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斌
[摘? ? ? ? ? ?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當前人們對教育事業投入的關注度也逐漸上升。中職教育是整個教育領域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對培養更加健全素質的學生有著較大的幫助。在進行實際調查的過程中筆者發現,當前很多中職學校在綜合素質教育方面沒有特別重視,并且缺乏專業的學科教師。在對中職進行調研的時候發現,學校不僅缺乏良好的專業教師資源,并且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重視度不高,往往只重視對技能的培養。目前,比較流行的一大趨勢就是把中職教育的技能型教學資源和普通高中綜合素質教育的資源進行合并重組,實現職普融合的學科教育,使中職教育改革成為示范性的學校。根據經驗以及相關理論對當前中職教育改革現狀進行一定的分析,應當加強學校領導以及當地教育部門對職普融合的重視程度,使我國中職教育改革質量能夠得到較大的提升。
[關? ? 鍵? ?詞]? 教育改革;中職院校;職普融合;示范帶頭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010-02
隨著我國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各地方中職院校開始重視中職學生的文化課教育。一直以來,中職院校被冠以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其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文化知識缺乏、綜合素質不高的情況,嚴重影響到中職院校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的發展和晉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不少中職院校領導,集思廣益,想出了一條職普融通的改革發展道路。職普融通,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攜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培養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
一、中職教育的現狀
中職教學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就是盡可能地使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某項技術,因此不同專業的課程項目是存在較大差距的。中職教育課程由于不受升學考試的要求,因此其課程主要都是為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主的課程,而文化課的學習并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因此使很多學校對文化課的教學沒有投入較大的關注。由于學校對文化課程不夠重視,因此使當前在實際辦學的過程中沒有招聘執教能力更強的教師。
(一)學生學習興趣低
這主要與我國生源分配有直接的關系,由于中職類學校的生源本來就較少,并且一般接受中職教育的很多都是抱著畢業的目的,因此很多學生并不在意在學校真正學習到了什么,反正只要最后順利畢業就好了。另外,由于文化課程的知識較為復雜,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存在一定的難度,要想學好文化課就必須要有更加清晰的思維分析能力以及三維構圖能力。但是在筆者進行考察時發現,很多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并且由于其學習習慣較差,不愿意花費時間在知識的學習方面,使其文化課的成績較差,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就會直接放棄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方式落后
中職教學主要偏重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培養,使這些學生真正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更好地完成其需要負責的任務,而筆者在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很多學校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在臺下聽,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并且教師也沒有著重對學生進行動手能力的培養。由于文化課知識結構較為復雜,因此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想要將整個知識體系了解得更加清楚就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而很多教師上課就是為了更好地完成任務,并且為了更快地結束教學,往往會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向學生介紹大量知識,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實際聽課效率。
(三)缺少規范性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確定的基礎在于培養目標。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中,改革的方向和措施的制定關鍵在于學校為社會培養哪一類的人才,而這個問題關系著課程設置、教學計劃以及教學等多個方面,尤其在職普融合的教學改革中,更加需要在這個問題上保持一致性。如果沒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那么中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就很難明確方向和目標,也就無法發揮出職普融合在改革中的積極作用,影響中等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影響學生發展。但是,目前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的建設中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職普融合的價值和作用也就很難在改革中得以體現。
(四)學生的文化水平有待提升
受到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擴招等因素的影響,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招生面臨困難,生源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學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需要進一步提升,才能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為順利完成招生計劃,解決學校的生存困難,將一些文化課考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招進學校,導致生源的質量不高,影響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這一點還會對學校進行職普融合教育改革工作的實施以及質量產生影響,不利于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范校建設,對省級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產生影響,對省教育改革和發展造成一定影響。
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之職普融合的策略
(一)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吸收教師所講的內容。根據我國新課標中提出的標準來看,引導學生進入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將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升。所以,中職文化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的職責就是通過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通過參與課堂環節進行思考而獲得知識。為了使學生能夠提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也可以設計更多的問答環節,鼓勵學生將聽課過程中不懂的問題及時向教師提出,通過教師解答將會使學生對該部分的知識掌握得更加徹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參與其中。
例如,在進行約束的類型以及差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機械進行分析,對其不同部位的約束類型進行解釋,并且分析該機械類型在進行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原理等。
(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教學技術
由于文化課的知識更多偏向于理論,并且十分抽象,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當前在教學領域十分廣泛的多媒體教學引入。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的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對其進行實際的教學可以通過視頻以及動畫等方式使其教學更加具體,對學生進行知識理解有著極大的幫助。
例如,當教師對平面幾何的組成以及分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動畫視頻,并且結合教師的講解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實際平面幾何的組成方式等。通過多媒體教學方式來進行實際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加深,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對該部分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愿意自主進行相關的學習,切實提升我國中職教育的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提供基礎。
(三)規范教學目標
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中,其教學目標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同時兼顧學生升學需求,這樣才能保證教育改革的有效性。因此,在職普融合形式的教育改革建設中,也應明確并且規范這一目標,從而保證中等職業教育課程安排、教材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在教育改革中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就需要考慮到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發展方向,為學生提供學習、生產、技術、服務以及管理等為一體的教育,使其在畢業后能夠適應市場需要,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同時,還應考慮到部分學生的升學需求,在課程的設置上增加與普通高中教學相符的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接受與普通高中相似的教育,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力,為升學奠定教育基礎。在職普融合的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建設中,應兼顧學生就業和升學兩個方面的續期,規范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建設目標。因此,在課程設置和專業教育改革上,應增加行業發展信息、國家制定的中等職業學生升學優惠政策、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等,并且與職業技能考核大綱的要求結合,將專業的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等融入建設內容中,保證教學內容的合理性。
(四)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教育
即便是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學生的文化水平同樣偏低,需要在改革建設中加強對學生的文化教育,提升其文化水平,加強素質教育,并提升學生的素質。在職普融合的教育改革中,為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可以將普通高中的一部分課程融入中等職業教育中。例如,數學、語文等都是重要課程,雖然中等職業教育中同樣設置數學和語文等主要學科,但由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有一定的區別,導致兩個不同教育機構中的教學內容有很大的差異性。此外,由于學生文化水平基礎較差,這就需要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考慮學生的基礎問題,既要突出普通高中教育的特點,又要符合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保證文化教育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實現文化教育目標的同時,順利完成改革發展示范校的建設。因此,應將普通高中的課程適當融入中等職業教育中,為提升學生文化水平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只有提升學生的文化水平,才能提升其競爭力,提升其就業和創業能力,獲得較好的發展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推動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和不斷進步,同時也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和進步。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文化課的教育和傳授對中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專職院校的學生僅僅只是學習專業性的技能是遠遠不夠的。實行中職院校改革,促進推廣職普融合,培養新型中職教育人才對我國未來的建設有極大的幫助。因此,無論是中職院校還是普通高中的相關教師都應該加文化課的建設和教育,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器械和實驗場地,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基礎能力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積極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宋曉峰.任務驅動法在中職建筑力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4):30.
[2]林琳.中職建筑力學課程中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建材與裝飾,2017(4):114.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