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悅 韓化龍
摘? 要:新時期扶貧工作千頭萬緒,銀行在金融扶貧當中是重要的力量,但因為在參與過程當中,金融扶貧方法不當,產生了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結合了當前銀行參與金融扶貧模式,并有針對性地思考了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優化路徑,僅供參考。
關鍵詞:金融扶貧;銀行;參與路徑
金融在現代經濟體系當中處在核心位置,在支持脫貧攻堅和服務鄉村整形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金融機構,其參與到金融扶貧當中具有非常典型的意義,但銀行如何去發揮金融的優勢,做好新時期金融扶貧以及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卻需要深入思考研究。
一、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主要方式
隨著扶貧政策的不斷完善,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主動性在不斷增強,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斷創新。如有些銀行積極參與到貧困縣(區)的學校修建,開展扶智工作,資助貧困學生。有些銀行支持貧困縣(區)的企業,建立股權扶貧基金,以每年分紅的收益用于貧困戶的幫扶,有些銀行則購入幫扶村的產品,實現貧困村財富的轉化。
總體上來說,銀行參與扶貧可以歸結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銀行直接用金融手段參與扶貧,直接由銀行向貧困地區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針對幫扶縣區村鎮,開展一系列的金融服務。另一種則是間接參與扶貧,這種模式下銀行只提供金融服務,一般是向產業提供金融服務,通過扶持幫扶縣區村鎮的企業來發展當地產業,由企業來吸納貧困人口就業,為鄉村振興做貢獻,這里建設學校,資助貧困學生等也是一種間接參與的方式。
二、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主要問題
根據前文的分析,在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當中,兩種模式都存在一些優勢,但也有很明顯的弊端,深入分析來看,銀行參與金融扶貧主要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一)無法實現精準扶貧
從早期的精準扶貧到現在的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扶貧工作關鍵就在精準。應銀行利用金融服務來參與扶貧,很難實現精準。因為信息不對稱,精準識別的難度太高。以往銀行只能通過調取人民銀行個人征信數據庫信息來識別貸款人的資質,但是小微企業、個人經營者缺乏與人們銀行個人征信系統對接權限,很難核實貸款人征信信息。而對于扶貧來說,在發放扶貧小額貸款時如何去精準識別貸款人就是貧困人員難度很大,盡管早期精準扶貧工作當中,建立了貧困卡,然而實際上建檔立卡期間是存在一些遺留問題的,這造成了信息上不對稱,精準識別難度大。
(二)脫貧和返貧共存
一般意義上來講銀行參與金融扶貧是為了實現造血式扶貧,與財政扶貧的輸血式扶貧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是在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當中卻逐步表現為輸血式扶貧,不斷用小額貸款等來輸血,這里邊的風險是非常大的。現在為什么強調扶貧先扶志,關鍵性的問題是長期以來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是由政府主導的,政府會下達任務指標,金融機構出錢出力,這種工作機制下,形成了扶貧不扶志的狀況,忽略了造血功能,甚至一些地區造成了貧困人員對扶貧形成了一種慈善依賴。脫貧意識不強,對于銀行來說,很可能發出去的貸款收不回來。而當銀行開始停止輸血,那么就會出現原本脫貧的貧困戶返貧。
(三)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缺乏有效協作
近些年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從宏觀層面上推動很多金融扶貧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是金融機構開展扶貧工作的過程當中,銀行、保險、證券等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并沒有發揮協調優勢,而是各自為戰,從各自的優勢角度去發力金融扶貧,造成扶貧效率不高。
三、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思考研究
(一)造血不忘輸血,精準扶持特色產業
我國早期實施的扶貧工作,使用的是傳統的輸血式扶貧,現在講造血式扶貧,對于銀行參與金融扶貧而言,不僅要做造血式扶貧,還要以輸血式扶貧為輔助。所謂扶貧先扶志,關鍵性的問題是要先改變貧困地區貧困人員的等、靠、要思想,并努力去實現造血與輸血的并舉。一般來說,先通過輸血來挖掘出農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實現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因此可以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優先給鄉村特色產業輸血,將產業發展壯大后,來實現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注意這其中關鍵性的問題是要精準,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扶貧策略,而是要采取進準改觀的策略,重點扶持特色產業。比方說一些地區旅游資源豐富,而對于當地政府而言,依托現在的政策必定會優先發展旅游產業,并且會積極的引入社會資本,而對社會資本來說,要去幫助當地政府打造旅游產業,耗資巨大。對于銀行就可以適當地給予這些資本一些資金,實現風險分擔,然后通過小額貸款等形式,給當地人,尤其是創業大賽上取得了成績的個人或團隊提供支持,一些返鄉創業的人才也是為其提供小額貸款的主要對象。通過這些人來將特色產業發展起來。
(二)大數據+互聯網,征信體系是關鍵
當前是大數據時代,也是互聯網時代,在大數據的支撐下,征信數據來源更加多元化、多維化和非機構化,實現個人征信數據的廣覆蓋和實時更新,從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來看,其征信數據主要來源于工資收入、社保記錄、信用卡記錄、帶寬記錄等維度,僅覆蓋與銀行發生過信貸關系的群體,覆蓋范圍有限,大數據征信則不一樣,采用的是新的信用p9nggu體系,數據來源更加多元化,覆蓋群體更加廣泛,在大數據征信當中會去挖掘個人在日常生活當中產生的交通出行記錄、水電費記錄、燃氣費記錄、社交記錄、旅游記錄、網購記錄、貸款記錄(包括網貸)、政務辦理記錄等等,對于貧困人員,實際上上面所涉及的一些信息是沒有的,銀行要為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提供金融服務,一般情況下就會去找建立了檔案的貧困戶,然后發放一些小額貸款,包括助學貸款,創業貸款等等。通過這種方式來讓貧困人員自我造血。但如同上文所言,這里邊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信息不對稱關鍵就是農村沒有形成健全的信用體系。從金融扶貧的角度上來講,信用體系是非常關鍵的,現在僅就貸款這一金融產品來說,都需要貸款人具有一定的信用才能獲得貸款,對于農村的金融信用體系構建,在很早以前就在尋求突破,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相對完善的信用體系,不過階段性的成果是有的,比如通過信息征集建檔可以精準地確定扶貧對象,通過創建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可以逐步提升農村的信用意識。政府、央行、銀行機構等參與信用體系建設,協同發力,政府主導,央行推動,將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和個人信用數據建立起來,并實現全國聯網,將農村居民的信用信息納入到征信系統當中。這樣大數據的優勢就能夠發揮出來,通過信用體系來實現精準地提供金融服務。
(三)發揮金融優勢,整合資源,打造金融體系
金融具有資源聚合效應,一定程度上可以為貧困地區項目建設輸血,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乃至現在所強調的鄉村振興需要大量資本的支持,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項目建設存在巨額的資金缺口,銀行參與金融扶貧,可以借助儲蓄、理財、趙權、機井等,把貧困地區小額分散資金聚攏,并通過金融機構融資結構設計,資金互換,跨區域調劑等方式,為貧困地區的項目建設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
對于銀行而言要積極尋求與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發揮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的特點和優勢,積極開展合作,補足相互之間存在的短板,尤其是資金短板。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形成比較完善的風險分擔機制,提升抗風險能力。抗風險能力高,風險分擔好,銀行放貸的積極性也會相應的提升,再加上大數據征信,可以實現精準地參與金融扶貧。
進一步說,銀行還要有政府合作,強化協調配合,銀行要探索建立健全與扶貧工作相關部門的合作機制,確定金融扶貧工作當中的重點區域、特色產業,重點項目以及扶貧對象,強化信息共享和政策制定,其中大數據征信是關鍵一環,要求要在政府主導下健全農村信用體系。同時要鼓勵社會資本的參與,銀行、社會資本、政府合作打造PPP項目,這對于鄉村振興當中的基礎設施建設,民生項目建設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結束語:
綜上所述,銀行是參與金融扶貧的重要力量,在金融扶貧當中,銀行要發揮優勢,尤其是在數據采集方面的優勢,推動大數據征信,并且聯合政府,在央行的推動下,完善農村征信體系,并納入到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當中,同時依托互聯網,實現征信數據的共享,方便銀行參與金融扶貧。
參考文獻:
[1] 郭利華,毛寧,吳本健,等.多維貧困視角下金融扶貧的國際經驗比較:機理、政策、實踐[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26-32.
[2] 黃英君,胡國生.金融扶貧、行為心理與區域性貧困陷阱--精準識別視角下的扶貧機制設置[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7,38(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