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在法治社會的大背景下,依法治國是依照人民意志和社會發展規律治理國家,而依法治校則指的是學校將依照現代教育的大背景依法依規推進日常管理工作。依法治校能夠深化素質教育的發展成果,學校要將各項法治知識融入學校教育的過程中,以此推進學校教育的發展質量,使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本文圍繞依法治校視野下的高校學生管理的價值意義、存在問題及優化管理方法展開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依法治校;高校;學生;管理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作為推進高等專業人才的重要因素,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具有積極的意義。推進依法治校工作,需要依照高等人才相關培養標準進行法育、德育、智育、美育,根據國家或教育部門頒布的各項法律、條例法規,以此制定符合高校本身實際和辦學特色的制度條例,從而營造融洽的學習教育氛圍,營造科學的辦事規章制度,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沿著穩定、和諧、持續的發展道路前進。
一、依法治校視野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施價值
早在黨的十六大期間,黨中央就已經提出了“依法治校”的發展理念,在黨的十九大會以后,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呈現出了新的發展態勢,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同樣植根其中,并且伴隨著現代教育模式的優化,進行了積極的轉變。
依法治校視野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想獲得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推進教育法制建設,就必須要推動教育行政部門加快轉變職能,嚴格依法辦事,維護高校素質教育、國民素質的運轉機制,有利于高校利用法律手段,調整、規范和解決人才培育工作中出現的各項問題。對于高校管理者來說,實施依法治校,最終的發展根本就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校要在落實依法治校的途徑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學,從而尊重大學生的人格培育,讓學校能夠形成和諧有序的育人環境。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面臨的各項問題
根據相關部門作出的調查顯示,當前,我國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學校依法治校管理機制仍然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首先,在權力配置機制設立上,有95%的教師認為,學習管理權力的制定措辭模糊、定位模糊、責任不清,學術權力較為薄弱。第二,在高校學術保障機制上,有87%的教師認為,學習內部規章制度缺乏嚴謹性,無法保障充分的學術自由,同時在科研力量的配備上,學校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第三,在教育管理權益的塑造上,有96%的教師和94%的學生認為原有的校規校級并不符合實際,需要相關教育管理者予以清查,同時應該在校園內部設立相應的教育仲裁機構,防止出現師生權益損害所導致的各項問題。第四,在學校考評機制上,大多采取了“一刀切”的管理辦法,導致學校治理機制并不科學,缺乏相應的科學標準。很多學校對于教師晉升的評定較為單一,其認識管理方法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和評判能力。
三、依法治校視野下如何增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一)優化學院權利配置
在高校人才培育工作中,拓展依法治校發展視域,就是要推動高校遵循辦學規律和依法、依規、依章治校的原則,明確界定學校黨委各級領導者的具體分工和實施細則。通過簡政放權,擴大學院的自主辦學機制,設立《高等院校學術委員會日常規程》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充分發揮學術權力在推進學習改革上起到的作用。通過“校務公開”,積極推進學院民主化權利的創設,依法保證廣大教職工、學術的知情權益,將師生最為感興趣的相互條文集中起來,進行嚴格的精簡、督辦與執行。切實保障教職工和學生的民主管理與監督權力。
(二)完善績效評價機制
依法治校離不開完善的規章制度,高校應該結合自身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相關任務,通過制定多元化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根據教師的崗位要求,確定學校內部所建立的績效管理和考核機制。積極完善細化師生獎勵表彰制度,設立審核學校科研崗位聘用的管理模式。精心鋪設符合學術人員和行政人員的學術產業路徑。讓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保持更多的工作熱情,打造一支技藝精湛、師德高尚、專業嚴謹的教師隊伍。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能夠遵循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使學校管理團隊應緊緊圍繞法律法規去執行,從管理層面、教學層面加強相關教育法律的規范和實施。讓全校師生都能夠做到知法受禮。以客觀的績效評價機制,來確定高校校風、教風的良性發展。
(三)強化監督管理機制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打造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相統一的管理機制,能夠防止權力與權益的濫用。各高校要通過健全學校各部門、崗位、項目的協調機制,正確處理學校與各級行政部門、教師、學生及職業界之間的利益關系。以此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及職業界之間的教育監督,以此增進各方的責任感、參與感和成就感,從而達到健全相關部門、崗位的權利機制的目的,確保決策執行更加有效、教育管理更加規范。
(四)化解高校矛盾糾紛
在高校人才培育工作中,為了減少教師、學生、學校之間的矛盾,構建自由、法治、平安的校園環境,學校要進一步健全師生權益救濟和保障機制。圍繞校園文化,融入多項法治規章,從而建設和完善師生申訴、調解和安全保障的發展路徑。拓展法治文化的培訓機制,使師生員工的法治意識、精神理念得到具體的體現。學校還應綜合運用信訪、調解、申訴、仲裁等機制,發揮基層調解、工會、學生社團等學校機構的實施作用。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及時調解矛盾和糾紛,將高校依法治校和以德樹人緊密結合,為高校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啟示。
總結:
綜上所述,依法治校視野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含義。為了使學校保持科學的管理機制,發揚依法治校的管理優勢,在推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高校應該從不同的方面推進依法治校,融合政府與學校的相關職能,將依法治校落實在強化學生的自主權上,確保學校管理的法治化、程序化,使學校能夠自覺接受監督、積極踐行教育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速推進高校教育工作改革。
參考文獻:
[1]石雨欣.法治教育融入高校課程的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2]汪晶晶,張銘凱.將法治內容融入學生管理工作的意義、訴求與路徑[J].教育探索,2015(2).
[3]丁晨,漆昌瓊,雪源,等.本期話題:法治教育的基層實踐[J].中國民族教育,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