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君
王國恩從2015年7月開始擔任中牟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他是中牟縣大孟鎮人。生于斯,長于斯,工作于斯,他對中牟這片土地、一方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
王國恩常說:“不干好教育事業就是壞良心,因為每個孩子后面就是一個家庭,而這個孩子就是家庭的希望。”這份樸素的教育情懷,促使他把工作做扎實、做細致,帶動全縣的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盡心盡力。
不拋棄,不放棄
《士兵突擊》讓我們記住了六個字:“不拋棄,不放棄。”從王國恩講述的一個故事中,記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中牟教育人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
“在黃店鎮王儉村,有一個小姑娘叫小蕓。她家境貧困,父母智障,5歲那年,在灶爐邊玩耍的她因一次意外,導致全身重度燒傷,也因此失去了雙手。2019年春節前夕,當地的中心學校了解到小蕓的情況后,專門成立了由16名教師志愿者組成的‘愛心送課志愿者小組,為小蕓量身定制了課程表,每天由兩位老師到小蕓家上課。教具、教材、黑板,都由教師自帶。在這些老師的共同幫助下,小蕓進步很大。這件事讓我很感動,感動于這些教師對教育的初心和使命的堅守。”
教育的陽光普照大地,像每一個孩子一樣,小蕓的內心,也因為沐浴著知識的甘露和老師的愛,而充滿向上的力量。
強隊伍,提質量
中牟縣的農村地區占比很大,近年來,他們始終把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
補齊鄉村義務教育短板,讓更多優秀教師留在鄉村是關鍵。讓更多教師留下來,全面保障工資待遇是根本。據了解,中牟縣對鄉村教師的支持力度始終走在全省前列。2017年8月出臺的《中牟縣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辦法》,著力解決偏遠鄉鎮教師待遇問題。根據教師所服務的鄉鎮遠近,鄉村教師生活補助費由原來的每人每月300—550元增加到720—1250元,縣城教師到鄉村支教一年及以上的,支教期間享受額外的生活補助費。
王局長告訴記者:“目前中牟縣鄉村學校教育質量明顯提升,城鄉教學質量差距逐漸縮小,官渡鎮、劉集鎮、大孟鎮、鄭庵鎮部分學校的教學成績已超過縣城學校。鄉村教育質量的提升,吸引了大批學生回流。近兩年來,有3000多名學生回流到鄉村學校。大孟的平安路學校、劉集的晨陽路學校,學生數已分別由最初的317名、460名發展為現在的1127名和1900名。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的目標正在實現。”
好校長,好學校
王國恩認為,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優秀的校長就是一所名校。他說:“校長是上級教育政策的落實者,也是最基層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校長的理念決定學校發展的成敗。因此,我們特別注重校長的選拔、任用與培養,不斷提升校長隊伍的整體素質。”
2018年,中牟縣通過公開競聘的方式選拔中小學、幼兒園副校級后備干部46人,正校級后備干部6人。在原有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啟動“名校長培養工程”,對6名正校級后備干部進行為期一年的“沉浸式”全面培養。
“基層校長與后備干部隊伍,承載著中牟教育的希望,也承載著人民的重托。我們將把這種選人用人機制繼續推行下去,打造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形成蓬勃發展的教育生態,譜寫中牟教育的新篇章!”
王國恩愛讀書,也提倡教師讀書,他常說:“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讀書,你如何教書?”他自己很喜歡《禮記·大學》里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德經》說‘治大國如烹小鮮,做教育也是如此。既要有高屋建瓴的統籌謀劃,又要認真踏實做好細節。‘平天下,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一片天,教育好每個孩子就是成就每一個家庭,無數個家庭的美好幸福,就會實現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作為一名基層的教育工作者,能夠和大家一起,讓中牟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是我對養育我的這片土地和人民的最好回饋。”
記者了解到,中牟教育成績喜人:義務教育正在向優質均衡的目標邁進;普通高中實現了頂端突破和位次前移的雙重目標,2019年高考中被北大、清華錄取3人,一本上線率達到27.02%;職業高中吸引力明顯增強,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成為可能。
在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王國恩和全體中牟教育人,正以他們對教育事業的無限深情,以他們每一天的踏實工作,致力立德樹人,為新中國的七十華誕獻上一份平凡而又珍貴的禮物……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