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通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還給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加強教學互動和交流,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融合核心素養培養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傳授給學生基礎的語文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通過語文知識學習融合核心素養培養,讓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一、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核心素養包含有語文學科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語文情趣和思維的掌握能力等。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核心內容,通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未來社會發展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和品格[1]。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使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能夠引導學生不僅知道“學什么”,還能知道“怎么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多變地選擇各種教學方法,例如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教學方法以及開放式教學方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把口、手、腦全部調動起來,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
例如在學習《古詩四首》時,由于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措施,讓學生選擇其中一首詩先進行自我賞析,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錢塘湖春行》這篇古詩,教師詢問學生為什么會選擇這一首詩,有的學生回答這篇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學生表示通過閱讀可以感覺到詩人描述出來的春天景象非常美。在學生對詩的內容進行初步理解和評價之后。教師帶領學生一起來分析和討論詩中描寫出來的美景有哪些。其中一句“誰家新燕啄春泥”能夠讓學生聯想起老家屋檐下面也有很多這樣的鳥窩,通過閱讀學生產生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這樣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二、提出藝術性問題
想要提升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水平,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不僅需要看本節課傳授了哪些知識點,還需要查看學生的思維活躍度是否提升[2]。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提出有效的課堂問題,能夠明確出課堂教學目標,集中學生學習精力,減少走神現象的出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出科學的教學問題,通過提問來設置疑問和懸念,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問題設置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避免設置出來的問題太難或者是太簡單。
例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問題:“哪些地方表現出皇帝喜歡新衣服?騙子憑借什么得到了皇上的信任?騙子為什么能夠騙過大臣和皇上?”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掌握文章主體內容,并能夠讓學生通過問題來詳細地思考和閱讀全文,把學生的閱讀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通過問題的引導對文章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和了解。例如在學習《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出問題文章為什么要以背影為題目。學生并不能單純靠閱讀文章內容尋找答案,而是需要學生仔細體會文章的內容,通過自主的思考,了解文章中對于父愛的描寫,學生只有熟練地掌握和了解文章的情感,才能夠回答出問題[3]。通過這樣科學合理的問題,能夠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學習。
三、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枯燥的閱讀方法和讓學生背誦各種語文知識點,還需要積極結合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理解和感悟文章作者的情感。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基本上都屬于經典之作,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激發想象力,通過學生的想象進一步拓展語文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空間,理解文章的內涵[4]。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時,其中有一句史鐵生喊著說:“我活著還有什么勁!”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看一下作者難過的事情是什么。這種想象力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思念,對文章的內容和情感理解更加深刻具體。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德云.核心素養視角下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4):26-28.
[2]吳敏.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OL].學周刊,2019(13):54.
[3]吳敏.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9(13):54.
[4]鄧銀鳳.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6):140.
作者簡介:姚尚信(1961.11—),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研究。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