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翠云
摘要:指出了培育好青少年一代關鍵在教師,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探討了新形勢下高校教師的教書育人的方法,包括掌握好學生狀況,教育學生樹立“四種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善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老師要自覺做為人的表率、成為讓學生喜愛的人,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教書育人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300-02
1引言
當前社會形勢復雜,市場經濟活躍,學生受各種社會環境影響,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面臨嚴峻考驗,過去學生存在學習積極性差,發生逃課、上課睡覺、網吧上網等問題,在新形勢的影響下又有了新的表現形式。比如思想活躍,思維新但并不成熟且利益思想重、愛國意識比較淡薄、政治覺悟差,心理承受力差的學生時有輕生念頭。類似事件時有發生,這給教師教書育人工作帶來新要求、新挑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與社會科技的發展相適應,不能固步自封,對于新的教育方法要持續探索下去。
2新形勢下學生現狀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高速發展,新時代大學生無論在思維方式還是在學習生活方式上都發生了新的變化,但由于社會、家庭及學校等教育因素,教育學生的方式方法沒有及時轉型升級,會處于被動低位。特別是近年來,時代在發展,學生也在變化,教師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也亟待改變。
2.1學生現狀問題
市場經濟體制下,部分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出現偏差。由于我國當前市場運作法規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國際國內各種不良思潮的沖擊,一些大學生的價值觀被攪亂,出現拜金主義傾向,這對其人生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近年來,根據大學生的政治素養現狀,絕大部學生更加看重的是專業課程成績、與自己切身利益相關的繁瑣事務以及如何賺錢談戀愛等,少知國內外時事新聞、國家新聞、國際看點等。個別學生整日整夜墮落在虛無縹緲的網絡世界,完全沒有“家國天下”的大局意識,長此以往發展下去,會使得學生的思想變得狹隘,情況令人擔憂。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它給我們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但也存在嚴重的隱患,高校大學對互聯網的應用產生的偏差,并不是將它應用在學習專業課程的知識和政治理論知識上,而是將它用來玩游戲,交友聊天上,如何正確引導大學審生安全使用互聯網,摒棄互聯網上的垃圾信心至關重要。暴力、迷信、色情及網貸信息充斥的網絡,欺詐事件時有發生,扭曲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敵對勢力經常利用網絡對高校進行思想滲透,造成負面影響。競爭壓力加大,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突出。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心理異常率11%~15%以上。許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原有的優越感消失,產生競爭壓力和自卑心理;同時,絕大多數獨生子女的他們承受家庭太多的期望,以致于大學生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2.2學校教育方法問題
教育方法多樣性不足、落后,目前大部分高度的思想政治工作浮于表面,拘泥于形式,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對于師資力量不足,資金不足的民辦院校來說,政治教育工作會增加成本,個別教師沒有很好的去研究教育方法,并且民辦學校的學生相對來說起點低,愛好學習的不多,這一點也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導致大部分教師消極地按照經驗做法管理教育學生。這種教條形式的管理手法,迫使學生服從某種既定規定,過于加強的個人對集體的意識,淡化了學生的個性意識,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2.3家庭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啟蒙教育非常重要,對大學生三觀的形成與發展有著突出而獨特的作用,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然而,由于一些家庭對子女的大學生活疏于關注和教育,同時和學校之間缺少有效的交流溝通,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狀況缺乏全面了解,特別是進入大學后,大部分家長難以掌握孩子的情況和心理變化狀態,又不與輔導員及時溝通,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正確引導孩子,至此家庭教育難遠程實施,教育效果更加無從談起。大部分大學生就讀的學校離家較遠,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停留在高中層面,與孩子的溝通方法僅限于電話和視頻通訊,只能選擇說教式的鼓勵和督促,并無實質性的內容,學生長期以往產生厭惡情緒和反感心理。除此之外,隨著生活成本的加劇,家長為保證基本的生活物質來源,使得家長沒有精力督促學生、加之大部分家長的文化修養不高等原因,教育能力無法正常發揮。
3新形勢下良好的教書育人工作方法是
強校興校的有力保證
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物質生活快速提高,各種炫富手段,攀比方式借助互聯網的散播,沖擊著對大學生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至此開始,各類高校就是在市場經濟正負兩種效應的夾擊下,磨練發展。各種積極的、消極的、過渡的多種因素交互作用,會迫使學校的教育觀念,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必須發生改革,來應對多變復雜的社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培養大學生,就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者和接班,這就必須對教育方法進行探究和改革。
3.1加強學校規范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管理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學校管理只有走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的道路,才能推動學校各項工作高效運轉。科學理論是行動的指南,學校規范化管理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理論基礎之上。高校應建立由黨委領導相關工作制度,建立長期教育規劃,編寫內容詳細,既嚴肅又活潑,舉例生動,說理性強的教材,組織思政教師進行研究與實驗,將理論融人到校園生活中,并形完整理論體系以及相關應用流程。并抓好兩支隊伍,新時代兩支隊伍的建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兩支隊伍是學生中的骨干,在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中起著上牽下聯的作用。保證教學工作穩定。培育好兩支隊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3.2家校社會聯動,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教育是一項復雜的,永遠不能完工的工程,完美的教育必須由學校、社會、家庭共同來完成,三位一體才能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學校教育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關心和配合,那只是一紙空談,甚至發什么給家長毆打老師情況,老師怎么敢管。家長教育子女,學校方面進行輔助,會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學校掌握家庭教育的實際,家長又了解學校教育方法,相輔相成,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故此我們首先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家庭狀況,并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配合,因地制宜,對不同家庭背景的教育教育方式和手段進行有效干預防止偏差。特別是對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外出務工人員的家庭、貧困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積極的跟進;其次,要建立學校、家庭教育體系,需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協助和配合,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社會還起到監督的作用,防止學校,家庭的教育行為存在偏差。為了使得教育效果有成效,學校和家庭必有有統一的目標,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要相互認同,并且雙方能及時溝通,學校要建立一個家校溝通的平臺,比如網站、熱線電話、網絡群粗等。家長主動積極地與學校和學生進行溝通,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不能因為工作忙,生活忙而忽視對孩子的教育。
3.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好文化育人的文化陣地
當今社會,互聯網影響深遠,大學生的自制力不夠強,可能導教行為出現偏差,我們可以通過微博、QQ、微信等多種互聯網平臺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學生能夠接受的新穎途徑引導學生思想觀、價值觀、人生觀;靈活地以校園講座、各種社團活動等方式加強國家有關互聯網管理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充實和占領網絡陣地。同時,秉承好傳統,傳播文明,積極開展好寢室文化節活動。另外,組織開展各種文體活動,例如紅歌賽、主題鮮明的演講比賽和辯論賽、風采展示大賽等,挖掘學生的才能,加以引導和估計,塑造自信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學生抗挫折的能力;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提早了解社會、鍛煉心胸和體魄。培養社會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