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鳳
摘要:指出了具有復雜生態系統的地區是一些各種生物之間具有最高相互依存關系的地區,當其生態受到干擾的時候,該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必將受到或多或少的破壞,其動態平衡將失去控制,導致整個生態系統的毀滅。為了更好地保護沾益區生物多樣性,在開展對沾益區生物調查與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威脅及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保護對策和實施措施。
關鍵詞:沾益區;生物多樣性;調查;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Q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4-0053-02
1沾益區生物多樣性現狀
1.1生物多性基礎
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奮斗,曲靖市沾益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目前為止沾益區共建設3個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2個,其中國家級1個,區級1個,分別為:珠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天生洞區級森林公園。沾益現有風景名勝區6個,其中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區級風景名勝區5個,分別為珠江源風景名勝區,花山湖風景名勝區、彩云洞風景名勝區、七彩谷風景名勝區、海峰濕地風景名勝區、珠江源九龍生態旅游區。
1.2植物多樣性
1.2.1植物物種
沾益區域屬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區,按《云南植被》分類系統,區域自然植被可劃分為4個植被亞型、15個群系。包括半濕潤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暖溫性針葉林、灌叢,自然植被豐富。沾益境內有蕨類和種子植物156科774多種。蕨類植物25科54屬82種;裸子植物3科11屬13種;被子植物128科344屬679多種。被子植物中,菊科有65種,禾本科有49種,薔薇科32種,蝶形花科28種等。在208種木本植物中,按常綠落葉分,常綠植物113種,占木本植物總種數的53.33%,落葉植物95種,占木本植物總種數的46.67%,常綠落葉比約為54:46。
1.2.2古樹名木
沾益區調查區內共有古樹及后備古樹ll科11屬15種,共116株。
1.3野生動物物種多樣性
1.3.1野生動物種類
境內動物4綱29目74科298種。其中,哺乳類動物8目14科25種;鳥類17目33科168種;兩棲類2目7科14種;爬行類2目7科17種。
1.3.2珍稀瀕危動物
主要保護物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黑頸鶴、林麝、穿山甲;二級保護動物獼猴、金貓、斑羚、白琵鷺、鴛鴦、黑翅鳶、(黑)鳶、鳳頭鷹、雀鷹、松雀鷹、普通焉、白尾鷂、灰鶴、草鶚、灰林鶚、普通夜鷹、虎紋蛙等17種,其它還有紅瘰蠑螈為云南特有種。
2沾益區生物多樣性保護面臨的威脅及問題
2.1生物棲息地面積持續縮減,生物多樣性減少
濕地是生物的主要棲息地,沾益區濕地不僅總量不足,更為嚴重的是,其面積減少、功能退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隨著人口的增加,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勢必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毀壞林地及濕地、征占用林地及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加劇了生物棲息地的喪失。隨著林地、濕地面積的縮小以及濕地服務功能的減弱,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嚴重的威脅。
2.2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薄弱
群眾的保護意識不強,特別是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由于近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毀壞林下植被種植中藥材、占用林地開發房地產、在保護區開發項目建設、填埋濕地用于項目開發、在生產過程中隨意向周邊或過境水體排放污廢水、傾倒堆放或掩埋生產廢棄物和垃圾等現象時有發生,加之生物多樣性保護尚未納入政府政績考核,全社會還沒有形成保護生物多樣性人人有責的氛圍。
2.3保護區的管理責權不清、執法不力
目刮,保護區實行部門管理和當地行政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由于國土、林業、建設、環保、農業、水務等部門之間在保護區規劃和審批、林地與土地權屬、執法權限等方面存在職責交叉,保護和發展的目標也不盡一致,各行其事。對違規行為的查處,有些由區林草局查處,還有一些則由其他機關查處,常常發生問題時找不到真正的責任主體。
2.4生態保護與群眾利益的沖突
一是沾益區是農業生產區,群眾生產生活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性較大,區域經濟以烤煙為主,目前烤煙生產與森林保護存在的林煙矛盾仍較為突出,加之該區域有鏟草積肥的習慣,致使管理難度很大,生物的多樣性仍然受到一定的威脅和破壞。二是保護區內基本是林地與村莊、林地與農地相互交叉分布。林農的日常生活就是與林地、農地打交道。特別是在保護區規定核心區內禁止一切生產生活行為,對此,雖然實施了退耕還濕、退耕還林工程,但補償標準低,農戶缺少了土地,收入自然減少,保護機構與農戶因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沖突與矛盾不斷增加。三是保護區涉及的森林資源都是集體林地,且全部為國家公益林,每年生態效益補償僅為10元/畝,當地群眾犧牲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為保護區讓路,但得不到應有的補償。
2.5建設單位未批先建
涉及自然保護區實驗區的建設項目,要求建設單位必須編制對自然保護區影響專題報告,獲得云南省林業廳對應的行政許可后才能開工建設。實際中,在未報或正在報送中,建設單位為了搶占工期就開工建設,未批先建及違規建設時有發生。
2.6保護經費缺乏
沾益的兩個保護區均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與管理經費上級不配套,只能依靠地方財力,而地方財力又十分有限,保護區管理所需經費均為部門自籌,渠道十分有限,直接影響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和保護、科研、宣教等方面工作的開展。
3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措施
3.1保護物種和綜合治理生物棲息地
加大綜合治理高山地帶、河流、湖泊的匯水區;森林覆蓋率低、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播樂鄉、炎方鄉、德澤鄉等鄉鎮礦種分布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礦業開采活動會造成嚴重破壞的地區。強化造林,加大生物生存環境建設,逐步恢復沾益周圍山體的森林植被,加強生態保育工作,保護自然山體輪廓、山體植被,建立周邊面山景觀林、果林、經濟林區;借河流生態廊道(南盤江景觀生態廊道、西河景觀生態廊道)的途徑,將城市主要森林生境、濕地生境和城市生境構建成完整的生態網絡,解決由于人類活動導致的生境破壞化,且嚴禁在這些區域進行新的城市建設活動及開山采石、亂砍濫伐等有損生態環境的各種活動。
3.2加大執法隊伍建設,依法罰治破壞生物生存環境的不法行為
進一步健全和加大森林保護執法隊伍建設,切實執行《水土保持法》《森林法》《環境保護法》《草原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法》等法律,以及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規政策,依法打擊各種破壞資源與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嚴格控制在生態環境脆弱的地區開墾土地,堅決制止毀壞林地、草地以及污染水資源等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發生的行為。
3.3加大部門之間的聯動,提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
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農業、林業、水利、交通、城建和其它方面的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整體性,加大各部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實行統籌規劃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建設并舉,從生物多樣性保護至生物多樣性保育發展。把沾益區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整體單元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一切建設活動從生物多樣性保護出發,以生態型建設活動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從保護到培育轉變戰略。
3.4加強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的建設與保護
在保護前提下,利用自然資源與環境,促進保護與開發的協調發展,以科學、教育和娛樂為目的,保護森林公園和風景區,在這些地區禁止進行商業性重度資源開發,保護和維護具有重要意義的自然風貌。
3.5建設植物園,充分利用遷地保護方法開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通過建設植物園,對瀕危珍稀動植物物種及其后代進行長期保存,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對于數量劇減的野生物種來說,遷地保護活動尤為重要。在區域內規劃建設沾益亞熱帶植物園,植物園中主要收集本區域全部保護植物,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建群樹種、珍稀瀕危植物,開展植物種類引種與繁育研究,達到保護植物多樣性的目的,同時也起到科學普及教育的作用。
3.6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體系建設與科學研
究,充分發揮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在不受外來干擾的自然狀態下,通過保護自然及其生態過程,提供在生態學上具有典型意義的自然環境,用來進行科學研究、環境監測和科普教育以及在動態和進化的狀態下維護遺傳資源,達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
4結束語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生活必須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業。其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關系著生態環境的穩定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人們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