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路漫
[摘? ? ? ? ?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課程統整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課程統整理念的指導下,職業教育如何進行課程統整是全面發展理念在課程結構調整方面的體現。圍繞課程統整理念與職業教育,探索如何理解課程統整理念以及職業教育領域中如何運用課程統整理念。
[關? ? 鍵? ?詞]? 統整;職業教育;運用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06-02
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下發《關于實施湖南省卓越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的通知》,要求高職院校構建與區域產業發展高度契合的專業群,要求構建群內專業充分共享、各具特色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在實踐領域,如何對專業共享課程進行整合重構,使其既符合專業群的共性要求,又符合各個專業的特殊需要,這是各個高職院校專業共享課程教師普遍感到困惑的難點問題。課程統整理念能有效處理各類知識之間交叉重復等問題的整合,在高職專業群中共享課程建設運用統整理念為指導進行整合優化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是統整理念在職業教育中的具體表現。
一、統整理念的概念
課程統整是指將課程中相關的、相近的學習領域進行整合,通過加強各學習領域及各科目間的聯系,實現學科內、學科間的相互關系;強調橫向的聯系,力圖讓特定的課程內容能夠和其他課程的內容建立融合一致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各種課程聯系起來,了解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
二、統整理念的歷史演變及主要內涵
(一)歷史演變
課程統整理念在我國和西方均有反映:國外關于課程統整的研究最早可追溯19世紀末赫爾巴特提出的統整原理,指出學校的學科知識教育不是一個個的“孤島”,學校應該重視學科與學科之間、學科與生活之間的關聯性、體系性,主張學生的學習內容必須要保持統整,體現統整性。20世紀初,以帕克、杜威為典型代表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統整理論逐漸興起。20世紀60年代美國課程設計專家比恩則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課程統整是以人為中心的、建構主義的、以主題呈現的、超越學科的整體性的課程,明確提出課程統整的四個維度即經驗統整、社會統整、知識統整和課程設計的統整。港臺地區關于課程統整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始于20世紀70年代,主要實踐于中小學校課程。1992年,我國香港地區香港課程發展處提出一套“課程統整計劃”,提出了三種課程統整的模式:平行學科設計、多學科設計和跨學科探究設計。2010年臺灣學者李月娥認為課程統整是未來課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內地關于課程統整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通過介紹國外的課程統整理念和模式得到有助于我國理論和實踐發展的反思和啟示;二是在反思批判我國現階段課程統整理論和實踐中的問題與不足的基礎上進行自己的理論創新,建構適合我國課程文化制度的實踐模式,如游家政提出的課程統整的三分法[1],何永紅等人提出的兩種課程體系統整類型[2]。上海幾個地區的中小學課程統整實驗自2003年陸續啟動以來,經多年的規劃和實施已走向正規化和制度化。
從上述發展歷程不難發現,課程統整理念多應用于國內外中小學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國內職業教育關于課程統整的應用研究比較少。隨著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高職院校特色專業群的建設及群內課程開發,近兩年來,統整理念開始出現在職業教育領域的視野中,并逐步開始得到重視。
(二)主要內涵
課程統整是一種課程設計或組織的方式,是結構體系的統整,是教學資源的統整,更是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的統整;課程統整始終屬于有意義的學習,是獲得建構、評價與應用知識的工具和方法;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內在需要,著眼于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是課程統整的根本價值追求。
三、統整理念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運用
統整課程是一項復雜的課程理論與實踐的改革,牽動了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整個課程體系的全面改革,課程統整將類似專業之間相近或本質一樣的相關知識、技能、經驗有效的整合,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學到知識,并獲得更多學習其他知識的時間。
筆者以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群下專業基礎共享課程之建筑美術課程為例,簡略介紹統整理念在該課程體系建設與開發中的運用。
(一)高職建筑美術課程建設的現狀
在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群建設提出之前,建筑設計類各專業下都分別設有建筑美術課程,根據建筑各設計專業下建筑美術課程教學現狀展開師生調研,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學生入學學情不樂觀,根據對建筑系歷屆新生技能摸底測試及新生學情基礎調查表的數據,大部分新生入學前沒有接受過美術訓練,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都非常薄弱;(2)課程定位不準確,各專業建筑美術課程獨立存在,課程名稱不盡相同、學時長短不一、沒有形成針對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中目標所確定的職業崗位技能必需、夠用、有效的課程體系;(3)課程結構不科學,部分專業建筑美術課程仍沿用傳統美術學科邏輯結構組織課程,而非遵循崗位技能需求邏輯,重知識輕技能;(4)課程內容不規范,部分教師選擇內容比較隨意;(5)課程資源難共享,課程資源僅存教師個人手中,缺乏共享和交流,資源形式缺乏信息化、平臺化;(6)課程評價不合理,以教師考核評價學生為主,評價主體呈單向性,以“平時成果+最終成果考核評價”為主,評價過程較為單一,缺乏科學、有效的多元化考核。
(二)統整理念在專業群專業基礎共享課程之建筑美術課程建設中的運用
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群建設提出后,建筑設計類五大專業下的建筑美術課程定位了群內專業基礎共享課程,建筑美術課程如何建設與開發才能平衡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統一標準與各專業特色發展訴求之間的矛盾;如何設計與實施才能平衡薄弱的學情、有限的課時與學生能學到豐富的教學知識、有效掌握技能點之間的矛盾;如何搜集與改善才能平衡教學評價過程中的單一性與多元化之間的矛盾,需要按照下列要求貫徹統整理念。
1.統整課程目標
通過行業、企業調研確定專業群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分析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組織校內專家和美術教師教學團隊共同探討各專業對學生美術技能、美術素質及人文素養等方面要求,提煉共性與特性,統一確立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群建筑美術課程的課程目標。
2.統整課程模塊體系
以課程統整理念為指導,從崗位職業能力分析入手,依據“專業基礎美術”相通、“專業手繪表現技術領域”相近、“專業職業崗位能力相關、“專業教學資源共享”的原則,遴選典型教學案例,構建建筑美術課程模塊體系。
(1)統整教學結構。構建“群內專業共享模塊+特色專業自選模塊”的模塊化共享教學結構,形成模塊共享下菜單式點選的課程教學形式。“共享式模塊”是指適用于5個專業的建筑美術課程模塊共享。“菜單式點選”是指課程共享模塊中設置的若干專業方向教學任務,各專業根據教學需求點選菜單任務教學,且后續還可根據行業內新知識、新標準的更新,靈活增加、減少或調整模塊內容,動態調整課程內容。
(2)統整教學內容。采用刪、保、優、增(刪除各專業美術課程中重復或是過時內容、保留原有的美術課程中能用必需的內容、優化調整課程的結構、增設新知識點)的方法,將各專業的教學內容統一構建兩大部分,即基礎美術部分和專業手繪表現部分。其中基礎美術部分是根據各專業方向必需基本美術素養,構建透視模塊、基礎素描、基礎色彩三大模塊,在大一第一學期開展;而專業手繪表現部分則依據各專業方向必需的手繪知識和技能特點,構建建筑徒手鋼筆表現模塊、建筑手繪彩色表現(強調彩鉛、馬克筆)兩大模塊,在大一第二學期開展。
3.統整課時安排
根據建筑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統整為112課時,節約教學時間。
4.統整教學文件
統整課標、大綱和教學計劃、考核標準評定表,有利于專業群視角下鞏固教學規律,規范教學活動。
5.統整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方法以任務驅動過程考核+信息化學習過程數據記錄考核+成果考核,在考核過程中,對三大目標(知識40%、技能40%、態度20%)進行模塊分階段考核,對登錄網絡信息平臺課程資源庫、學習、互動等過程數據均進行抽查、記錄,形成信息化學習過程數據記錄考核。
課程考核形式采取各模塊成果+最終成果學生優秀作業集中展評的形式及系部開展建筑美術綜合技能競賽的形式。
課程評價主體由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組成。整個學習過程、模塊過程以及成果運用多元化考核體系,構建公平、公正、互動、有效的考核評價平臺。
6.統整電子課件和教材
統整配套教學資源,聚同存異的結合點,進行深度共建與共享,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成效。
課程統整理念關注學科融合、知識融合、學習與生活融合,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對新時期我國職業領域的共享課程體系建設有重要的指導價值。在課程統整理念的指導下,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群建筑美術課程統整優化設計,充分考慮高職建筑設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專業之間的共性和特殊性,形式上強化了群內各專業方向下建筑美術內容之間的融合、交叉和關聯,有效避免了共享知識節點的重復建設,節約了教學時間。這種統整性課程設計有利于促進學生整體思維能力的發展,方便師生在教學內容中有效選取、全面學習、可持續性發展,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杜政容.課程統整的理念與實踐[J].中國遠程教育,2002(12).
[2]李坤崇,歐慧墩.課程統整理念與實務[M].臺北:心理出版社,2000.
[3]張欣.課程統整的操作模式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5.
[4]吳國平.學校的課程統整:從課程管理到課程領導[J].全球課程展望,2013(2).
[5]彭珊.基于統整課程觀的高職課程研究[J].企業導報,2014(9).
[6]方華梁.從舍勒的知識觀和教育觀看德國的課程統整[J].外國教育研究,2016(9).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