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嚴 黃波
[摘? ? ? ? ? ?要]? 不斷地進行教法優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是每門學科課堂教學的目的,尤其是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不斷推進,對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主要對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法優化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 ? 鍵? ?詞]?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法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42-02
一、高校思政課教法優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何為教法優化
所謂的教法優化可以從兩方面進行理解:(1)教法優化可以將其理解為一種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過程通過教法來完善課堂。(2)教學優化可以說是一種課堂狀態、成功的結果,即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這兩種理解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是通過優化教學方法活動實現的。優化教學方法的依據是教學目的和任務、教材內容特點、學生實際情況、教師的素養水平等。
(二)高校思政課教法優化的重要性
1.教法優化是教育教學中的關鍵問題
自教學體制改革以來,高校思政課教法優化一直是教育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說,學校逐步將教學方法的優化滲透到教育觀、學生觀以及人才培養觀中,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2.教師的專業素養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思政教育是我國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并且由于高校思政課與社會發展和熱點問題聯系比較密切,有很強的時代性,這就要求高校思政課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高素養的專業水平及創新發展精神。在未來的發展中,隨著高校對教學方法的重視,對思政課教師教學方法的培養也會隨之增多,這對今后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工作者來說無疑是一次提升自我的發展契機。
(三)高校思政課教法優化的必要性
1.高校思政課教法優化符合教學大綱要求
在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大綱中,明確解釋了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幫助高校大學生分析學生在大學階段的生活特點,并通過思政課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通過對學生思想上的教育讓學生對我國憲法、法律有更深刻的了解。除此以外,教學大綱也提出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目的包括讓學生在大學階段做到了解法律并能夠在必要時加以應用,確保學生在大學期間及未來進入社會后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因此,對傳統的高校思政課教學進行優化,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也順應了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高課堂質量都有明顯作用。
2.高校思政課教法優化順應了教育與社會發展趨勢
當今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教育也同樣迎來改革的黃金時期,優化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方法,改變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積極進行對話式、情景式、案例式及合作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成為教育界最重視的任務之一,也是教育界的工作重心。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急迫,因此優化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能夠很好地順應教育界和社會的發展趨勢。
二、優化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法的優勢
(一)有利于促進教學理念和思想的更新,改變傳統教學的方式方法
教法優化需要教師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將課堂回歸到學生,這有利于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將課堂上的教學方式從“教師講學生聽”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進行指導”。此外,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采用創設教學情境這樣有趣又有效的教學方法,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改變傳統教學中枯燥的、乏味的教學氛圍。
(二)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和素質水平
高校思政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部分,在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教學優化能夠改變傳統課堂中古板壓抑的教學氛圍,通過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優化,在高校思政課中更加能夠凸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打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空間,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促使學生在高校學習階段接受到良好的素質教育。
(三)有利于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優化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教法可以在課堂上使用有趣又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來進行教學優化,從而提高學生對學習思政知識的積極性。不僅如此,創設教學情境更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法優化可以通過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一種和諧的關系,增加大學生與教師溝通和交流的機會,然后通過溝通和交流使教師了解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自主學習時的指導作用,對學生進行糾正,學生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溝通拉近與教師的關系,從而在學習遇到問題時能積極主動地找教師詢問。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能夠在遇到問題的第一時間就及時解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法優化的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不僅是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完成程度是評價一個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據,也是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制定的一個共同方向。因此,高校思政課的教師就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制定教學目標和任務,比如,在學習“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可以第一時間就在課堂上點明這一章節的教學目標,即幫助學生理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而學生在學習這一章節后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層次,在生活中自覺維護我國法律的權威,了解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社會主義法律修養。除此以外,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對他們分別制訂教學任務,針對學習能力強并且基礎水平較高的學生,就可以給他們明確學習的任務并要求他們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總結,構建理論體系,正確認識學法、守法與用法。在課堂明確教學目標就可以給教學活動提供一個方向,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幫助,而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不同的教學任務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跟隨教學進程獲得知識。
(二)創設教學情境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或模擬其中的角色,以身臨其境的形式掌握所學知識的方法。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故事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編創一個短篇故事,然后給學生分配故事里的角色,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排練,然后讓學生在課堂的一開始進行表演,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習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對話、合作教學法
在國家最新發布的新課改要求中,要求高校思政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這樣的條件下,教師想要有效地進行教學優化,就需要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對思政知識的理解程度等各個方面進行分組,實現優勢互補,并與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對話,讓學生及時說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思考,而教師則需要在學生進行提問后總結學生的看法并進行回復,對學生提出的觀點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擁有更加廣闊的發揮空間,保證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這一章的內容時,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對于思政知識的理解程度等各個方面進行分組,在分組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讓學生在開展社會實踐時能夠提高自身對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認同感,讓學生能夠自覺維護我國的法律法規。然后,讓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分享自己對如何正確認識學法、守法與用法的觀點,教師對此進行評價和補充。這樣的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集體榮譽感,更能讓學生在學習思政知識時找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問題導入法
所謂問題導入法,即教師在開展教學前導入問題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提高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在學習思政知識時能夠得到相對全面的學習方法。例如:在學生學習人生的青春之問時,教師就可以在開展教學之前拋出問題:如何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先讓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導入教學,再引導學生不斷地從教學過程中探究創造有價值的人生方式。
(五)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能夠根據這節課中需要為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舉例,讓學生通過教師所舉的例子對知識點進行更為深刻的理解。而在教師應用案例分析法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上豐富的內容,通過播放視頻或者圖片在課堂創設案例分析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弘揚中國精神”這一章內容時,可以以著名橋梁建筑專家茅以升為例,當茅以升獲得美國的工科博士學位時,許多人以“科學沒有國界”勸說茅以升留在美國,而茅以升卻堅定地回答道:“不!縱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我是中國人,我的祖國需要我!”正是由于茅以升的愛國精神,才有了我國的一座座堅固的橋梁,而這樣的愛國精神也正是當代大學生所需要學習的。以茅以升為例,更加能讓學生貼切地了解什么是愛國精神,什么是中國精神,學生在未來生活與學習中也能以茅以升為榜樣,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張微.高校思政課教學生態性研究:主體、困境及優化[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6,36(2):75-79.
◎編輯 李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