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
摘? 要:胡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學家,他對體育的論述體現出了他對體育的認識與看法,反映出了他的實用主義體育思想與觀念。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歷史分析等方法對胡適的體育教育思想進行了整理與研究。研究認為,新式學堂教育和留美學習經歷對胡適的體育教育思想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胡適的體育教育思想主要觀點,胡適主張體育運動應當重在參與的鍛煉觀念;提倡體育活動應當生動活潑、發現自我的教學理念;重視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和提高團結精神的教育;注重體育道德的培養和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胡適? 體育教育? 實用主義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096-02
胡適,中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他在文史哲和教育等方面有著卓越的成就,對我國諸多領域的發展影響深遠。胡適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均在從事與教育有關的事業,從1906年他考入中國公學,再到1910年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攻讀,最后1917年留學回國,先后在北京大學、光華大學、中國公學任職。他把教育當作解救中國危難的根本,留下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從研究現狀來看,國內關于胡適在文學、哲學、教育學方面的相關研究文獻很多,但關于胡適在體育教育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很少。盡管如此,依舊可以從胡適的自傳《四十自述》《我對運動會的感想》等著述中找到關于胡適對自己的體育經歷和思想感受的篇段。那些寓意深刻、充滿哲理的文字中所體現的體育思想與論述對當今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仍具重要的借鑒價值。因此,深入探討胡適體育教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建設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1? 胡適體育思想的來源
1.1 新式學堂教育對胡適體育教育思想的影響
民國時期的很多文人大家都是從私塾學校開始早期學習的,胡適也不例外。當時的私塾學校只教“文”,沒有體育課程,所以胡適小時候很少有體育活動。直到1904年,胡適到上海的“梅溪學堂”和“澄衷學堂”求學,這兩所學校是新式學堂,開設體育課,體育鍛煉對胡適的健康和求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也使他對學校體育有深刻的認識。胡適在《四十自述》中寫道:“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起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可以看出胡適小時身體十分的羸弱。“我小時身體多病,出門之后,逐漸強健。重要的原因我想是因為我在梅溪和澄衷兩年半之中從來不曾缺一點鐘體操的功課。我從沒加入競賽的運動,但我上體操的課,總很用氣力種種體操”。在《四十自述》里,胡適通過對自己上私塾學校和新式學堂的比較,肯定了新式學堂的體育教育。盡管他沒有參加過競賽之類的活動,如“我從沒加入競賽的運動、不曾享受過兒童游戲的生活。”[1]但他對梅溪和澄衷學堂開設體育課程給予很高的評價。正是因為如此,胡適開始認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雖然此時的胡適對于體育的本質和功能還沒有系統理性的認識,但新式學堂的體育啟蒙為他后來接受實用主義體育思想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1.2 留美學習教育經歷對胡適體育思想的影響
西方歐美國家的學校體育活動豐富多彩,近代大多數去過西方國家留學的人對此都具有深刻的印象。1915年,胡適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教育家杜威。新式的西方教育理念打破了胡適對學校教育的認知,也改變了他對于體育教育的觀點和看法。比如,胡適曾回憶起自己第一次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觀看橄欖球比賽的感受,他說:“第一次去看我們大學和別的大學的足球競爭( 美式橄欖球) ,……幾千人同聲喊著本校的‘呼聲( yell) 以鼓勵場中的武士。……我第一次觀場,看見那野蠻的奮斗,聽著那震耳的‘呼聲,實在不慣。”更讓他驚訝的是,在球場中歡呼叫喊的人不僅有少男少女,而且還有許多白發的老教授。盡管如此,胡適依舊看過幾次,而且看的同時,他也不知不覺的站起來,和他的同學們一起拼命的喊吶和助威。胡適說:“難道我被那野蠻的遺風同化了嗎?不是的。我也愛少年了!”[2]。
從胡適的回憶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出,胡適對體育的認知經歷過中西方不同教育理念的爭鋒。胡適初到美國,并不贊同美國人那種活潑好動、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他覺得很野蠻。但是后來胡適又看了幾次球賽之后,被美國人的那種激情的氛圍所感染,他開始認可這種體育精神,并認識到充滿激情、活力、拼搏的體育運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特別是集體性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而這一段親身的經歷,也為他后來形成全面的體育教育思想和推動學校體育運動有著重要的作用。
2? 胡適體育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2.1 主張體育運動應當重在參與的鍛煉觀念
胡適說:“我從來沒有加人競賽的運動,但我上體操,總很用氣力做種種動作。”我們可以看出,胡適很少參加體育競賽活動。在他的眼里,體育運動僅僅是一種能強身體魄的方式。體育競賽中的勝與敗對于他來說并不是重要的,例如他在《中國公學運動會歌》中寫道:“健兒們,大家向前,只一人第一,要個個爭先。勝固然可喜,敗亦欣然,健兒們,大家向前……健兒們,大家齊來。”胡適認為,體育競賽是所有人的競賽,不是一個人的競賽,應該秉持重在參與的態度,坦然對待比賽輸贏的結果。他在致開幕詞中說:“運動會上大家都在跑,而得獎的只有一人。假如按平時成績我們知道第一名肯定屬于某人的了,難道我們都不跑不跳了嗎?不,大家都得參加。有了我們的參加,他才有第一。他得他的第一,我們得我們的訓練,他的光榮,便是我們的光榮[3]。”胡適的論述彰顯了奧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的名言。他的這種“體育運動重在參與”的教育思想,在我們推廣全民體育健身仍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2.2 提倡體育活動應當生動活潑、發現自我的教學理念
胡適在美國幾年里,通過觀看球賽和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一改之前的斯文氣息,變得活潑起來,他說“我也愛少年了!”這體現了胡適對參加體育運動的態度。胡適認為,年輕應該是這樣,它應該有一個充滿激情的性格。他說:“教育不完全靠書本,不完全靠課堂上的教科書知識,不完全靠學校上課。活的教育,有用的教育,真實的教育可以從生活里得來,可以從工作中得來,這種從工作中得來的教育往往比課堂上書本里得來的教育還更有用,還更有價值[4]”。從這里可以看出,胡適認為體育活動不僅僅只是一項身體運動,更認為它是一種教育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式。教育應該從社會實踐中、從現實生活中來。胡適在他后來的教學生涯中也經常提倡學生應該這樣做。胡適希望通過體育活動的方式,解放人們身心的壓抑,這對當時的社會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2.3 重視在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精神的教育
胡適在教育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團結精神。他談到杜威的道德教育時,曾舉了一個例子,說“杜威認為手工傳授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專教手工,也不是但為了增進知識,而是應該以養成群性的習慣為目的[5]”。群性就是胡適所說的團體生活,他指出,五四以來,我們增加了許多學生的生活經驗,包括體育運動,如足球、武術等。胡適把體育作為一種培養學生社會生活知識的教育方式,他認為體育可以積累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參與體育活動中無形的培養了他們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相互友愛的團結精神。此外,胡適進一步指出,我們每一個參與團隊體育活動的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且要秉持著認真的態度。參與體育運動的個體若是消極的,不認真的態度,則團體性體育活動就不能培養人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因此,隊員在參與體育活動時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和團隊精神,并且在體育活動中培養這種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團結精神。
2.4 注重體育道德的培養和終身體育的教育思想
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的時候,非常推崇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體育教育思想。他曾說,張伯苓經常身體力行,帶著學生們進行體育活動,比如踢足球等,師生們共同學習,共同鍛煉,特別注重科學和體育。張伯苓的這種注重學校體育、師生參與的行為和南開取得的優良體育成績得到了胡適的高度贊揚[4]。從胡適對張伯苓的推崇可以看出胡適對體育教育價值的理解,他已不再簡單的認為體育只是一種改善體質和增進健康的方法。他認為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必須有教育價值,將身體與心靈均衡相結合的增強精神方面的人生哲學;就必須有將體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建立一個基于普遍基本道德原則的尊重的樂趣的生活方式。
3? 結語
胡適作為中國近代實用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體育教育思想也帶有明顯的實用主義思想的烙印,也反映了他的體育教育價值觀。他在倡導體育參與、注重體育道德、培養團結精神、提倡終身體育、認識體育實踐價值,以及推動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等方面,對我們今天的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胡適.四十自述[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
[2] 牟艷.胡適的實用主義體育思想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04(8):69-71.
[3] 胡適.我對于運動會的感想[J].中國翻譯,1999(6):61.
[4] 李靜波,田春陽.胡適體育思想探頤[J].體育科學研究,2009(1):50-52.
[5] 王穎.杜威教育學派與中國教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