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文冕 商圓圓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和經驗去學習生物知識的能力,系統深入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地實現生物教學目的。
【關鍵詞】初中生物 學習興趣 學科創新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學生不僅僅要學好知識,更要在掌握好知識的同時進行學科創新。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某種事物,并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推出一些適應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一、影響學生生物課程興趣的原因
1.生物課程的應試教育思想嚴重
教育發展到今天,社會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各個學校也都在推崇素質教育,但是從實施程度來看,絕大多數學校并未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給每個班級分配名額指標,并依舊將學習成績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師的指標。受到學校壓力的影響,很多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方面更專注于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從各個方面找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方法,將提高教學成績作為教育的唯一目標,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對學生成績要求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因此加重,學習壓力和競爭加大。學生只能花費更多的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學習興趣也就消失了。
2.對生物課程的輕視
許多家長和學生眼中,初中學習最重要的科目是語文、數學和外語,生物是次要學科,因此對生物的看重微乎其微,從一開始對生物課程不加以重視,沒有學習的積極性,轉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所謂的“主科”。
3.教師授課方式單一
教師以“教”為主,并未考慮到學生是否“學”,單方面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大多是被動地接受,難以主動思考;對于那些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知識,學生往往會一聽而過,失去了獨立思考和創新。教師的這種授課方式難以帶給學生一種新鮮感,更多的是枯燥和乏味。這樣,對于學生來說,聽課就是一種任務。
二、培養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措施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眾所周知,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喜愛程度與對學科教師的喜愛呈正相關。許多學生因為對教師的不喜愛波及到這門學科,以至于失去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要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程的興趣,就必須施展自身的魅力,用知識武裝自己,讓學生在學習中喜愛自己,和學生建立友好的關系,盡量和學生成為朋友。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盡量避免苛責學生,對學生所提的學科知識問題給予肯定,并盡力解決。避免過分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考試成績好的同學,教師要適當鼓勵,對于相對較差的同學,教師要分析原因,找準知識點,以此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關心學生,無論是否擔任班主任,都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學生帶來親切感,形成好的師生關系。
2.生物教學采用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現代多媒體是一種全新的教學視角,能夠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并且能夠解決以往教學方式的一些弊端。如在講到哺乳動物生育過程時,給學生播放一段羊的生育視頻遠比教師直接講授更加直觀,將原本枯燥和抽象的知識生動化,讓學生開闊眼界,對生物的神秘充滿了興趣。許多新的知識或新的事物可借助圖片向學生展示,達到了語言不能達到的效果。
3.生物教學生活化
所謂教學生活化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自身豐富的學科背景將學科知識與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聯系起來。
(1)案例教學法
所選擇的案例最好是學生經常接觸到的事件或事物,這樣學生才會有更深的體會,能夠對一些問題和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有利于學生充分深入地理解課堂上所講述的理論知識。
(2)親自實踐法
通過這個方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大大提高,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興趣,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們經常在課堂上講到的植物的葉綠體,可以帶學生去實驗室借助顯微鏡觀察葉綠體的大小、數量等,這樣不僅給學生一種新鮮感,還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
(3)模擬生活
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模擬,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再現社會情景。
4.小組討論交流
生物課是一門可以廣泛交流的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將知識轉換為問題,將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討論,然后各個小組進行比賽。這樣換一種形式來學習生物知識,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和學習興趣,做到學習不僅僅是教,而是學。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懸念,不斷提出一些疑問,提高生物的神秘感,使學生的興趣經久不衰,主動積極地思考并回答老師的問題,以此給學生私下探討和查閱資料,讓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主動的接觸生物知識,使學生對下節課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下節課的內容做一個更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