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玲
作為一名在農村中學從教多年的教師,我了解到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更讓我深有感觸的是學生一旦成為學困生,如果教師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們會厭倦學校的學習生活,對學習失去信心,有的甚至過早的輟學,走上社會。因此,有效的轉化學困生,在學困生的成長道路上多付出一些,或許就能夠成就一個孩子的未來,成就一個家庭的期望。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能回避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在我的教育道路上,一直努力探索轉化學困生的有效途徑,下面就學困生的轉化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轉化學困生的前提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動機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學生也往往因為喜歡哪位教師,也就喜歡他教的那門學科。教師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并理解他們,對學生感到有親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讓每一個學生尤其學困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從而縮短師生之間的心里理距離,使他們主動投入到主動學習的活動中來。
我班上曾經有這么一個女同學,上課不聽講,搞小動作,影響的周圍同學都沒法上課,課下打架,罵街,不寫作業,很少與班里的同學交往。面對這樣的學生我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短時間能轉化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我從她本人和其他同學口中慢慢得知,他們家不是本地人,母親早亡,父親每天早晨六點多就去上班,晚上十點多才回家,其他親人都不在身邊。孩子自己說,從小學三年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解決,因為父親早出晚歸,有時一個月都看不到父親。學習無人問津,早就不寫作業了,學習也沒有希望,初中畢業后學理發。跟家長溝通,家長也表示很無奈,為了生活確實沒空管孩子。這時,我感到這個“可恨”的孩子太可憐了。從此,我抽屜里常備著胃口藥,感冒藥,家里做好吃的經常給她捎些。而且我暗地里囑咐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上多幫助她,不要排斥她。課上,我總是關注她,讓她回答簡單的問題。課下,一次次的講道理,一次次的耐心輔導,一次次的在她要放棄時鼓勵她,幫助她。
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的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當學生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和殷切期望時,他們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個學生慢慢的改變了,變得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課的時間越來越長了,變得能獨立完成作業了,變得從為老師學到為自己學了。后來這個孩子順利升入高中,現已考入大學。當聽到家長和孩子發自內心的感謝時,真的有自己改變了這個孩子命運的感覺,感覺到當老師的價值和責任所在。
二、課堂教學是轉化學困生的主陣地
由于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嚴謹性,抽象性和高度精密性,許多學生感覺數學難學,學習數學有壓力,甚至產生恐懼感。因此,學困生上課時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我在備課時就多想著學困生,課堂上努力創造愉快的氛圍,從他們感興趣的題材入手,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學會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是初中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懶于讀題,懶于思考,考試時直接放棄的大有人在。我每次講解時就把實際問題都改編成班上同學們的故事,把主人公都改成學困生,這樣他們就不自覺得參與其中。
三、自主學習是轉化學困生的關鍵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團結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促進學困生自主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
我在組建學習小組時,有意識地把好、中、差三種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里,每個學習小組只安排一個差生。對小組里成績較好的學生,老師要給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任務: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要主動幫助學困生,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督促、幫助學困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對學困生的幫助要有耐心,教師又給學困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每次小組討論、交流時必須發言。為了防止優生發言,差生無言的局面。我要求每個同學必須回答問題,小組積分高者獲得獎勵,這樣大大激發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每天追著問同小組的同學問題,學習數學的熱情明顯提高。學困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中既感到有同學的幫助,享受到集體的溫暖,又使他們學習得到進步和提高,從而進一步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
四、感受成功是轉化學困生的保障
首先,每次測驗我都給學困生第二次測驗的機會。第二次測驗時不換題目,只改變題目順序或對數據做較小改動,這樣他們在第二遍做題時,會有新鮮感,而且提高解題信心,夯實基礎。我把考試成績和小組積分聯系起來,并且為進步最大的同學頒發證書,這樣大大提高了學困生研究習題的積極性。
其次,我還針對學困生計算能力差的問題,進行每天的撲克牌計算。比如,把紅色規定為正數,黑色規定為負數,大小王為零,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運算,大幅度提高了計算能力。
再有,我實行分層作業。作為數學教師不但要關注學困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更要關注他們完成作業的有效性。為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從學生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層次性的作業,我把作業分為A、B、C三個等級,要求學困生必須完成C等級,選做B等級。為學困生創設練習、提高、發展的機會,使他們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總之,我會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指導學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改進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學會復習,并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持之以恒的完成。愿我的努力給每一個學困生證明自己價值的機會,走出學困的陰霾,擁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積極進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