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體驗式經濟的發展,傳統的鄉村旅游已經無法滿足人們日益變化的需求。同時,面對著旅游產品單一、旅游形式簡單、產業鏈短等問題,體驗式旅游所提倡的“天然的體驗活動”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文章基于美麗鄉村的時代背景,以永泰縣全域旅游規劃項目為例,從體驗式旅游視角,通過對永泰縣全域旅游規劃項目的綜合分析,為永泰縣美麗鄉村縣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全域旅游;體驗式旅游;永泰縣;美麗鄉村;旅游規劃
一、美麗鄉村背景下的鄉村旅游概況
縣域旅游的開發是落實美麗鄉村建設的方式之一,美麗鄉村建設為鄉村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帶動了鄉村的經濟發展,提升了縣、鄉區域人民的生活水平。體驗式鄉村旅游是一個在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之上,同時能做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產業。
旅游是“游”,是外來游客的流動,從觀光旅游到休閑旅游再到會議養生等“大旅游”,可以延長游客在某一景區的停留時間,但總體而言還是短期的停留。統計意義上一般把在一個地區停留六個月以內的叫流動人口,超過六個月的才叫常住人口,目前國內沒有出現一個旅游項目能讓游客在一個地區停留長久的時間。
旅游的核心是消費,盡可能地吸引游客來流動消費,產生可持續的經濟效益,而產業發展的核心是生產,是盡可能地吸引人才來創業就業,長期定居。二者發展路徑截然不同,所需要的趣味條件、基礎設施、配套服務、盈利模式也都差異巨大。這也是目前國內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對區域旅游和旅游產業開發在概念上的誤解。
二、永泰縣全域旅游現狀分析
全域旅游是將特定區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營銷推廣,促進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實現旅游業全域共建、共融、共享的發展模式。發展全域旅游,是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適應旅游業發展新形勢、遵循旅游業發展內在規律的客觀需求,是轉變旅游發展方式、實現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內在要求,是優化旅游空間配置、開辟旅游業發展新空間的有效途徑。
永泰縣被譽為“福州的后花園”,旅游資源豐富。大部分以觀光景區為主,形成了以云頂為核心的旅游觀光景區群,但產品同質化嚴重,單一的產品業態無法滿足未來的市場多元化需求。與大城市邊緣圈層相比,無論是產品品質,還是景觀視覺沖擊力,都存在不足,尤其在山水觀光旅游、鄉村旅游、溫泉旅游等方面,部分產品開發存在檔次低和無序競爭現象,缺乏資源整合、主題提煉和品牌提升。
目前永泰縣旅游產品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當地政策引導不足,導致現有旅游產業粗放化,產業內部要素聯動不足,關聯產業融合度不高,發展方式較落后,區域整體規劃發展不明確,未形成現代化的開發管理運營模式,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優化和提升。
第二,旅游及文化方面所提供的產品同質化嚴重,未能有效體現當地特色,與眾多民俗景區差異化較低,在旅游資源、文化傳播資源、相關配套服務產品等方面均存在同質化。
第三,旅游文化的整合度低,旅游文化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模式單一,附加值低,未形成合力長效的區域旅游片區服務,造成無法長期持久保持對游客的吸引力。
第四,產品單一化,大部分景區以旅游觀光為主,休閑體驗類項目較少。如以永泰縣的云頂山和青云山景區觀光為旅游主線,游客僅實現了“到此觀光”,缺少休閑體驗和極具參與感的旅游項目。同時對當地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開發不足,沒有將景觀旅游、生態養生、文化學習、資源開發等結合發展。
第五,旅游產品附加值低,對于配套衍生的旅游文化服務產業未進行開發,如酒店、休閑、文化宣傳、當地資源開發等方面未深入挖掘,導致當地的旅游整體產業發展較為落后,不能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第六,對于旅游文化資源的規劃開發不足,導致許多外地人對當地認識片面化,提到永泰縣,先想到云頂山、青云山等,殊不知還有諸多人文資源以及令人震撼的連綿幾公里的榕樹景觀資源。需要引入優良團隊對當地的各種資源進行篩選、分類,加大推廣力度,打造城市名片,增強城市競爭軟實力。
三、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開發可行性對策
(一)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可行性
1.政策支撐
根據永泰縣城總體規劃所確定的城市性質、發展目標、用地布局等規定,吸收了國內外城市景觀綠道系統規劃和建設的先進理念,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區中各類景觀綠道系統的發展指標,合理安排各類綠道建設,達到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優化人居環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2.環境支撐
永泰縣以生態功能區引導全區土地利用、產業布局和生態建設,以大樟溪為主體構建貫穿項目各功能片區的生態廊道,保證城市內部生態聯系暢通,維持和加強作為生物主要棲息地的自然山體、植被和水體之間的聯系。
3.技術與財政支撐
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項目采用PPP模式實施并開展項目建設,縣政府和大型國企、央企和知名企業共同合作,引入先進的經營理念和模式對項目進行投融資、建設、運營、開發的全方位控制,為項目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持和資金保障。
永泰縣當地政府也積極與國內的大型企業、機構和團體合作,舉辦大型的活動,如自行車賽、文化論壇、民俗節等,從政策、政府的角度為建設新永泰提供幫助。
4.符合當地老百姓意愿
通過對擬建項目的民意調查,絕大部分居民渴望進行項目的建設和全域旅游體驗式項目的開發。體驗式旅游項目的開發不僅可以促進永泰縣全域旅游的開展,還可以帶動當地村民充分就業,衍生其他相關行業的同步發展,使得當地村民實現零距離就業,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有助于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二)項目實施目標和對策
1.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項目的實施目標
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項目的開展應圍繞“美麗鄉村”的基本標準,從總體上應體現生態美、生活美、生產美、行為美,以協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之間的關系,科學規劃、發展生產、寬裕生活、文明鄉風、整潔村容、民主管理,可持續發展宜居、宜業的鄉村為建設方向。
同時,《美麗鄉村建設指南》中也強調了規劃引領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突出因地制宜、村民參與、合理布局、節約用地的四大規劃原則,并點明了房屋建筑、公共服務和管理設施、基礎設施、生產經營設施用地、環境衛生設施、防災減災、人文景觀保護與利用等村莊規劃的基本要素,為村莊規劃的編制提供了指導,這些也包含在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項目的實施目標中。
2.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項目的對策
永泰縣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從體驗式全域旅游的角度出發,為達到最大程度地呈現永泰縣當地的山水風光和人文風情,項目中規劃了“古鎮人文”“山田水韻”“奇景逸趣”“田園風光”“山水攬勝”“山韻奇峰”六個節點,分別圍繞永泰縣的嵩口古鎮人文風情、大樟溪沿線的兩岸山地田園風光進行因地制宜的景點設置。
擬建設公共交通集散體系貫穿整個體驗式全域旅游,也作為客流疏導中心,體系包括游客集散中心、公共交通客運中心、嵩口二級游客集散中心三大規劃板塊。游客集散中心是體驗式全域旅游的出發點,游客到達永泰縣的第一站,因此,體系中的三個中心在規劃建設中融入了貼近游客體驗式感受的內容,設置游客綜合服務區、城市候機樓及旅游集散區、文化會展區、商業中心區,確保了游客在一落地就能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自由式的消費方式提供給游客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讓旅游無負擔,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
3.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優勢分析
永泰縣體驗式全域旅游在建設中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符合因地制宜地美麗鄉村建設要求,項目的開展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積極發展特色鮮明的產業形態。永泰縣全域旅游的產業定位能做到精準,特色鮮明,向做特、做精、做強發展,結合當地地理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項目的開發。
第二,努力營造和諧宜居的美麗環境。永泰縣全域旅游不僅是旅游,更是為人民提供一個宜居的舒適環境。
第三,彰顯特色的傳統文化。永泰縣全域體驗式旅游的項目中應融入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標識,與體驗式旅游共同發展。
第四,便捷完善設施服務。永泰縣全域體驗式旅游在開發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基礎設施的完善,自來水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否達標,垃圾的處理以及道路交通設施的完善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才能確保服務整體質量有一定的保障。
四、總結與建議
在美麗鄉村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從體驗式旅游視角,通過對福州市永泰縣全域旅游規劃項目的綜合分析,進行相應的總結如下:
一是堅持突出特色。從永泰縣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出發,發展特色產業,傳承傳統文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完善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防止千村一面。依據永泰縣特色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科學確定培育對象,防止一哄而上。
二是堅持市場主導。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防止大包大攬。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依據產業發展確定建設規模,防止盲目造鄉。
三是堅持深化改革。加大永泰縣全域的體制機制改革力度,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規劃建設管理和社會服務管理。推動永泰鄉村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創業新平臺,發展新經濟。
參考文獻:
[1]劉素平,王曉洋.全域旅游視角下蘇州鄉村文化旅游發展路徑探析[J].價值工程,2019(25).
[2]陳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城市品牌建設探究:以福建省會福州為例[J].東南傳播,2018.(12).
[3]林鳳芳.體驗式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研究:以福建尤溪縣桂峰村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16.
[4]魏登雪.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旅游發展關系研究:基于居民鄉村性感知的視角[D].安徽財經大學,2015.
[5]徐仕強,楊建,劉雨婧.西部民族地區縣域旅游資源特征及空間分布格局:以江口縣為例[J].經濟地理.2019(9).
作者單位:
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