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東
[摘? ? ? ? ? 要]? 中職數學屬于中職理科與工科專業的基礎課程,中職數學教學活動應當重視在探究性學習上進行有效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鑒于此,就中職數學有效開展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全面提升進行探討,與同仁共勉。
[關? ? 鍵? ?詞]? 中職;數學;探究式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4-0134-02
所謂探究式學習,簡單地說是教師針對某一教學目標創設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情境,由學生依據該情境提供的數據線索,通過不斷探索,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來學習新知識以完成對目標知識的學習。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比較,該教學模式更能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中職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工作均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顯然,本文針對探究式學習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最終也應用于生活,把生活當中的問題變成學術問題,采取數學的形式進行解答,才是中職數學的教學目標所在。但是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大部分教師都與生活實際情況背道而馳,所講解的內容較為抽象,長此以往就會致使學生產生煩躁的情緒,慢慢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在探究式學習當中,教師應當在全面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盡可能以生活中的案例為主,把二者融為一體,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生活化情境,繼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學習函數應用等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生生活中常見的案例當作題目素材,把學生轉換成為教學情境中的主人來完成相應的問題:如一輛客車從甲地開往乙地,一輛出租車從乙地開往甲地,兩車同時出發,設客車離甲地的距離為y1千米,出租車離甲地的距離為y2千米,兩車行駛的時間為x小時,y1、y2關于x的函數圖像如圖所示:(1)根據圖像,直接寫出y1、y2關于x的函數圖像關系式;(2)若兩車之間的距離為S千米,請寫出S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3)甲、乙兩地間有A、B兩個加油站,相距200千米,若客車進入A加油站時,出租車恰好進入B加油站,求A加油站離甲地的距離。
首先,教師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引導學生認真讀題,緊接著引導學生按照以下步驟完成這一題目的練習:(1)設y1=ax,由圖可知,函數圖像經過點(10,600),∴10a=600,解得:a=60,y1=60x(0≤x≤10),設y2=cx+b,由圖可知,函數圖像經過點(0,600),(6,0),則有:b=600,6c+b=0,解得:b=600,c=-100.∴y2=-100x+600(0≤x≤6);(2)由題意,得60x=-100x+600x=15/4,當0≤x<15/4時,S=y2-y1=-160x+600;當15/4≤x<6時,S=y1-y2=160x-600;當6≤x≤10時,S=60x;(3)由題意,得①當A加油站在甲地與B加油站之間時,(-100x+600)-60x=200,解得x=2.5,此時,A加油站距離甲地:60×2.5=150km,②當B加油站在甲地與A加油站之間時,60x-(-100x+600)=200,解得x=5,此時,A加油站距離甲地:60×5=300km,綜上所述,A加油站到甲地距離為150km或300km。顯然以上這些數學探究情境都來自生活實際,這樣做可以更好地促使學生加深對這節課的印象,讓他們能在實際生活中更好地應用這些數學知識。
二、選擇變化式問題,提高探究學習成效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中職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不善于轉換思維方式。比方說,在教師講解完某道典型題目以后,倘若只是替換了這道題的數據,學生可以依據教師的思路準確回答出該問題;倘若要改變了題型,即便這道題的題目依然考查的是之前的知識點,但大部分學生卻無從下手。顯然這從側面說明學生缺乏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探究思維能力,只要題目有改動,那么就會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基于這種狀況,教師應當做到“變式教學”,實質上是在確保知識點不改動的基礎上,通過改變表達形式、解題思路的手段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的標準方程”這節課時,教學目標是掌握圓的標準方程,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以此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因為學生在初中時期就對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教師應當留出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思考,繼而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可以將圓和直線的三種位置關系畫在黑板上,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回憶之前學過的知識點,然后交由學生進行總結。緊接著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以前我們都是以圓心距和半徑之間的關系來對直線和圓位置關系進行判斷的,那么除了這種判斷方法以外,還能通過別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嗎?”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將目光放在黑板上面,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深入思考這一問題。當學生理清頭緒以后,就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在整個環節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材料,同時每一種直線和圓位置的情況均配有與之相匹配的圓方程和直線方程,目的是為了促使學生可以采取解方程的形式來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判斷。如可以提出這樣問題:圓C1:x2+y2-4x=0和C2:x2+y2-4y=0的位置關系是?可以事先讓兩名學生通過圓心距計算的形式來對交點個數進行判斷,另外兩名學生則采取解方程求解的形式進行判斷,最后檢驗兩者結論是否相同。緊接著教師對這一題目進行改動,提出圓C1:(x-1)2+y2=4與圓C2:x2+y2-4x+2y+4=0的位置關系這一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在中職教學變式教學期間,教師所設定的問題一定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學生夯實基礎,然后再進行深層次的變式練習。
三、科學選擇小組合作,提高探究學習水平
眾所周知,小組合作在數學教學模式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同時也是使用次數比較頻繁的教學手段之一。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時,教師一樣離不開小組合作模式的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在以往中職教學的課堂教學當中,大部分學生都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因為數學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受挫折以后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如果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配上教師的科學指導,就大大降低學生抵觸心理產生的概率,繼而從根本上促進其學習水平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學習“對數的函數圖像與性質”這節課時,教師將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概念講解完畢以后,以小組合作的角度設計與之相匹配的題目,目的是為了促使班級學生小組合作,加深對這節課的印象。其題目為:比較下列各組中兩個數的大小:(1)y=log23.4,y=log28.5;(2)y=log0.31.8,y=log0.32.7;(3)y=loga5.1,y=loga5.3(a>0,a≠1)。與此同時還要提出如下問題:第一,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組數中兩個數的特征,想一想應當怎樣對比這兩數的大小?第二,小組成員一起交流,共同編寫出類似的題目,驗證自己的猜想。有的小組認為:“函數y=log0.3x在(0,+∞)”上是減函數,又因為1.8<2.7,所以log0.31.8>log0.32.7。顯然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這一方式,較好地促進學生發揮出自身的主體地位,主動參與到討論當中,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繼續提問:“(3)題中的底數和(1)、(2)題有什么不同呢?”有的學生說:“底數不是一個確定的實數。”這時教師再順勢提問:“對,那能不能直接進行比較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分成了a>1和0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在中職數學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開展此項教學活動時,探究式教學不應占據課堂的所有時間,不然就會發生學生表面在激烈探討,但實際卻毫無成效的現象。作為一名中職數學教師,除了要對探究式學習的目標和內容加以明確以外,還應采取針對性的手段把該教學方法滲透到新知識點的學習當中,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玉萍.中職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問題研究[J].學周刊,2016(4):47. [2]江輝.探討提高中職數學有效教學的途徑[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0):139. [3]肖建華.淺析探究式教學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2012(10):33.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