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業騰 沈曉波
摘要:“頂崗實習”是校企合作的形式之一,能夠使準畢業生們體驗到即將面臨的相關工作崗位的真實性以及復雜性,也是本科院校鍛煉工科人才的一種重要形式。本文通過結合我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頂崗實習”的現有狀況,將從如何管理好學生的實習實訓,從而提升學生的就業工作能力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關鍵詞:校企合作 ?電子信息工程 ?頂崗實習
作為地方性、應用型、開放式的高等院校,學校除了要培養學生們自學知識的能力、扎實的理論學習知識以外,還要通過政治思想教育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從而更好地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在校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到相關的企業一線去進行實踐和鍛煉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相關工作崗位的真實性以及復雜性,是提高準畢業生們在實際工作中動手操作能力的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對于電子信息專業的學生來說,參加實習實訓不僅是學生在畢業前參加的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同樣也是應用型本科學校在進行工科專業教學實踐環節轉型改革過程中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習現狀
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電子類專業近些年來在上海、昆山及蘇州等長三角地區的相關電子企業一直有較好的就業前景。 近年來,電子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實行“3+1”的教學模式改革,鼓勵學生在大四期間走進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最近幾年電子工程學院對學生實習實訓一直非常關注,積極聯系省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電子類企業作為大學生實習的校外基地。通過不斷的深入溝通,我們學院和這些校外實習基地企業建立了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學生們參加就業實習實訓之后,在之后的工作就業中受到了大部分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在頂崗實習中面臨的幾個相關問題
(一)學生對到企業一線實習的看法不同
到企業一線進行實習實訓是將書本上的純理論知識用于工作實踐中的一種重要途徑。對于工科學生來說到企業進行實習實訓不只是教學環節,更是一個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過程。但是學生在實際選擇實習企業的時侯并不理解,往往簡單的認為頂崗實習就是去電子類企業進行簡單的流水線操作。自己多年所學的專業知識就白白浪費掉,這就導致了某些學生對于頂崗實習的產生了排斥性。
(二)學生對于人力資源公司的性質認識不到位
電子類的企業相對其他類型的企業對于專業的要求更高,需要大量的有經驗的員工,但是迫于生產的壓力,企業往往不能把過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招聘過程中,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生產經營,也不愿花費大量精力進行校園招聘,而人力資源公司作為連接學校和企業的橋梁應運而生。企業將員工的需求委托人力資源公司進行招聘,高校將專業實習的企業需求告知人力資源公司,確保所學專業與企業的崗位最大程度的保持一致。而學生往往單純的認為人力資源公司就是簡單的把學生送入企業,并從中得到回報,這樣的觀點導致了許多學生對于人力資源公司產生了很強的排斥性。
(三)對參加就業實習實訓的學生進行管理的工作難度較大
學校采取電子信息類專場招聘會、專場宣講會的方式邀請企業到學校來進行招聘,給予學生提供三個月至六個月的實習崗位,許多電子類企業提供的員工崗位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的匹配度較高。學校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要積極參加實習實訓,到企業參加實習實訓是學生在正式參加工作前最重要的教學環節。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實訓結束后可以自主選擇留在企業就職或者另找一份工作。在實習開始前,學院對合作的企業進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實地考察提供實習崗位的企業學生的住宿、飲食以及工作安全。在學生走入實習企業之前,學校要從多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學生的安全責任意識,還要召開就業實習實訓大會,介紹實習企業的相關工作制度,并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簽訂頂崗實習安全承諾書。還要求學生必須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將單位名稱、所在地和相應的工作制度告知家長。但是由于學生剛剛進入社會,工作環境與想象中有差別,企業的制度與學校制度也相差較大,學生從校園環境突然轉到企業的工作環境很難適應,不能很好的處理學生和員工的角色關系的轉變。學生從心理上感動厭煩、焦慮、緊張。所以到企業實習的學生心理落差很大。
(四)學生流失率高
學生在進入企業實習后造成學生離職率高的原因來源于很多方面。首先,學生剛剛離開學校,在企業參加工作的過程中會出現許多問題,不適應因素是導致問題出現的的主要原因,同時,有些學生自身的能力不足,動手實踐能力不足也是造成流失率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來校招聘的企業把學生招聘到企業后,提供的崗位與當時招聘時的宣傳存在偏差,導致了學生的預期與實際出現了不對等的情況。第三,對于在工作中出現思想波動的學生來說,企業不是學校,隨時有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企業更注重的生產效益,當學生的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離職,這也是導致學生離職的重要因素。
三、做好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實習實訓的工作幾點想法
一是到企業進行實習是學生在畢業前最重要的實踐環節的重要形式之一,對于到企業實習的學生不能只注重實習開始前,忽視“崗位中期”和實習結束后。 不少學生過了實習的新鮮期之后,會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不能堅持在企業的生產一線進行鍛煉,急于要求調整崗位。 所以學校和用人單位應該及時對學生進行實習的過程教育,讓學生明確參加實習實訓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要在實習工作中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競爭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最終通過參加的實習實訓工作使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鍛煉。
二是讓學生了解學習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通過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和處事方式等組成的特有的一種文化形象。每個企業都通過企業文化展現出相應的企業精神。讓學生參與公司的生產工作學生必須在入職前深入學習相應實習實訓企業的企業文化。雖然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都有著只屬于自己的獨特之處,但優秀的企業文化都有著相同的企業內涵。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園進入企業的學生,不僅僅有學生身份還有企業的準員工的身份,所以更要加強學習企業文化。同時在工作中要牢記企業的制度文化[1]。
三是建立良好的學校服務平臺。學生在走出校門參加實習實訓的過程中,學校仍然是學生的一個強力后盾。學校要一直關注學生的生活狀況,同時也要關注學生實習期間的生活問題,還要關注學生在企業工作過程的心理狀態,讓他們在參加企業的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學校的溫暖[2]。當學生出現情緒問題,應及時給予師生溝通。真正的做到學校、企業雙重管理。
四是注重實習成績考核評價的建立,健全實踐環節中的考核評價體系是電子信息類工科專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大部分有關實習的考核僅僅通過學校的實習手冊、實習成績鑒定表、撰寫實習工作日記等簡單方式來完成。通過上述簡單的材料,相關的就業指導教師很難在學生參加實習實訓的過程中給與學生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實習老師又無法深入企業進行指導,實習手冊、實習周記有時很難反映出學生在實習實訓中的實際情況。所以為了保證學生的實習效果和質量,必須要求企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合理客觀的評價并進行嚴格考核,通過這些考核,才可以幫助學校了解學生在就業實習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有利于學校推動工科專業在實習實訓教學環節方面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鄔迎松. 工科類專業在頂崗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思考[J].現代交際, 2018,(11).
[2]朱潔.“ 校企合作”模式下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頂崗實習研究[J]. 科技視界,2016(7).
基金項目:2018省教學研究項目,面向新工科與工程教育認證的“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號:2018jyxm0449。
(作者單位:淮南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