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林
【關鍵詞】 信息技術;識字;興趣;理解;游戲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41—01
現(xiàn)在信息技術已經(jīng)廣泛滲透到各個行業(yè),為各行各業(yè)提供了快捷和方便的應用,信息技術也被引入了教學領域,為課堂教學帶來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為傳統(tǒng)的文化教學注入了活力。特別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信息技術發(fā)揮了其獨特的作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甘肅暢言教學通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尋求知識、喜歡學習活動或?qū)W習對象的動力。我國教育家朱熹曾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可見興趣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漢字的某些特點使學生在掌握漢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能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就能夠幫助學生快樂識字。實踐證明:促進學生樂學的基本形式的特點是:“有聲、有色、有形、有境、有趣”。如果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高,課堂氣氛自然活躍。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作動態(tài)圖像,誘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覺自愿地學習。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將無意識轉(zhuǎn)化為有意識的思維,?將乏味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圖像識別,并獲得快速識記的效果。
例如在電子白板上打開讓學生讀讀認認,既有課文朗讀,又有生字學習。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的方式,他們可以跟課文認讀,也可以選擇隨機認讀, 還可以當小老師到電子白板前給大家領讀。他們既可以拼拼音,也可以書空寫字,還能照著白板上的范字正確書寫。
二、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字意,促進學生識字
漢語中大多數(shù)詞語都意味著實際意義,但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有些詞在理解上有一些困難。“層林盡染、疊翠流金”當理解很難的時候,我用多媒體手段來展示秋季金色的楓林。楓葉就像一張被火焰水彩和金色圖案染成的圖畫。學生的目光突然被吸引,忍不住發(fā)出感嘆聲。他們在強烈的視覺沖擊下不但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層林盡染、疊翠流金”,同時感受到了秋天的美麗。
又如:教學“五星紅旗”時,我播放天安門升旗的視頻,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視頻中,認識“國旗”、“國歌”、“立正”、“敬禮”等詞語。而且每次學校升旗時,學生都會默默背誦這篇課文。知道了升國旗時要立正、唱國歌、敬禮。這樣既讓學生學習了課文詞語,又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正確書寫、識記生字
在傳統(tǒng)的生字教學中,當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時,他們只能用粉筆和黑板教學,這不僅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也無法清楚地看到教師書寫的過程。利用電子白板教學,可以清晰地顯示一個字的讀音、筆畫、結(jié)構、筆順,而且可以反復強調(diào)筆畫較難的字,讓學生正確地書寫。如:教學生書寫“鳥”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筆順演示功能,反復演示強調(diào)第四筆筆畫“豎折折鉤”,讓學生牢牢記住。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目的不僅是識字,而且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死記硬背,雖然這種傳統(tǒng)的讀寫能力在教學中有一定的優(yōu)點,但對記憶的理解卻較少。可以說信息技術彌補了這個缺點。教師可以運用電子白板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靈活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識記漢字。如:教“日、月、水、火” 時,教師在白板上出示這些字的演變過程的圖片,學生一看就能理解,記住。
四、運用信息技術設計游戲,趣味識字
小學生都喜歡玩電腦、玩游戲,教師可以設計各種識字游戲,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識字。可以設計給獨體字“找朋友”(加個偏旁)變成另外的字,再給新字組詞,練習用新詞說一句話。比如:“目”、“包”、“肖”等字,我們可以讓學生變成好多新字,進行組詞、說話練習,從而擴大學生的識字量。也可以玩“換朋友”(偏旁)游戲,如:給“橋”換衣服變成“僑”、“蕎”等,給“吧”換衣服變成“把”、“爸”、“疤”、“靶”、“芭”等,讓學生認識記住形近字,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記住這些生字,并學會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運用。
老師還可以設計“火車接龍”的游戲。可以將一句完整的話中的字、詞語拆分開,打亂次序, 展示在電子白板上,讓學生到電子白板上拖動字、詞語,排列組合成一句話。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練習, 學生用詞造句的進步很大,寫錯別字,寫話語無倫次的現(xiàn)象減少了,學生的識字水平整體提高了。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運用,激發(fā)了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讀寫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輕松、快樂、自由的識字,真正起到了“學中玩,玩中學”的效果。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