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君
【摘要】從當代演出制作人“生存現狀”入手,分析演出制作人應具備的能力及工作中的關鍵點,同時對這一職業的未來作展望。通過本文希望可以對不太了解這個行業、初入或即將進入這個行業的讀者們有所啟發。
【關鍵詞】演出制作人 能力 作用
縱觀戲劇的發展史,發展到今天,戲劇演出已經克服了眾多的限制,沖破了階級的概念,而更多的朝著更廣闊、更多元的市場空間發展。本文將要談及的就是演出行業的其中一類從業人員——作為演出行業的管理者、運營者和執行者的“演出制作人”。
一、當代演出制作人“生存現狀”
“制作人”的概念存在于演出行業中的時間并不像整個演出史那么漫長,他是隨著行業的不斷壯大、分工逐漸細化而衍生出來的一個“工種”。制作人在演出中的職能,可以用一個形象的例子進行比喻:“他”是一家餐廳的餐廳經理——“他”受雇于老板、服務于顧客、管理著餐廳上至主廚下至勤雜工的所有人員,同時要保證餐廳收益,對老板負責。
準確地說,制作人受雇于出品方,主要負責運維演出、管理劇組中的“人”“錢”和“事”。制作人的概念類似于影視行業的“制片人”,但卻遠沒有影視行業工業化生產模式下制片人的職能劃分那么精準,相反而是呈現一種較為“粗放”的工作模式。換言之,戲劇行業的制作人,工作職能更為龐雜也更為廣泛。
這種現狀的形成,究其原因大概可歸納為:演出行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慢、資金投入量相對較低以及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參差不齊等。縱觀戲劇發展的歷史,由于受到演出形式的限制,戲劇演出數百年來始終是少數人的“愛好”、上流社會的“消遣”。以至于歷史發展到今天,依然是“小眾”的藝術形式,這無疑是限制行業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二、演出制作人應具備的能力
制作人應是具有較高的審美水平并了解演出行業市場的優秀管理人才。眾所周知,各行業的管理者,都有符合其所在行業特性的優勢,那么演出行業的管理者應具備的優勢則是極強的溝通能力:他們不僅要面對投資方、演出商和觀眾,還要面對藝術家和各類演出生產者。
1.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被認為是制作人首要應具備的素質。上文提
到由于制作人所要面對的管理對象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幾類人群,因此面對不同類型的人則一定要用不同的溝通方法。這方面的能力通常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比較難通過訓練完成,但仍有一些方法可以促進和提升這方面的能力。首先,善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共感關系,溝通對象是哪類人,便應轉換相應思維模式,善于換位思考,是與人順暢溝通的前提。其次,在團隊當中展現專業度,使人信服并建立團隊信任,是與團隊順暢溝通的基礎。第三,講究語言藝術,善于將原則性問題和溝通性問題運用不同的語言邏輯來進行有效準確的傳達,發揮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優勢。同時,在團隊中應注意有效的消除對立情緒并建立團隊一致和諧的總目標,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2.審美辨別能力
審美辨別能力相對容易培養。可以通過大量瀏覽書籍、歷史資料、
觀看優質演出、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等方式在一個相對短的時間內提升,但同時這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于審美辨別能力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發展,只有經過大量的“洗禮”,大量的對比,才能夠建立相對穩定的審美辨別能力與審美趣味。另外,由于每個人個體的藝術感受力不盡相同,所以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個人提升。通過接收外部信息來輔助提升自我判斷,也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3.行業感知判斷能力與公關策劃能力
行業敏感度與判斷力是相對比較容易形成的。培養對于行業發展
趨勢的判斷力,可以通過大量收集行業信息,充分市場調研等方法進行。策劃與公關能力作為制作人比較高階的能力之一,被認為是演出成敗的關鍵因素。如何將演出的商業價值充分體現,制作出觀眾喜愛市場叫做的演出并且能成功的對外公關,建立演出良好的公眾形象,展現行業價值,這不僅是制作人需要持續研究的問題,也是行業發展一直會面臨的問題。這要求制作人能夠與世界戲劇行業接軌,不斷開拓視野,善于借鑒成功案例的同時創新并挖掘本國演出行業優勢與核心競爭力,將其轉化為行業價值。
當然,讀者可能發現,上述的三點能力,看起來都比較“虛”,并不能量化和考核。那么,我們如何論證怎樣才算一名合格的制作人呢?由于演出行業的特殊性以及演出的不可復制性,導致制作人的工作幾乎也是不可復制的。每一臺演出的制作過程都截然不同,包括同一臺演出的恢復和巡演,也都不盡相同。那么必然不存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制作人的合格與否,而只能通過某一臺演出的“成績”來判斷。那么是不是制作人制作出了一臺“成功”的演出之后,就永遠會制作出成功的演出呢?答案當然也是否定的。因此,我們只能列舉一些制作人所應具備的能力,以期能夠在整體上進行闡述,使讀者在對于制作人的工作能力上,可以有一個相對總體的把握。
三、抓住制作人工作中的關鍵點
演出行業中制作人工作是非常龐雜和多元的,既有行政事務,也有藝術創作事務,既要與各類人員保持良好的溝通又要管理好經費運營,確保收支無誤。因此,在既定的時間點上抓住某一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會幫助制作人在紛繁中理清線索和脈絡,有助于規避風險、提高效率、鞏固成果。
1.提前規劃重要工作的時間節點
提前規劃重要工作的時間節點是所有管理工作中幾乎都會運用到的工作管理方法。由于各類演出項目的制作期和演出期不同,因此根據演出的預期和制作周期時長,設置重要的時間節點,為后續工作提供時間依據就顯得尤為關鍵。
工作時間節點的設定,通常有幾個基本依據:創作周期、運營周期、藝術生產周期、行政審批周期。以上幾點都有其相對固定的時間,根據演出時間倒推,可以大致規劃出項目啟動時間、完成設計創作時間的起止點、進行藝術生產的開始時間和完工時間,等等。當然,這些時間點的劃定并不是由制作人獨自完成的,而是要通過與各個工作環節的人員進行充分溝通討論而確定,并且時間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進度隨時進行修訂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