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秀
摘 要:我國財政收入的來源主要是稅收,而營業稅和增值稅則在1994年確定為我國稅收的兩大主體。隨著經濟迅速的發展,“兩稅并存”已不足以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國家需有更加適合發展需求的稅收政策,因此就出現了營改增的政策。營改增這一政策的實施,也必然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本文從營改增后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處理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行政事業單位 ?會計處理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原有的稅收制度已經適應不了市場需要,就需要有新的更完善的稅收政策出現,這時營改增政策就應運而生。營改增實際上就是將應該繳納營業稅的項目改到增值稅的繳納范疇。營改增政策的實施不僅對行政事業單位產生了影響,還為單位的會計處理帶來了新的問題。怎樣解決問題適應變化,也是行政事業單位的一個重點。
一、營改增后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處理問題
(一)事業單位稅負問題
行政事業單位的營業稅主要是由房屋出租、服務性收入和無形資產轉讓組成的,營改增后,服務性收入變成了繳納增值稅,由5%的營業稅轉變成了6%的增值稅,增加了稅率。稅率的增加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出現了一定的稅負問題,單位的財務壓力也有所增加。在營改增這一政策之前,事業單位的發票一般都是營業稅的發票,只有少量的增值稅發票,所以會計處理人員也沒有制定具體的關于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制度,導致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人員在實際進行時,由于沒有具體的制度管理,人員比較散漫,不知道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出現法律問題。
(二)財務人員的適應問題
營改增是在2011年發布的方案,到了2018年推廣范圍已經擴大到了全國,推行過程具有速度快、耗時短、含蓋范圍廣的特點。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營改增時就出現了財務人員不適應的問題。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于稅收政策的改革沒有過實踐經歷,經驗明顯不足,導致在營改增政策真正進行實施時,行政事業單位沒有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單位內部造成一定的混亂。財務人員在應對新政策時也是手忙腳亂,沒辦法根據政策制定的要求,快速的進行財務工作。要想適應新政策帶來的變化,就需要讓單位內部的財務人員進行新的學習。而學習也是需要一定的過程的,可能會花費較長的時間。在沒有完成學習的過程中,單位的財務管理就會出現適應問題,給單位的發展帶來一些阻礙。
(三)行政事業單位調整的盲目性問題
在行政事業單位中,增值稅的計算申報要比營業稅的計算申報繁瑣的多, 增值稅的管理也較營業稅更為嚴謹,所以也導致會計人員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增值稅上。在營改增之前,沒有對于稅收制度實際改革的經歷。所以在實施政策的初期,會計人員很難有效的應對這一政策所帶來的改變,而且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單位內部的員工始終處于一種狀態,平常的工作也是在重復作業,所以在營改增實施后,單位員工一時無法積極的面對單位內所形成的環境。因此員工在調整時都比較盲目,沒有科學的方式進行調整,同時沒有對營改增的相關政策進行深入的了解,導致了之后會計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地出現錯誤,壓力增大的問題。
二、營改增后對會計處理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的發票制度
營改增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的增值稅發票取締了之前的營業稅發票,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制度也要在短時間內制定完成。單位要保障政策可以良好的進行實施,就要建立一個健全的發票制度。單位在建立發票制度之前,需要對增值稅發票進行一定的了解。因為事業單位的服務性收入已經改為增值稅繳納,因此會計處理時要注意是否是服務性的收入,還要注意此項服務性收入是否需要繳稅。因為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性收入大多是科研經費,單位集中支付的經費按照國家規定是不允許開票據的,不用交稅,另一種是單位承擔科研的費用,就需要開具票據,繳納增值稅。增值稅發票也是有區別的,分為普通增值稅發票和增值稅專用發票兩種。在會計中,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金額是與進項稅金額進行相抵處理的,其對行政事業單位具有重要的價值。所以事業單位一定要建立健全的發票制度,發票制度不光要對發票管理進行制定規則,還要對每個發票的開具、使用等情況進行規范,及時準確的記錄真實情況,最大化的提高工作效率,防止發票出現亂丟濫用等現象,減少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同時在制度中還應加入監督管理,主要監督會計人員的工作情況,監督在發票中是否出現問題,并將問題報告給有關人員進行改正,減少可能對單位造成的風險,防止巨大損失的產生。在營改增實施后,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健全的發票制度是勢在必行。
(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體系
行政事業單位應完善會計核算體系,制定有效的會計工作方式,使單位的會計科目體系可以得到優化,會計管理可以得到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要深入了解營改增的相關政策,并使用有效的方法執行政策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完善會計核算體系要先對稅收收入和非稅收收入做好區分,防止計算錯誤和分類錯誤,出現多繳納稅款的情況,保證成本和收入是按照科學的比例進行配比。所以,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改進會計核算方式,讓單位可以適應營改增帶來的變化。行政事業單位在計提進項稅時,要學會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單位在進行會計處理時,要將服務性納稅收入加到會計科目中,還要記錄增值稅的明細賬目,并且還要對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定期處理,使單位在之后進行整理時更加方便明了。行政事業單位只有完善會計核算體系,才能更好的落實營改增政策,促進單位更好的發展。
(三)加強會計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強會計管理,第一,提高會計管理的統籌規劃,讓會計部門可以依據單位自身的狀況,提高會計管理人員的準入門檻,提升具有較強專業素養的會計管理人才,使單位會計的整體管理水平提高。第二,需要提高員工的專業和素質,對單位內部的會計人員進行培訓,訓練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還可以提供進修學習的機會,讓會計人員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的優化團隊建設。第三,會計人員要對營改增政策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在工作中使用有效的手段解決營改增帶來的問題,消除營改增政策帶來的影響,促進單位發展。第四,會計人員要依據發票制度嚴格執行,不光要劃分不同的增值稅發票,還要依據開票的相應流程進行工作,讓每一項工作都可以有一定的規定,會計人員可以按規章辦事,保障會計處理的順利進行。加強會計管理不光可以優化會計部門的整體水平,提高會計人員的執行能力,還可以減弱營改增政策對會計處理產生的影響,推動單位的快速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要想適應營改增政策帶來的變化和問題,就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提升管理能力,加強會計人員的技能與素質。單位內部的員工重視這些措施,從而使會計人員更快的適應營改增的變化,解決這一政策帶來的問題,滿足其需要。營改增這一稅收制度的改革是屬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機會,只有抓住機會,才能讓單位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錚.探討行政事業單位“營改增”的企業會計處理[J].知識經濟, 2017(20):35-36. 77-81.
[2]李彩霞,韓賢. “營改增”政策會降低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嗎?——來自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 稅務與經濟, 2017(1):94-102,共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