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紫欣 徐勇靈 陳偉民 趙廣才
摘? 要:靜坐少動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狀態,脊柱亞健康成為人群脊柱的第三種狀態。脊柱是人體第二條生命線,其健康與人類生活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單一的運動方式已不能滿足當代人體脊柱健康的需求。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分別從脊柱病癥的發病機理、有氧運動和核心力量訓練兩種不同運動方式對脊柱的影響、國內外脊柱病癥的運動處方的現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綜述。
關鍵詞:脊柱? 有氧運動? 核心力量訓練? 運動處方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024-03
脊柱異常是一種漸進性隱匿性疾病,發病初期易被人們所忽視。脊柱是人體第二條生命線,其健康與人類生活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1]。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習慣維持低頭看手機、彎腰駝背、翹二郎腿等姿勢,靜坐少動導致人體脊柱因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不正確體位,易引起頸腰椎疾病。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激活軀干深層肌肉從而緩解脊柱的負重[2]。歐洲已將運動療法納為脊柱疾病康復治療的首選手段[3]。我國大部分靜坐少動中年人鍛煉項目主要為健步走、太極等單一有氧運動方式。有氧運動能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清除代謝產物,緩解腰背部疼痛,卻難以控制機體的肌肉和骨量流失。而核心力量訓練運用瑞士球、平衡板等不固定器械創造的不穩定狀態,被證明可以刺激更多核心區域深層小肌肉群參與運動,可以預防脊柱彎曲,提高其平衡能力[4]。因此,單一運動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人脊柱健康的需求,有氧結合核心力量訓練的混合運動處方值得深入探討,本文擬對國內外已有的不同運動方式對脊柱影響的相關研究做一分析,發現脊柱病癥現有的運動處方存在的不足,為今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
1? 靜坐少動人群脊柱病癥機理
靜坐少動人群包括教師、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員、企業白領等[5],該類人群因工作性質需要長時間維持彎頸曲背工作姿勢與使用電腦。單一、重復的工作姿勢阻礙了人體血液運輸,抑制新陳代謝,對應部位產生及積存乳酸,骨連接處滑液分泌過少,易導致肌肉酸痛僵硬、頭痛、食欲不振、頸椎關節炎癥等癥狀的產生。久坐時脊柱周圍肌群為保持脊柱的平衡穩定,對抗背部伸肌群與屈肌群不同步的退變以及保持過度的張力,嚴重者會引起脊柱變形或改變脊柱生理曲度,影響脊柱活動能力及對外反應能力[6]。而長時間處于計算機所發出的低能量X射線及低頻電磁輻射環境中,同樣會給頸椎帶來很大的損害[7]?,F如今,脊柱亞健康已成為人群脊柱的第三種狀態,即使人體機能無明顯或明確的疾病表現,但人體會感到不舒服。此時,人們往往會忽視脊柱亞健康的早起診斷和治療,一旦引發明確的疾病,此時亞健康狀態已不可逆轉地轉化為疾病[8]。
2? 核心力量訓練對脊柱影響的研究現狀
2.1 核心力量訓練對脊柱的作用及意義
“核心”是指人體肩關節至雙髖關節以及盆骨區域[9],核心力量訓練是一種加強核心區域肌肉群的收縮力量的訓練方式。與傳統力量訓練相比,核心力量訓練通過懸吊、瑞士球、普拉提等非固定訓練平臺,最大限度地調動人體核心區域肌肉收縮擴張,加強大小肌群的協同能力,提高了身體對抗不穩定狀態的能力[10]。平衡和把控身體是核心力量練習的基礎,核心力量訓練的動作都是以身體為軸線做最大限度控制力的動作,通過外界的反作用力維持身體平衡,從而增強脊柱韌帶的收縮能力,脊柱周圍肌肉變得有力且富有彈性,強化了脊柱的穩定性、柔韌性及平衡能力[1]。
2.2 國內外核心力量訓練對脊柱病癥影響的相關研究
余學農、易紅梅等人在探究爬行運動的防病健身機制時發現核心訓練中的爬行動作可預防脊柱疾病。核心力量訓練中的爬行運動,通過四肢著地,使人體脊柱處于水平狀態,得到拉伸的同時還能緩解運動時對椎間的壓力,加大了呼吸量,減少對椎骨的傷害[11]。Robert Stanton等人實驗中發現,受試人通過為期6周的瑞士球練習后,其核心穩定性和運動能力得到顯著性提高[12]。朱海艷在頸椎病防治研究中發現瑜伽運動對頸椎病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其治療效率高達80%,且治療效果隨瑜伽訓練時間的增加而增加[13]。郭險峰等人在216例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的治療經驗中發現,使用以懸吊運動為核心的運動訓練可以有效迅速恢復神經系統對深層穩定肌群的控制,可提高脊柱穩定性,改善深層多裂肌功能從而緩解腰背疼痛[14]。
綜上所述,核心力量訓練中各種形式的運動對脊柱穩定性及活動度均有正面的影響,且訓練強度、周期與脊柱的穩定性及活動度呈正相關。
3? 有氧運動對脊柱影響的研究現狀
3.1 有氧運動對脊柱的作用及意義
有氧運動由于其簡單性和低設備要求的特點而被廣泛用于預防和治療慢性腰椎疾病。有氧運動有助于緩解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并對其核心區域的肌肉力量產生積極影響[15]。
3.2 國內外有氧運動對脊柱病癥影響的相關研究
Brenner等人在研究結果中指出在健步走過程中,人體椎體的運動范圍變大,能調動脊柱周圍更多的肌肉參與運動,提高關節穩定性及靈活性,有助于提高神經系統與肌肉系統的協調反應能力。更有研究表明,反常規活動如倒走可以增強腰背部肌肉的強度,防止前十字韌帶過度牽引,減少髕股關節之間的壓力,恢復骨骼、肌肉和韌帶的功能[17]。
劉學貞等人研究了不同類型的太極拳運動對人體脊柱的影響,太極拳要求胸部拉回、收緊腹部、提升臀部、身體端正并有意識地向上抽拔,長期堅持能改善人體脊柱的生理曲度[18]。太極拳運動的關鍵動作就是脊柱的轉動,其中腰部活動最為頻繁[19]。太極拳屬于等張運動,其動作緩慢且連續不斷,使人體各關節、韌帶得到強度合適、范圍較大的拉伸鍛煉,這種運動狀態有助于脊柱維持正常功能及脊柱的自我調節[20]。
4? 關于脊柱病癥運動處方的相關研究
肖蘭等人在討論太極拳運動對腰肌勞損患者康復的影響及機制中發現,太極拳有利于促進腰肌勞損肌肉力量恢復,與藥物和物理療法相結合,治療效果更為顯著且復發率較低[21]。
Dolan.P等人在運動療法可以改善腰間盤摘除后的病情研究中表明,運動可以緩解患者的疼痛,提高背部和臀部肌肉維持能力以及腰椎的活動度,改善背部肌肉疲勞[22]。
Normand.MC等人認為,治療腰痛的運動處方很多,但運動處方的制定并沒有針對特定病例設計詳細的個性化計劃,相同類型的運動處方用于患有腰痛的所有患者,忽略了患者的個人因素[23]。
Freburger.JK等人在慢性背頸疼痛運動處方的研究中對684位患者的運動處方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由于缺乏監督管理及處方的不合理制定限制了運動處方的實施,影響其治愈效果[24]。
通過查閱文獻可知,關于治療頸腰椎疾病的運動處方的研究較少,多數研究是從醫學臨床治療的角度去研究,主要圍繞使用針灸、按摩、拔罐等中醫方法。然而,這些治療方法的時間間隔較長,不能每天使用,而運動具有靈活性及簡便性,患者可自行選擇時間、地點進行運動鍛煉,從而改善脊柱肌肉勞損。
國內現有的關于頸腰椎病的運動處方多數與太極拳相關,通過分析可以確定的是以往研究學者的運動療法其思路和目的都是通過運動來加強脊柱的肌肉力量和血液流通,減輕各椎體間的壓力,以此緩解頸腰椎疼痛感??傮w上國外頸腰椎的運動處方實驗設計比較充分,采用不同組別,采用多樣化的測試指標等,實驗后對頸腰椎的改善的效果還是給予肯定,但相關研究的運動處方的時間、頻率、強度制定仍不明確、不嚴謹。此外發現針對靜坐少動人群進行運動干預和為這類人群設計的運動處方的相關研究很少。
5? 結語
通過以往的頸腰椎疾病發病機制的研究發現,其發病主要因素是人體肌肉力量下降及椎體發生生物力學結構變化。靜坐少動使頸腰部肌肉保持長時間拉伸及緊張狀態,血液循環受到影響,易使肌肉疲勞或肌力下降,椎體失去周圍肌肉的保護,椎體結構發生生物力學變化,久而久之形成病變。運動是預防和治愈脊柱病的有效方式。核心力量訓練與有氧訓練皆有利于提高脊柱的穩定性及柔韌性。
目前,脊柱病癥的運動處方的研究方面尚處于探索階段,多數研究缺乏實驗支撐,并且運動療法多局限于臨床觀察,大多運動處方缺乏系統性、科學性,無法驗證運動處方設計的合理性和正確性等。在國內核心力量訓練與有氧訓練結合改善脊柱亞健康的相關研究基本沒有,即使有也僅側重于核心力量訓練基本動作的簡單介紹,針對性不強,對兩種運動的強度、頻率及時間占比的控制沒有明確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學有效、簡單易行的核心力量訓練與有氧訓練結合的運動處方,幫助久坐人群改正不良姿勢,提高人體運動能力。
參考文獻
[1] 康照飛.核心力量練習對青少年脊柱技能的影響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 Eadric Bressel,Dennis G,Dolny,et al.Trunk muscle actibity during spine stabilization ecercise perform in a pool[J].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2012(13):67-72.
[3] Airaksinen O,Broc JI,Cedraschi C,et al.Europe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non specific low back pain[J].Eur spine,2006(15):S192-300.
[4] 馮建軍,袁建國.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研究述評[J].體育學刊,2009,11(16):58-62.
[5] 佚名.坐位工作者謹防結腸癌[J].醫療保健器具,1998(5):25.
[6] 劉哲.伏案型人群脊柱常見病癥的運動干預研究[D].河南大學,2012.
[7] 蔡靜怡,李金學,李世君.亞健康與脊柱相關疾病[J].中國骨傷,2007(20):17-18.
[8] 郝愛珍,王發渭.中醫對亞健康狀態的認識與調治[J].解放軍保健醫學雜志,2006,8(3):190-191.
[9] Jeffrey M.Core stability training:Applicant-dons to sport transitioning programs[J].J Strength Condit Res,2007,21(3):979-985.
[10] 姜宏斌.人體運動核心區域穩定性與核心力量訓練的本質及理論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報,2015,27(3):257-263.
[11] 余學農.爬行訓練利脊柱[N].醫藥養生保健報,2006.
[12] Robert Stanton R,Reaburn PR,Humphries B.The effect of short-term Swiss ball training on core atability and running economy[J].Strength CondRes,2004,18(3):522-525.
[13] 朱海艷.瑜伽運動對青年頸椎病的防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1(4):42-44.
[14] 郭險峰,張大成,陶莉.216例慢性非特異性腰痛患者的康復療效觀察[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6):556-559
[15] 曾遠生.慢跑與懸吊運動對慢性腰痛患者康復治療效果的比較[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2):167-172.
[16] Brenner,Baker,J.R.Stephens.Effectoftaskonthedegreeofsynchronizationofintrinsichandmusclemotorunitsinman[J].JournalofNeurophysiology,1991(66):2072-2083.
[17] 張海通.中醫正骨手法治療在校大學生頸痛癥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
[18] 劉學貞,劉卉,李世明,等.不同類型太極拳運動對人體脊柱的影響之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4,27(4):480-483.
[19] 于恩華,李靜平.人體解剖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8.
[20] 蔡國梁.不同負荷對人體全脊巧模型及人體穩定性的影響[D].北京體育大學,2012.
[21] 肖蘭,周勇.太極拳鍛煉對腰肌勞損患者康復的影響和機理探討[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5):101-103.
[22] Dolan P,Greenfield K,Nelson R J,etal.Can exercise? therapy improve the outcome of microdiscectomy?[J].Spine,2000,25(12):1523-1532.
[23] Descarreaux M,Normand M C ,Laurencelle L,etal.Evaluation of a specific home exercise program for low back pain[J].Journal of Manipulative and Physiological Therapeutics,2002,25(8):0-503.
[24] Freburger JK,Carey T S,Holmes G M,etal.Exercise prescription for chronic back or neck pain: Who prescribes it? who gets it? What is prescribed?[J].Arthritis and Rheumatism,200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