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玲
【關鍵詞】 德育工作;做法;成效;打算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035—01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高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深刻闡述了辦好思政課的重大意義,為我們廣大思政課教師進一步推進思政課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中小學教師而言,德育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作。中小學生正處于人生的起步并逐步定型階段,作為教師,要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全面加強基本道德品質的培養,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 進行常規訓練。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嚴格訓練、反復強化、堅持不懈的結果。例如,要求孩子們遵守學校紀律,樹立嚴格的集體和時間觀念;時時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在課前課后活動、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衛生習慣等方面作出明確要求。然后進行反復訓練,直到做好為止。久而久之,這些良好的品德得到內化,就會形成習慣。
2. 用教師品格影響學生。教師職業的特點是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中小學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和思想品德逐步形成的時期,尤其是那些年齡比較小的學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強、善于模仿。對他們來說,教師就是自己學習上的導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謀。對教師而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都是無聲的教育,都會時時滲透到孩子們的言行舉止當中。尤其是對當代社會上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不僅不能隨波逐浪,而且還要自覺加以抵制。所以,每一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平時面對學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舉止言行,注重身體力行,為孩子們作出表率,用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熏染學生,用新時代每一位公民所必須的開拓進取、講求效益、誠實守信、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精神影響學生。
3. 教師用“真愛”與學生“心靈”溝通。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班主任應該對班集體內所有學生的家庭情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尤其是對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的孩子要充滿愛心,彎下腰去和他們交流。及時發現問題,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幫助。對成績后進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努力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讓他們有自卑心理,要經常找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讓他們覺得老師并沒有將他們忘記,反而在看重他們。這樣,他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努力地去完成。
二、對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1. 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職業素養。讀書學習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途徑,尤其是黨員教師,讀書不僅能加強黨性修養,還能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為此,要不斷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要不斷學習共產黨黨章黨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做到堅持不懈讀原著、悟內涵,做到學思用結合、知信行統一,做到堅定立場、信念,做到思想進步。
2. 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班主任作為帶路人,要具備為小學生發展導航的能力。為了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健康發展,教師必須首先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學生有信仰,班主任首先要有信仰;要學生講誠信,班主任首先要言必信、行必果;要學生有愛心,班主任首先要有愛心;要學生有進取心,班主任自己要體現出強烈的自強不息精神。班主任只有正言、正行、正教,以身作則,才能用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感召學生。
3. 重視品德與社會課的建設。品德與社會課極其重要,它不是以單一的知識教學為主的課程,而是一門集地理、歷史、社會及法律知識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有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教育信息蘊含量大的特點。因此,高度重視品德與社會課的建設,是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窗口,是系統向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主渠道之一。
4. 狠抓少先隊工作。首先,中隊輔導員要上好每周的主題隊會課。隊會課應該有豐富、鮮活的內容,如學習少年兒童的先進事跡,組織隊員在班內開展有關理想的演講會,出一些關于激勵學生上進的黑板報等。其次,少先隊精心設計德育活動,引導學生自我管理,將學生自我活動引向新的境界。如,通過開展爭創文明班級、優秀宿舍、周之星(月之星)等優秀評比活動和設置文明禮儀崗、升旗儀式、值周小組等形式督促和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最后,鼓勵少先隊員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利用國慶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清明節時為革命烈士掃墓,深切感受英雄的事跡;積極參與尊老敬賢、美化環境等社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從而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