間、人數等因素的限制,內容形式豐富多樣,除了線上平臺的搭建,線上平臺的管理在有效的家校溝通以及教育合力的生成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 寄宿制高中 家校交流 策略 線上管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越臨近期末,網絡上就會被各種關于學生家長和老師的漫畫刷屏,總結起來,無非就是老師從開學的精神抖擻到期末的疲憊不堪;家長和孩子從放假初的相親相愛迅速演變為“相看兩厭”。顯然,這種情況在寄宿制學校尤為突出。那么,如何在寄宿制學校中,利用當前迅猛發展的互聯網環境實現對學生個體的家校共育并使兩者合力最大化,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身在教學一線的班主任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極其細微艱苦的工程”。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全封閉寄宿制獨立高中,地處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而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學生生源來自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學生除了寒暑假其余時間均在學校度過。在這樣的寄宿制高中,僅憑家長會、家長臨時造訪、教師家訪等傳統方式的家校交流活動,根本不足以形成家校之間及時有效的溝通,進而影響甚至遏制了對學生個體的健康全面發展。綜上所述,以互聯網為依托,如何通過各種媒介促成信息傳遞、思想交流,使學校和家庭之間相互了解、溝通、合作,進而達成共同的教育目標,是本研究需要解決的重要內容。
一、“互聯網+”背景下寄宿制高中家校交流策略
“互聯網+”理念最早在2012年11月第五屆移動互聯網博覽會出現,指的是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之間的關系:“+”是指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通俗來講,“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家庭和寄宿制學校之間的交流不再受距離的限制,家校之間實時、實地的交流成為可能。建立家校微信群、QQ群;建立班級博客等互聯網線上交流策略是目前家校交流形勢所趨。
1.通過創建班級微信群、QQ群實現家校零距離溝通
當前社會處在一個通訊工具及其普遍的時代,即使在非常偏遠的農村,也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手機。微信、QQ等社交工具交流成本低,使用便捷,是當今盛行的社交工具。筆者在學生入學報到時調查,絕大多數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都會熟練使用微信或QQ等社交軟件,這使得建立班級線上交流群成為可能。在班級交流群里,老師將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校生活、學校表現反饋給家長,家長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動態,及時跟老師交流,家校配合,齊心協力實現對孩子更好的教育。同時,在家校交流群里,老師可以公布學校的各種事務,拉近學校、在校學生和家長的距離。另外,老師可以跟家長就學生的教育集思廣益,跟家長隨時隨地互動,并且老師在假期可以用群公告的方式和家長共享家庭作業等信息,以便家長在家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等相關任務。
2.創建班級博客
不同于QQ群和微信群,班級博客可以上傳學生作品,學生活動視頻,以及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旅游見聞,心得體會等等。教師不僅隨時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觀,而且還可以不定期公布學生在校的成績,學生在某方面取得的進步、獲得的各種獎勵等等,充分利用榜樣作用,激發家長參與孩子教育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學習成長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二、“互聯網+”背景下寄宿制高中家校線上交流管理研究
不同于線下交流,線上交流不受時間、地點、空間、人數等因素的限制,內容形式豐富多樣,除了線上平臺的搭建,線上平臺的管理在有效的家校溝通以及教育合力的生成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則為了更好的管理班級群,二則為了使每位群成員具備規則意識,家校交流群群公約應運而生,公約擬為 “健康、積極向上的家校溝通交流的環境”而服務。公約條款如下:全體群成員實名制,不得邀請非本班學生家長加入;班級群僅限于家長和老師的溝通交流,所有群成員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網絡信息管理規定,不得發表與孩子學習生活無關的言論;例如傳播謠言、轉發色情、病毒鏈接、各種投票的網頁等。
此外,線上家校交流群的管理人員除了班主任之外,還可加入代課教師,部分家長。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寄宿制高中的學生教育不僅僅局限在家庭或者學校,學期內或者寒暑假,孩子的教育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是孤立的片段式的教育。在信息共享、信息對等的基礎上進行全員教育,一起認識問題、出謀劃策、解決問題,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成長感悟。作為孩子教育的領跑者,老師和家長絕不能故步自封,更應該站在時代前列,跟上時代的發展跟孩子一起成長。
眾所周知,教育的結果取決于家校教育影響的一致性。筆者以蘭州新區舟曲中學為研究對象,通過為期三年的實踐研究,深層次挖掘出了目前寄宿制高中家校交流缺陷所在及其原因;借助互聯網,重建家校交流順暢進行的渠道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們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整合家庭和學校各自的教育優勢,優化配置資源,營造和諧的育人氛圍,以促成寄宿制高中教育合力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
【參考文獻】
[1] 王福強.“互聯網+”背景下的家校溝通應注意什么[J].江蘇教育,2017(87).
[2] 錢桂春.小議現代信息技術在家校溝通中的作用[A].教育理論研究,2018.
[3] 劉賢和.創新家校溝通機制的探索[J].廣西教育,2017(25).
[4] 李曉馥.寄宿制學校家校合作重塑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葉彥萍(1987.10-),女,漢族,甘肅會寧人,碩士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英語教育教學.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舟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