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鑫 鄧興平



摘要: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河北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為了更好的協同發展,河北省需要更多的科技支撐。本文針對河北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從轉化環境入手,深入分析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成果供給、產業結構、中介結構、市場機制和資金等方面,全面分析其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 ?產業結構 ?市場機制
一、河北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分析
(一)政策環境
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方案指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對于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同年9月,科技部批準河北省建設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
2017年8月,河北省政府印發了《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
與此同時,河北省和各地市也積極通過各種方式鼓勵科技成果轉化。
(二)科技創新環境
根據北京市、河北省公開發布的最新數據統計:
表1 2017年北京市、河北省科技創新情況對比分析表
對比后發現,河北省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并不多,在京津冀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供給方是北京。
不難理解,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憑借著與生俱來的優勢,吸引著眾多的科技創新主體。尤其是近年來,北京的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金融街、北京商務中心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經濟區、奧林匹克中心區)發展迅速。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實現的收入與利潤均占北京市科技型企業總收入與利潤的75%以上。
(三)產業結構環境
根據北京市公開發布的最新數據統計,北京市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0320.0億元,生產總值構成情況如圖1所示。第三產業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0%以上,而且這一比率依然處于平穩上升態勢。按行業劃分,生產總值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金融業(16.8%)、制造業(14.7%)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2.7%)。
根據河北省公開發布的最新數據統計,河北省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6010.3億元,生產總值構成情況如圖2所示。2018年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平分秋色,均在45%左右。縱觀其發展趨勢,第二產業逐年遞減,第三產業逐年遞增,首次躍居三大產業之首。按行業劃分,生產總值排在前三位的行業分別為:制造業(34.47%)、農林牧漁業(9.69%)和批發與零售業(8.33%)。
對比后發現,河北省正處在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中,盡管工業產值還很高,但服務業也在迅速發展壯大。在產業轉型時期,未來對于北京的科技成果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二、河北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
(一)科技成果豐碩但轉化率較低
根據圖3統計數據顯示,北京市2011-2017年間,無論是R&D經費支出還是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呈高速增長態勢。這說明單純從數量角度看,北京市作為河北省外源性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供給方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從近年來北京市科技成果轉化的情況看,不容樂觀,以2017年為例,見圖4。2017年,北京市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量81266個。其中,流向北京市35709個,技術出口1270個,流向外省市44287個。在流向外省市的44287個中,流向河北省僅2880個。據統計,北京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承接方為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二)市場自發對接轉化不活躍
近年來,科技成果轉化越來越被政府所重視。國家及各省市也相繼出臺各項鼓勵政策,為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各類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數量在穩步提升。然而,市場自發對接轉化不夠活躍。這種政府助力行為,只會在各項鼓勵政策執行期內發揮作用。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就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三、河北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近年來,北京的科技創新指標連年創新高,創新實力顯著提升。然而,北京科技成果外溢轉化的主要承接方為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輸出河北的比重微乎其微。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究。
(一)科技成果供給與河北省產業結構不匹配
根據2018年的GDP構成情況,可以清晰發現:北京的產業結構趨于高端化,GDP中第三產業占比超過了80%。而在同期,河北的產業結構則比較落后,第三產業占比剛剛達到46.2%,首次位于三大產業之首,第二產業占比44.5%,依然很高。
以中關村為首的北京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創新能力強,科技成果多。然而,在河北,重工業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支撐。近年來,隨著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河北省對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十分迫切。
然而,畢竟北京和河北省的產業結構相差巨大。北京的科技成果與以重工業為發展支撐的河北省之間,供求匹配性欠佳。
(二)缺乏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
河北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供求匹配度欠佳,除了成果供給與河北產業結構不匹配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對于北京的科研機構來說,外溢轉化的市場絕不止河北一個省份。在市場環境下,科研機構勢必會選擇研發那些市場需求旺盛的項目,然而那些項目并不一定是河北省所需要的。如果擁有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磋商,明確承接方的需求,定向為其研發,效率更高。對于河北省的轉化單位來說,有了中介服務機構這一催化劑,為其提供支撐服務,可以更有效的進行成果轉化。
然而,目前京冀成果轉化缺少了這一重要的媒介。使得原本不夠匹配的供求關系更加惡化。
(三)市場機制不健全
一個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應該可以實現: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科技成果的高效選擇、科技成果的價值發現。
然而目前,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機制還不夠健全。河北省在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尚無法實現上述功能。具體表現為:北京研發的科技成果不符合河北省的需求;即便有的成果符合河北省的需求,由于數量稀缺,可選擇的余地不大;成果價值評估也不夠科學。這些都制約了成果轉化。
(四)資金實力不足
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科技成果轉化也不例外。資金實力是科技成果轉化成敗的關鍵因素。但無論是研發機構還是成果承接方,大部分企業都存在融資難問題。
隨著政府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日益重視,各項激勵政策出臺,政府除了直接補貼外,還聯合銀行、科技基金等金融機構,對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企業進行各種激勵。例如:設立投資引導基金、推出科技創新券、放寬貸款條件、加大貸款扶持力度等。
但是,考慮到自身風險,大多數金融機構對于那些財力不足的企業的需求還是不能完全滿足。
四、改善建議
(一)進行產業升級的同時,努力增強科技成果供給
京冀兩地產業結構存在差異將是一個長期的狀態,但是隨著河北省經濟的發展,差異會越來越小。當前,急需解決的任務,就是鼓勵更多的、適合河北省目前產業結構的有效供給。首先,支持河北省科技型企業與北京科研機構合作,定向供給。其次,依據河北省的產業升級戰略,選取幾個重點行業,加強科技成果轉化。
通過以上途徑,既能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加速產業升級,又能通過產業升級促進成果轉化,形成良性循環。
(二)積極引導,加強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建設
河北省缺少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機構。中介結構起的作用不應該僅僅是牽線搭橋的“媒人”,更應該是能夠全方位服務的“經紀人”。除了能夠發揮溝通聯絡、咨詢服務外,還要能夠提供專業的法律、資本市場、技術、信息等多方面幫助和支持。
(三)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市場機制
市場機制作為科技成果轉化市場的重要組成要素,主要包括科技成果轉化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
科技成果轉化如果能夠形成完全競爭市場的狀態,便可以高效的發揮市場的作用。然而,任何一個處于發展初期的市場不可能快速實現完全競爭,需要政府的引導。發展初期,政府可以通過搭建平臺的方式,鼓勵供求雙方洽談,積極引導轉化交易;也可以重點鼓勵特定產業,通過試點方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帶動產業升級;還可以通過財政稅收優惠政策吸引有潛力的供求雙方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四)提供金融支持
除了傳統的稅收優惠、財政補助以外,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保障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場。例如:大力發展風險投資體系;建立完善的信貸擔保體系;建立多樣化的政策性金融體系。
參考文獻:
[1]朱希鐸.創新京冀科技成果轉化模式[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7,18(9):18-21.
[2]王慶芳,周立群.天津承接北京科技成果轉化特點與對策建議[J].城市,2017,5:32-35.
[3]謝江林,劉曦,喻登科,姜睿清[J].南昌大學學報(理科版),2017,1:97-102.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8年河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及科普專項研究成果。項目名稱:京津冀協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與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8456204D。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