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興洲
【關鍵詞】 網絡學習空間;思路;實踐;應用;一體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21—01
“互聯網+”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快速推進,為推動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深度融合應用和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文以甘肅省臨澤縣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為例,從頂層設計、經費投入和常態應用等方面對“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的做法進行闡述,以期為縣域“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研究者提供借鑒。
一、基本思路
結合縣域教育信息化建設應用實際和國家試點工作任務,依托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開通學校、班級及師生個人網絡學習空間,堅持問題導向,從“頂層設計、經費保障、互聯互通、常態應用和一體發展”五個層面破題,進行實踐探索,全面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
二、具體實踐
1.注重頂層設計,建立引領機制。要讓“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按照縣域發展實際整體推進且取得實效,離不開科學規劃設計。為此,我縣在深入學習貫徹教育部省、市、縣教育工作部署的基礎上,經過廣泛調研論證,從縣級層面統一了建設方案,制訂了推進計劃,為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提供了科學頂層設計和有力政策支持。
2.創新保障機制,夯實應用基礎。在探索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的過程中,教育信息化軟硬件環境不夠完善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為此,我縣積極探索,結合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制定出臺“學校公用經費的15%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經費投入政策,實行“學校自籌與縣級獎補相結合”和“購買教師筆記本電腦使用權”的經費激勵措施,全面保障“網絡學習空間”建設和應用經費,成功實施“寬帶網絡提速、教學終端覆蓋、教學資源建設、信息素養提升、校企合作共建”五大工程,全縣“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環境全面優化。
3.接入公共體系,推進互聯互通。為打通“空間孤島”,我們先進行了“一站+N平臺”嘗試,但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效。后來,依托甘肅省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用戶統一認證系統,實現了在用部分平臺空間和賬號的互聯互通。“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應用試點”啟動以后,我縣積極爭取,被中央電教館列入第一批試點地區,先期完成縣級平臺升級并成功接入了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全國一個體系、每人一個空間、平臺就近服務”的要求,目前正在積極探索體系內各平臺協同服務的新機制及資源有效供給和靈活應用的新模式,各類空間應用實現單點登錄、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和融合共享。
4.聚焦網絡空間,推動常態應用。要推進深度融合應用,必須改革傳統的、僵化的和與“網絡學習空間”普及應用不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形式和制度。為此,我們不斷創新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各項功能,推進“備課授課進空間、培訓研修進空間、課題管理進空間、網絡教研進空間、評優活動進空間、課外學習進空間、考試作業進空間和素質評價進空間”,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常態應用與“網絡學習空間”不斷深度融合。與此同時,開展優秀網絡空間評選,建立了“學校空間應用帶動教師空間應用、教師空間應用帶動學生空間應用,班級空間應用帶動家長空間應用”的良好機制,切實推動了學習空間常態應用。
5.著力教育均衡,引領一體發展。教育信息化是提速推動教育均衡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現代化手段。針對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我們依托互聯互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智慧課堂教學、高清錄播研訓、校園智能管理、家校在線互動”等平臺,將推進中小學“網絡學習空間”應用工作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導,打造“學校責任共同體,教師發展共同體,學生成長共同體”三個應用共同體,借力“網絡學習空間”為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提供大數據支持和服務,促進了城鄉學校教師協同發展,管理一體推進,質量同步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顯著加快。
“網絡學習空間”深度融合應用任重道遠,仍需不斷探索完善。已有的經驗成果大多是長期堅持應用探索出來的,這也啟發我們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堅持常態應用,“網絡學習空間”的普及應用才會取得實效。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開啟了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新的征程。“網絡學習空間”的普及應用是推進教育信息化2.0的生動實踐。新時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成為教育信息化2.0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只有人人參與、人人應用,才能共同推進“網絡學習空間”深度融合應用,共同奮進新時代。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