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建芳
【關鍵詞】 初中英語;話題式復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080—01
本文從英語話題式復習教學的涵義入手,以一堂教學實踐課為例,闡述和分析了話題式復習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并對話題式復習教學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幾點思考,探討如何創建一種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關注學生進步和發展的有效復習方式。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話題式復習教學途徑逐漸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和推廣。
一、話題式復習教學實踐過程
在復習初始階段,每位備課組成員認真研讀整套教材。冀教版新標準教材的編寫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主線,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同時,本套教材的話題在各個年級呈螺旋式的反復和上升,這也為九年級采取話題式復習教學提供了契合點。在遵循外語教學基本規律的基礎上,備課組成員采用“同類歸納”方法,以課程標準附錄部分的24個話題項目為依據,將整套教材中的教學模塊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歸類、整理和對比,重組復習模塊,并整合成若干個貼近學生生活和經驗的話題模塊,如food,sports,jobs, tourism,transport,education, entertainments等。在課堂教學中,話題詞匯和句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并且以閱讀和寫作技能訓練為主,適量進行有關語言項目的歸納和點撥,再配合少而精的訓練題,適時進行情感教育和學習策略指導,各種線索和過渡手段使整個教學過程連貫而流暢,從而可有序高效地開展課堂教學。
二、話題式復習教學要關注情感策略
話題式復習教學不僅應關注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關注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的情感狀態以及學習策略方面的收獲。教師、學生和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其中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師生雙方教學活動的根本依據,是教師和學生傳遞、加工和轉化信息的主要來源。教師應時刻在各教學環節滲透對情感資源的挖掘和分析,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健康的品格。 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對聽讀策略、寫作策略等方面的指導,從而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并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三、話題式教學復習思考與啟示
實踐表明,采用話題式復習方法,教學思路更清晰,層級鏈接更自然順暢,內容要點更全面,知識體系更完整。特別是在九年級總復習階段,可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體系進行全方位的查漏補缺和鞏固,從而實現初中英語總復習的高質和高效,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話題確定之后,教師要做到宏觀備課,了解整個教材的內容和教材的編排體系,要理清、吃透每個教學模塊的具體內容,尋找與話題語言知識和核心內容相關的語法、單詞、詞組和表達,并進行梳理、聚合,把同一話題下的語言項目組合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原本孤立的語言知識統攝在話題語義場里,彼此之間有了意義聯系。在語言運用中,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一旦話題被激活,語言項目的意義聯系隨即接通,語言的檢索和提取將非常迅速。
話題式復習教學也有預設,但是更多的是自然生成。教師可以預設時間的把握、知識的歸納和訓練題的設置,但這種預設又必須是彈性的和開放的。復習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變化過程,常會產生一些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時,這種意料之外的“生成”要比預定的、計劃的更加生動、活潑、豐富。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就是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應在課前有足夠的預備資源,并注意分析課堂的發展態勢,發揮引領作用和教學機智性,在原有的教學構想基礎上及時對課堂上師生互動的信息進行分析重組,隨機應變調整教學,抓住有價值的生成,并因勢利導,從而巧妙地實現課堂生成的價值提升。
有效的話題式復習教學能夠激活學生封閉的記憶,開啟學生幽閉的心智,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話題給學生提供了綜合運用語言的“場”,學生在這個“場”中用語言進行思維和交流,從而遵循了“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境”的原則,把語言復習融入聽、說、讀、寫活動中,在聽中感知語言,在說中體驗語言,在讀中品味語言,在寫中駕馭語言,真正培養“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