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元 陳艷 曹君茹


[摘要]實施校內外“雙導師制”是我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基本培養模式,企業導師如何遴選、考核評價意義重大,企業導師遴選指標體系包括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二個一級指標,思想道德品質、知識水平、專業素質、創新能力、行業影響力五個二級指標;企業導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基本素質、指導水平二個一級指標,思想品德、指導過程、指導結果三個二級指標。
[關鍵詞]專業學位;企業導師;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9)11-0028-04
自2009年起國家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就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企業導師在此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主體作用。全國普通高校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從2010年的11.8萬人到2017年的40.2萬人,占碩士研究生招生總人數的比例從24.8%提高到55.7%,研究生招生結構得到調整優化,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逐步擴大。與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不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側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企業導師大多是實踐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長期從事相關領域的實際工作,業務能力強,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已初步建立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校內外“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然而在具體推行過程中出現了諸多現實問題,如企業導師遴選機制不完善、職責定位不清晰、培養質量的后期跟蹤不到位、評價考核機制的缺失等,都嚴重制約了“雙導師制”的發展。故課題組從加強企業導師隊伍建設的角度人手,建立起一套針對企業導師的遴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增強企業導師、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高校以及企業多方的質量意識,進而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文獻綜述
1990年我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以來,不斷有學者專家對其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多集中在培養管理運行機制研究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兩個方面。 關于培養管理運行機制的研究,大部分學者是從“雙導師制”運行的各方主體、各個環節人手進行研究,但因企業導師是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一方,故也有學者僅以企業導師為對象進行研究。石衛林等(2017)基于代理理論和資源依賴理論,依托多方訪談資料,深入剖析了“雙導師制”實施困境的根本原因——組織內部的激勵不相容、組織間的資源沖突與缺失,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崔聯合等(2017)則提出在高職院校推行“雙導師制”的探索,對解決高職院校專業培養目標不明、教學現狀與社會需求脫節、教學設備不足、學生角色轉變難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具有重要意義。胡常偉等(2012)、李景元等(2008)和崔杰(2006)主要針對工程碩士校企聯合培養做了相關研究,闡述了目前“雙導師制”在工程碩士培養中的落實情況,提出培養工作中面臨的一些問題——企業導師資源不足、指導積極性不夠、課程體系缺乏靈活性等,并結合問卷調查分析了造成上述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從企業導師、研究生、課程設置和制度體系等多角度探討了對策,指出強化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管理、監控和評估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鄭世良和李丹(2018)則認為企業導師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實踐中呈現出知行分離、交往疏離和名實偏離的三大身份認知困境,并提出“賦權增能,推動企業導師能力建設”“以實踐課程和課題項目為紐帶構建實踐共同體”及“完善企業導師職稱評定、聘任制度”三大策略解決相應的身份認知困境,以達到知行合一、交往融合和名實相符的理想狀態。
關于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的研究涉及的角度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1)針對聯合培養基地的績效評價,如楊亞娟(2016)以廣東省工程領域的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為研究對象,梳理出影響基地績效的關鍵因素,并建立起由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29個三級指標構成的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2)針對專業學位不同學歷層次教育的導師評價體系,如李雪梅等(2017)基于博士生學術成果質量的視角,構建了一套權重分配為學術成果0.4和學位論文0.6的博士生導師人才培養質量三級指標評價體系,并以電子科技大學為例,對評價方法進行了實證研究。王國紅(2016)、劉彥彥(2009)和魯媛媛(2005)則均以碩士研究生導師為切人點,分別建立了碩士生導師指導評價體系、碩士生導師綜合素質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和碩士生導師綜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3)針對某一具體學科類別的導師評價體系,如許穎等(2018)、王彥云(2011)和孫玉倩等(2014)均對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前兩者還著重研究了碩士研究生導師的崗位勝任力。此外,張國華等(2004)還對國內外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進行了比較研究,將國外先進經驗和我國實際情況有機結合,從國家和教育機構兩個宏觀層次為我國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提出了幾點完善措施。
綜上,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雙導師制”培養管理運行機制的優化研究,而專門針對企業導師隊伍運行機制的優化研究較少;并且,在專業學位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中,也均以高校校內學術導師為研究對象,而針對校外企業導師評價機制的研究幾乎沒有,但因企業導師作為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中提高學生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主體,對其指導水平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故課題組以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為研究對象,建立相應的遴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填補該方向的研究空白,并提出加強企業導師隊伍建設的相關措施,為高校完善“雙導師制”提供思路。
二、企業導師遴選、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一)構建原則
建立企業導師評價指標體系時,要基于以下五大原則。
1.獨立性原則
獨立性原則是指本次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始終堅持第三方立場,不受評價指標體系可能牽涉的高校、企業、校內導師、企業導師、碩士研究生等任何一方的利益所影響。遵循這一原則可從組織上保證評價工作不受有關利益方的干擾。
2.導向性原則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當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人才培養目標一致,立足當下,引導企業導師不斷提高自身指導水平,以推動專業學生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3.客觀公正性原則
客觀公正性原則要求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以充分事實為依據。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以公正、客觀的態度收集有關數據與資料,并考慮相關各方的意見,避免個人主觀判斷。
4.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工作中,必須選擇科學的方法,制訂科學的評價方案,把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使得最終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合理、真實可信。
5.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原則要求設計的評價指標應容易理解,構建的指標體系應清晰明了、便于操作,避免過于籠統的評價指標或復雜凌亂的體系結構,導致評價工作難以實施。
(二)企業導師遴選評價指標設計及體系確立
1.基本素質
對企業導師基本素質的評價中,首先最看重的是思想道德品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企業導師作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職業道德規范,誠實守信,勤勉盡責,以德立人,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這樣才能成為學生的榜樣。其次,企業導師還應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這不僅包括基本的外語和計算機能力,還應有相應行業的在崗執業資格,如工程碩士領域的注冊土木工程師、一級建造師,醫學碩士領域的執業醫師、執業藥師,經管類碩士領域的注冊會計師、特許金融分析師等資格。
2.綜合能力
企業導師的綜合能力主要從專業素質、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三個方面考察。首先是專業素質,包括執業能力和執業質量,可通過其主持參與的業務數量及規模反映出來,比如參與的是具有重大社會影響力的成功案例,還會受到行業協會的通報表揚。其次是企業導師個人的創新能力,包括論文發表、專著出版和專利申請等創新成果以及參與國家級、省部級或市校級課題項目的研究。最后是企業導師的行業影響力。具有較強實務工作能力、在相應專業學位行業領域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和良好社會聲譽的企業導師,經常會受邀出席行業高級別會議或論壇,擔任行業后續教育培訓或高校學術講座的主講人或嘉賓,積極地參與行業交流,推動行業發展。對行業建設貢獻極高的部分領軍人物,還會擔任黨政機關的要職或者行業協會委員等,甚至參與國家、行業相關政策法規的起草和修訂工作。
(三)企業導師考核評價指標設計及體系確立
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對企業導師基本素質的考察可參考遴選評價指標體系,而企業導師的指導水平則包括指導過程和指導結果兩方面。
導師的指導過程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碩士生的培養質量。通常情況下,企業導師在指導過程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學生的收獲也就越大,培養質量越高。課題組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將該項指標細分為指導頻率、指導時間、指導內容、指導方式、指導態度、與實踐前沿結合情況以及與培養各方協作情況等七項三級指標。事實上,因企業導師大多還有生產工作任務在身,很難像校內導師一樣幾乎隨時都有機會對學生進行培養指導,加之部分學生本就缺乏主動尋求企業導師指導的積極性,這樣就導致目前大多數的校企聯合培養流于形式,企業導師僅僅是掛名,并未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培養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將企業導師對學生的指導頻率、指導時間列入考察范圍內顯得十分必要,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導師端正指導態度,避免產生消極懈怠情緒,督促其在工作有余力時積極熱情地指導學生。其次,企業導師的指導內容不僅包括學生的實踐過程,還應涉及課程學習、項目研究和論文寫作等環節,貫穿碩士生培養的整個過程。而且,指導方式的不同也會間接影響指導質量,當面給學生提出指導意見的效果一定優于即時通信。此外,還應考察企業導師與高校、企業、校內導師、企業導師組成員間的配合情況,且企業導師的指導過程應始終密切結合實踐前沿,確保培養出的碩士生實踐能力具有時效性。
指導結果是企業導師指導水平的表現,可從學生實踐情況、學術成果、學位論文質量、應屆生升學就業等情況以及往屆生升學就業質量反映出來。其中,碩士學位論文是衡量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最為可行的尺度。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研究內容側重實踐應用性,而企業導師從事相關領域工作多年,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實務工作能力,又緊跟行業前沿,故學生最終的學位論文質量,將直接反映企業導師的指導水平。此外,應屆生的升學就業情況和往屆生的升學就業質量也是反映企業導師指導水平的重要指標。應屆生升學高校的知名度和層次高低或就業去向發展前景的廣闊與否,都與企業導師的指導水平密不可分;而且往屆生科研創新能力突出或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同樣會在學科領域取得不錯的學術成就或受到用人單位的高度評價,這都是企業導師較高指導水平作用的結果。
三、加強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企業導師隊伍建設的措施
(一)建立企業導師組,完善導師管理制度
各專業學位碩士點可推行企業導師組指導方式。由于當下科學技術與經濟生活的不斷融合,常常需要利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而單個企業導師的知識面、思維方式和精力有限,難以具備指導學生的完備知識結構,但通過推行企業導師組的指導方式,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企業導師組可通過定期舉行研討會、茶話會等形式,促進導師交流,發揮導師組集體智慧提升導師指導水平;同時,企業導師組形式也利于碩士學位論文相關工作的開展。
學校管理部門應不斷完善企業導師管理制度。首先,明確“雙導師制”的職責劃分,進一步申明企業導師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的職責,包括培養標準制訂、課程設置、生產實習指導、項目研究和學位論文指導等各個環節;其次,加強企業導師培訓力度,通過開展教育基礎知識、技能水平等崗前培訓,提升導師素質水平;再次,開展形式多樣的校企聯合培養活動,確保導師與學生交流暢通;最后,加強學術失范的監督與懲戒機制。
(二)廢除終身制,推行長效發展機制
高校應廢除企業導師終身制,針對不同專業學位建立相應的長效發展機制。第一,建立嚴格的遴選評價機制,加強企業導師的聘任工作。首先,各院系根據年度招生計劃確定各專業學位企業導師數目并上報給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校學位評定委員會根據教育主管部門關于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的相關文件,結合本校實際,設定基本的選聘標準并下發至各院系;其次,各院系結合各專業學位的學科特性和實際情況制訂詳細的崗位要求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審批通過后即可進行選聘,選聘工作應公正透明,嚴格把關申請資料;最后,將初步擬定的企業導師名單上報給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公示,確定最終人選。第二,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企業導師競聘成功,并非一勞永逸,還需建立有效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其進行后續的跟蹤管理和定期考核,根據動態評估結果分別采取約談、限招、停招、取消招生資格等方式予以處理,以增強企業導師的責任意識。第三,建立多樣的激勵保障機制。只有通過多種不同的激勵措施來肯定企業導師的工作成就,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活力。如將每年度最新一批企業導師名單公示在學校官網、給每屆碩士畢業生對應的企業導師頒發聘書和對定期考核結果中較為優秀的前30%企業導師進行表彰等措施,都能給企業導師帶來成就感,引導其不斷主動提高自身指導水平。
四、結語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企業導師遴選和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對提高我國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如何運用指標體系還可在以下方面做進一步的探討研究:(1)可通過征求專家意見和開展問卷調查等形式,利用數理統計方法進一步確定各級各項指標的權重大小;(2)評價指標體系在執行過程中,還應制訂具體的操作細則和注意事項等;(3)對本文建立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做進一步擴充,尤其是對第三級指標的各分項指標說明進行完善,并確定每個三級指標的相應考核主體。
[參考文獻]
[1]石衛林,程錦,文永紅,李貞博,齊昌政.雙導師制實施困境成因與改進的質性研究——以S大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2):75-80.
[2] 崔聯合,彭桂枝-i長軍,龐敬禮.關于高職院校實行“雙導師制”的思考[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82-85.
[3]胡常偉,毛寧,陳新度.產學研結合模式下工科研究生培養的探討[J].科技管理研究,2012(5):163-165.
[4]李景元,蔣國平,宋建新,鄧艷,王霽.淺析“雙導師制”在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的落實情況[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2):19-23.
[5]崔杰.校企聯合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幾點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06(2):15-17+20.
[6]鄭世良'李丹.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企業導師的身份認同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7):61-65.
[7]楊亞娟.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
[8] 李雪梅,王秉中,甘國龍.博士生導師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研究——基于理工科博士生學術成果質量的視角[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5):28-33.
[9]王國紅.碩士研究生導師指導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10] 劉彥彥.高校研究生導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9.
[11]魯媛媛.碩士生導師綜合素質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廣州:第一軍醫大學,2005.
[12]許穎,蔣小平,林楠.護理碩士生導師勝任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研究,2018(5):731-736.
[13]王彥云.護理學碩士生導師崗位勝任力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11.
[14]孫玉倩,孫秉賦. 郝晶,邢鳳梅.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4(7):781-782.
[15]張國華,王彪,范志娟.國內外研究生質量保障體系比較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113-116.
[16]許樹洪,劉守贊.高校本科生導師制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8):20-22.
[17] 王玨.關于高等院校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評價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18]楊雷,鄧啟剛,沙偉,張德慶,孫涌泉.新時期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探索[J].教育探索,2013(2):76-77.
[19] 汪發元.高校碩士研究生導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分析[J].高教學刊,2016(3):4-6.
[20] 于友成,許邁進.發展視域下拓展性校企合作育人共同體運行機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90-94.
[責任編輯:鐘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