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茹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情感世界。情感是態度這一整體的一部分,它與態度的內向感受、意向具有協調一致性,我們通過情感來體驗生命、體驗生活。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從而最終驅使我們做出行動。所以,融入情感的班級管理,不僅能豐富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同時對打造出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和諧、溫馨班集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用“情”走進“你”的世界
在社會生活中,情感是人類最基本的精神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愛與關懷。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對學生投入最真摯的愛,是我們教育他們的情感魅力,只有我們關心、愛護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做到真正地了解他們,最終教育好他們。班上有一個叫小鳴的孩子,他平時總是沉默寡言,不喜歡與老師、同學溝通,一直都靜靜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像怕驚擾到他人那樣,日子久了,大家把他的“不存在”也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有一天,他突然走到我的面前說:“老師,我不讀書了”,然后就默默地走了,我立刻追上小鳴,試圖問清原因,可惜未果,小鳴同學仍然保持一貫的作風——沉默,回到辦公室,我撥打了小鳴同學家長的電話,想進一步了解小鳴同學的情況,可惜沒人接聽。第二天早上,小鳴同學沒來學校,我立即打電話聯系家長,但依然沒人接聽,我找到小鳴家的地址,一人去他家家訪,為我開門的是小鳴的奶奶,我跟她說明了來意,奶奶就去房間叫小鳴出來,但小鳴不愿意出來見我。經過和小鳴奶奶的詳談,我了解到,原來小鳴同學一直都是在單親家庭里長大的,媽媽因為工作較忙等原因,平時都不怎么搭理他,所以在家里小鳴同學是比較缺乏愛與關心的。明白事情的原因后,我就“對癥下藥”,組織同學及其他科任教師多次到小鳴家進行家訪,讓他真正感受學校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同學的愛、老師的愛。最后,“皇天不負有心人”,小鳴同學終于被我們感動,主動回到我們這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二、用“情”規范“你”的行為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昵的溫存和睿智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因此,班級管理當中,我們應該做到“嚴而不苛刻,慈而不溺愛,寬而有限度” 。 由于當今家庭獨生子女較多,優裕的生活以及父母的過度寵愛,使孩子養成了很多不良的習慣,這加大了班級管理的難度。如何更好地加強班級管理,我認為除了要有嚴格的規則制度外,還應充分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更具成效。曾經班上有個叫小唐的同學,是一名獨生子女,在家“唯我獨尊”,在校也是個“小霸王”,從來不把學校的規章制度放在眼里,經常遲到、上課擾亂課堂秩序。對于小唐同學,我完全明白僅僅靠學校的規則制度來約束他,成效應該不太顯著,于是在教育他的過程中,我充分融入情感的教育,希望用“情”來規范他的行為。首先,我與家長溝通,與家長達成“協議”,讓家長在孩子身上投入正確的“情感”,不能過分地溺愛;其次,我主要從小唐同學身上下功夫,通過觀察、打探等多種方式,我了解到他的一些興趣愛好,于是就從這方面下手。比如,據我了解,小唐同學比較喜歡打籃球,并且每天放學后都會去學校籃球場打球,于是我就去籃球場跟他來個“偶遇”,跟他聊聊籃球,人少的時候,還跟他一起投投球,不說別的。日子久了,感情深了,小唐同學就逐漸對我放下了原來的“防備”,于是我們慢慢聊學習、聊生活,引導他端正自己的言行,樹立長遠的目標。平時出現“錯誤”時,我會以“球友”的身份對他提出批評、建議,他也非常愿意接受并改正。以情感為基礎,把學生真正當作自己的“孩子”,用心交流,切勿專斷、生硬,同時也要防止過度地“關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理”通過情在心靈內化,最終外化于行。
三、用“情”激勵“你”的進步
情感激勵理論是由美國行為科學家費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動之以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方式。在班級管理中,巧妙地運用情感激勵的方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本學期,由于學校工作的變動,我新接手了一個八年級的班級,此班總體成績較差、紀律比較散漫,“學困生”較多,還記得剛接手的第一天,我一進教室,給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班級內務較差、學生亂哄哄的,即使老師已經進來了,還是不當一回事。于是,我立刻給他們來了個“下馬威”,把班上的“頭號份子”抓出來,希望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但對于有較多“學困生”的班級來說,此種策略也許并不是長遠之計,于是我不斷思考“為什么孩子會變成大家眼中的學困生呢?”、“為什么他們老是要違紀呢?”等等,經過細心觀察,我發現孩子們都是比較單純的,他們違紀,也許僅僅是在班級里面“刷”自己存在感,在青春發育期里,特別想引起別人的注意;成績的不理想,經常受到批評,孩子們也許已經習慣了,因為他們在別人的眼中好像看不到一點點肯定的眼神,其實這些孩子往往更渴望別人對自己的一點點表揚與肯定。根據孩子的特性,我在班級設置了一個“專屬信箱”,要求全班同學每天都需在此信箱投放一張寫著“今天,你比昨天進步了什么?”內容的小紙條,然后我利用每天“小班會”的時間,隨機抽幾個同學的來宣讀、表揚并獎勵。獎勵的方式是比較有趣、特別的,我采取了“積分闖關”的方式給予孩子獎勵,比如積分多少,就能闖過第幾關并獲得“表揚信”、“心愿卡”、“請父母到校參加‘感動班級表彰會”等獎品。通過情感激勵的方式,不斷促進孩子的進步,從而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情感,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它伴隨學生行為全過程,是學生產生行為的動力。作為教育的“追夢人”,在班級管理中,不斷創造美好的情感體驗,發揮情感的積極作用,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的實效性,對培養有理想信念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也有著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