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貴寶
【摘 要】從縣市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優勢比較中,探討縣市級傳媒業的生存發展之路,要通過做好媒體融合、貼近現實、打造地域品牌、做好深度報道、打造一支專業性的新聞隊伍等化危機為生機。
【關鍵詞】縣市級傳媒;新媒體;取長補短
中圖分類號: G20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5-022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5.108
互聯網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手機網絡的普及使微信、微博、社區論壇、視頻網站等迅速發展,自媒體的繁榮幾乎人人都可以做主持人、都可以做記者了。傳統媒體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縣市級傳媒由于受眾面狹窄、體制僵化、科技含量低等因素,生存面臨嚴重挑戰。新形勢下,縣市級傳統媒體如何生存并發展成為一個嚴峻的課題。
如果把媒體生存比作一場戰爭,那么縣市級傳統媒體就應該謀劃好生存的方略。《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這話揭示了指導戰爭的普遍規律:戰爭的指導者要取得戰爭的勝利,只有了解敵我雙方情況,才能制定出正確的作戰策略。此語不僅為歷來為軍事家們所推崇,也是當今市場商戰的最重要的策略。縣市級傳媒要生存首先應該深刻了解新媒體和自身的優勢和劣勢。
1 新媒體的優勢
1.1 新媒體涵蓋范圍廣,推廣渠道多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為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從空間上來看,以數字壓縮和無線網絡技術為支撐,利用其大容量、實時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線最終得以實現全球化的媒體。新媒體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媒介之間的壁壘,消融了媒體介質之間,地域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
1.2 信息發布實時,傳播速度快,表現形式多樣 推廣成本低
較之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傳播方式更多元化,也更新穎。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實現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發布。新媒體用強大的軟件和網頁呈現內容,可以輕松地實現24小時在線,在短時間內就能將信息傳遞給目標群體。新媒體形式多樣,可融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做到即時地、無限地擴展內容。新媒體還有“易檢索性”的特點,可以隨時免費查找、存儲相關內容。所以相對而言,新媒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并且固定成本和流動成本也比較低。
1.3 新媒體個性化突出,能更及時有效與用戶溝通
與傳統媒體的滯后性不同,新媒體運營能夠實現即時傳播和溝通的功能,用戶反饋、品牌宣傳、活動信息等都能迅速實現。新媒體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個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定制自己需要的新聞。每個新媒體受眾手中最終接收到的信息內容組合可以是一樣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與傳統媒體受眾只能被動地閱讀或者觀看毫無差別的內容有很大不同。
總之,較之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傳播方式更多元化,同時也更新穎。
2 縣市級傳統媒體的優勢
2.1 縣市級傳統新聞媒體大都是黨媒、黨的喉舌,是依托政府資源所辦
我國的縣市級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是國有的,所以輿論方向都是政府在引導,這是縣市級傳統媒體最大的優勢。地方黨委、政府的政策都是通過這種渠道播發,政府的支持是縣市級傳統媒體的發展的先決條件,它的主流地位永遠不會被新媒體所取代。
2.2 所發布的新聞都是經過嚴格審查和考證,可信度高、公信力強
很多人喜歡從微博微信等渠道去獲取最新資訊,但對于網絡上的新聞依舊存有半信半疑的狀態。近年來網絡上不斷泛濫的假新聞事件,也致使人們對于新媒體消息的普遍抱有不信任的態度。新媒體的消息傳播速度快,往往容易導致審查力度不夠,在消息還沒得到證實的時候就發布,導致虛假消息的傳播。由于縣市級傳統媒體有這嚴格的新聞審核制度,人們對于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上看到的新聞一般不會持懷疑的態度。
2.3 有一支有著較為良好素質的新聞專業隊伍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有一個很大區別就在于門檻較低,只要喜歡人人都可以運營自己的公眾號,也可以拍攝自己感興趣的視頻、開設自己的頻道。門檻的降低無疑給大量熱愛媒體的人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但也導致質量不高、新聞專業性不夠、過于娛樂化等弊端。縣市級傳統媒體的新聞類節目,從新聞選取、畫面拍攝、記者訪問、主持人講說等,都顯得較為嚴謹和專業,這是新媒體無法企及的。
2.4 縣市級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仍不容小覷
當今時代網絡媒體的輿論影響力毋庸置疑,但是它的影響力度實質說還是遠遠不如傳統媒體。新媒體的使用者主體仍然是年輕人,所以熱點新聞往往先在年輕人群體里傳播,但是凡有什么大事發生,人們往往還是要打開電視去看新聞、去求證。因為傳統媒體的平臺大,地位高,所以其影響力不容小覷的,就像外地人到一個地方旅行,要了解當地新聞事件往往還是翻開當地的報紙或者打開電視,而不是先去看看微博、公眾號。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傳統媒體投入大、根基穩、權威性高,但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而新媒體及時迅速、自由靈活以及和受眾的交互性強等特點,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消解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新媒體以它的開放、它的無處不在和不受約束地表達,改變了傳媒的秩序,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但是權威性不夠,信息呈零散性和碎片化。
3 新形勢下,縣市級傳媒只有揚長避短,才能保持生存的活力并且更好地發展
3.1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保持權威,但要放下身段、更接地氣
縣市級傳媒作為縣域唯一的主流媒體,具有其他媒體無法替代的地位。既然是黨的喉舌,就必須要堅持黨性原則,忠實履行職責使命,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發揮社會輿論中流砥柱的作用,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
但是保持權威,不是高高在上,習慣于扮演民眾教育者的角色,脫離民眾、遠離社會,僅僅成為政府公文的發布器。而是要時刻牢記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原則,轉變作風、放低腔調,提供給受眾者最真實最生動的新聞事實,并丟下約定俗成的套路表達,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達群眾滿意的內容,讓民眾能夠找到訴說心聲的平臺,找到自己喜歡的節目。
3.2 保持地方特色,打造地域品牌
縣市級傳媒面對的受眾基本上是固定的,這就要充分發揮貼近基層的優勢,堅持節目本土化、品牌化戰略,不斷提升節目的思想性、創新性、專業性,大力培育和打造品牌節目方陣,在內容、欄目等方面把當地受眾的文化、風俗、收視習慣等作為出發點,盡力挖掘當地的新聞資源、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好本地獨有的素材,揚長避短,形成獨家占有、以小見大的優勢,更好地體現地域特色,打出獨有的品牌,最大限度地發揮影響力、傳播力,使節目對當地受眾的生產、生活起到積極引導、啟迪和借鑒作用。
3.3 做好深度報道,使受眾更好地了解本地新聞事件的本質
當今的媒體市場,新聞同質、新聞雷同的問題比較突出,能真正吸引受眾的還是對新聞進行深度挖掘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是一種系統反映重大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揭示其實質,追蹤其原因,預測其趨向的報道方式。深度報道是傳統媒體獨有的優勢,它以內容的深刻性、思考的科學性、目標的主流化見長,一篇深度報道不近包括事件、新聞背景、新聞前景、新聞過程,還要有新聞分析、主觀感受、新聞預測、對策建議。深度報道在選擇題材時要緊緊抓住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事實背后的事實,剖析事理,切中時弊,直逼要害,能起到振聾發聵的作用。堅持表達媒體自己的觀點,讓自己成為受眾心中不可或缺的媒體,這正是傳統媒體的競爭優勢所在。
互聯網式的新媒體只能滿足了當代人在快節奏生活下“快餐式”的新聞獲取需求,只有深度報道才能滿足人們對新聞事件全面理解的渴望。當今的媒體市場,新聞同質、新聞雷同的問題比較突出,能真正吸引受眾的還是對新聞進行深度挖掘的深度報道。做好深度報道,才能使不斷擴大傳統媒體的影響力,使傳統媒體在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4 與新媒體結合,互相取長補短
縣市級傳媒要發展就要改變改變單一傳播方式,與新媒體融合一體,互相借鑒、取長補短,最大地發揮媒體資源優勢。
打造融媒體平臺,是縣市級傳統媒體走向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新舊媒體傳播平臺不能相互隔絕、自成一體,而是要相互協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一體化發展,促進內容、技術、人才等要素共享融通,實現一次采編、多元生成、多渠道傳播,在合作共贏的前提下實現傳統媒體傳播渠道的拓展。
3.5 培養一批熟練使用多種媒體技術的新聞職業隊伍
傳統的新聞工作者要求具有較高的政治素質、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執著的敬業精神,這些是從事新媒體同樣不可或缺的,這里不多談,僅就新媒體技術做些扼要的闡釋。
新媒體是新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這就要求縣市級傳媒業從業人員是個雜家、多面手,不僅要知識全面、見多識廣,能夠迅速獲取新聞線索,并能發現事件背后的新聞不僅能寫出適合讀者口味的文字,把新聞標題做得“新”、“跳”、“亮”、“活”,還要有設計審美能力,具備圖片處理、音頻視頻制作等能力,讓新聞產品在窗口、界面、互動環節上有新意。
要有一定的網絡敏感度,要了解網民關注什么,善于發現網絡熱點,對于網絡語言、網絡流行趨勢有個全面的把控能力。要學會數據分析運營,通過后臺數據,了解受眾群體,勾勒用戶畫像,然后有針對性地強化與用戶的溝通交流,打造合適的營銷方案,不斷提升受關注度。
4 結束語
縣市級傳媒只有從自身出發,清醒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吸收新媒體不拘一格的特點,才能適應新形勢,轉危機為生機,取得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彩煥.淺談傳統媒體在融媒體環境下的揚優與借勢,2017年6月5日人民網.
[2]楊秀,余靜.2017年我國新媒體研究綜述,2018年6月28日人民網.
[3]袁鑫新媒體環境下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影響力的思考,采寫編,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