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生 陳英華 沈利民 王光輝 閆小康
[摘要]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針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簡單和實踐能力不足的問題,以化機專業為例,細化創新人才培養過程,引入產學研聯合機制,并將其用于培養諸多環節中,開展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在校企聯合下開展廣泛的調研工作,以調研結果為依據,指導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的再修訂,構建了校企協同參與的培養質量控制體系,加強了學生的跟蹤與指導,為培養創新意識強、創新能力突出的化機專業人才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創新人才;產學研;化工過程機械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9)11-0156-03
創新能力培養一直是高校研究生培養所關注的熱點問題[1-3],圍繞創新能力指標、培養模式、質量評價與檢驗等問題的探索與實踐從未間斷過。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結合學科發展定位,以學生為中心,實施產出導向開展培養機制構建,通過不斷地對培養方案進行完善,才能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不斷提升。實施產出導向,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考慮并貫徹產學研聯合的機制[4-5]。
目前,創新能力培養并未充分利用產學研聯合的優勢,這里將以化工過程機械(以下簡稱“化機”)專業為例進行說明。該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簡單。制定培養模式缺乏調研反饋信息,過于簡單化,定位概念模糊,諸多實踐環節缺乏針對性,不能滿足化機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的要求。制定培養模式僅結合學科發展方向,未充分基于產學研聯合的優勢開展調研[6]。可以在獲取學生創新能力評價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提高培養質量的可行性方案,積極推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探索全新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2.創新實踐能力有待加強。化機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能夠完成預期的教學任務,但產學研沒能緊密結合,學生缺乏必要的實踐訓練,這導致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不足,學校給予學生的跟蹤與指導不充分,這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7-8]。在具備一定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前提下,研究生的創新能力要通過實踐培養和訓練才能達成。要把知識轉化為獨立工作能力和科學創造力以提高創新能力,需要強化實踐教學體系,這完全可以借助產學研聯合機制來實現。
開展化機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需要依據學科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情況,進一步探索運用產學研聯合機制構建創新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質量控制。企業和高校的優勢互補,可以使產學研形成合力,服務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可以通過如企業咨詢、技術轉讓、委托研究、合作研發、共建研發實體、人才聯合培養、人才交流、舉辦會議或專業論壇以及校辦企業等形式展開合作。產學研聯合可以為研究生培養注入新的活力,企業與高校可以結合各自的優勢資源,推進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度融合,借助校內外教學資源和人力資源,緊密結合工程實踐,探索協同創新教學與實踐,這有助于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目標,能夠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環節
在產學研聯合背景下,開展化機專業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環節。
(一)廣泛調研聽取意見
圍繞創新能力培養方案和效果,對學科師生和教學質量督導專家展開調研,獲得內部反饋信息。通過產學研合作單位調研和畢業生反饋,了解現有創新能力培養體制的評價結果,掌握影響創新能力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獲得外部反饋信息。分析校企產學研合作機制與研究生培養的內在聯系,結合內外反饋信息,最終為化工 過程機械學科開展培養方案修訂工作奠定基礎。由專門的調研工作小組收集調研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與研究,形成統一的意見,將意見提交教學指導委員會討論與商議。
(二)制定培養目標
在產學研合作機制下,充分考慮企業調研結果和學科的自身發展情況,分析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研究生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與校企共贏的產學研機制有機結合,制定化機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進行反復論證。由于培養目標很重要,修訂需要時間周期,在通過論證之后,需要廣泛征求多方意見與建議,真正做到科學、合理。
(三)構建課程體系
依據學生的個人規劃情況,由校內專業導師和校外導師聯合構建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應支撐學生的培養目標,通過課程學習確保學生掌握或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達到培養目標要求。同時,課程體系應凸顯專業培養特色。考慮到研究生個人研究方向不盡相同,課程設置方面盡可能做到靈活自如,注重研究生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讓學生能夠結合學科和個人研究方向自主選擇選修課程,以確保學生知識體系的完整,高質量完成研究生階段培養目標。
(四)落實培養質量控制機制
在校企協同作用下實現產學研合作,對研究生培養各環節的教學組織過程進行細化,深入探索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對影響過程進行詳細分析,構建基于產學研聯合的培養質量控制體系,服務于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
(五)持續開展學生跟蹤與指導
在產學研聯合機制下,細化學生的培養環節,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學生的持續跟蹤與指導,及時掌握影響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對學生創新能力達成情況進行評價。
二、產學研聯合的培養方案
(一)校企聯合調研
學科邀請相關企業專家參與調研,成立了校企聯合的調查研究小組,由學科帶頭人負責組織并實施具體調研工作。結合學科當前人才的培養情況,以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為核心議題開展兩方面的調查工作:其一是對企業、畢業生就業單位等開展調查,從工程實踐角度獲得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社會評價信息;其二是對學科教師、學生開展內部調研,關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自身評價和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注重教學督導和評估部門關于研究生教學組織過程的反饋意見或建議,重視學科教師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將上述反饋信息進行整合,由聯合調查小組開會討論并形成一致意見后,召開由產學研企業、畢業生代表、學科師生共同參加的創新能力培養方案研討會。在廣泛征求各方建議的基礎上,完成對現有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
(二)培養方案的熱點議題
在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過程中,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
1.結合產學研優勢,使學生能夠把握專業領域前沿技術,具備跨文化背景下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具備以較好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開展自學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
2.具備化工過程機械專業領域的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及熟練的專業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深入工程實踐與科學研究,結合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開展實踐創新設計與研究,培養學生獨立從事本專業領域的科研、教學、工程設計及決策管理等方面的創新能力。
3.實現校內外聯合指導,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能夠在專業相關領域創新設計與實踐中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4.課程體系應該明確支撐培養目標和學科研究方向,注重學生的公共基礎和學科基礎,設置適量的選修課程。選修課程可以新增一些新工藝、新技術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把握專業前沿。可以充分考慮產學研的要求和學生從事的技術領域,設置針對不同領域的特色選修課程,由校內導師、企業導師負責向學生提供選課指導,給予學生更大的自主空間,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突出學科創新人才的培養特色。同時,邀請企業專家來校授課和講座,也可以分派學生到企業生產實踐平臺進行鍛煉。
三、產學研聯合的培養質量控制
在產學研聯合機制下開展化機專業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為提高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校企共同參與指導
應充分利用產學研聯合的優勢,邀請企業專家參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在校外、校內導師的共同商議下,研究生課程體系構建中應考慮到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可以邀請校外導師來校指導,結合工程實踐創新方面的經驗,為創新人才培養服務。校外導師應將創新意識注入學生課題研究中,并能夠在開題、答辯等多個環節給予學生指導。
(二)開展調查反饋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在校期間實施的,其能力是否達成的評價,需要等學生畢業或服務于工作崗位后才能進一步獲得檢驗。廣泛的調查反饋是了解創新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途徑。可以通過對校內外開展調研獲取可用信息,了解產學研機制運行情況,了解學生在產學研模式下創新能力培養的情況,明確培養各環節的不足之處,以便為今后開展培養過程持續改進奠定基礎。
(三)重視創新能力研究
以校企合作的課題為依托,使師生能夠深入工程實踐,引導學生開展工程創新設計與研究。高校可以將實踐創新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創新活動的部分工作,安排在產學研合作基地進行,以調動企業指導教師的積極性,借助雙方的優勢資源,開展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四、產學研聯合的學生跟蹤與指導
依據化機專業的特點,制定并完善產學研聯合的學生跟蹤與指導機制,開展不同層次學生的指導工作,使學生能夠達成培養目標。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學生的跟蹤與指導工作。
(一)創新人才的學業指導
校企聯合開展學業指導工作,做到因材施教。在課程教學方面,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加大教學研究與改革力度,弱化課程考試,根據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目標達成情況,采用將創新研究或設計作品、課程考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過程可以由校內、校外導師共同參與。
(二)創新人才的課外指導
為保障學生在校期間的創新能力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活動,指導學生參加科研實踐、社會實踐等教育環節。充分調動產學研基地在人才、工程實踐及科研平臺等方面的優勢資源,為創新實踐活動創造條件,加強產學研企業導師對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教學的指導力度。
(三)創新人才的職業指導
加強學生職業指導,鼓勵學生在產學研基地開展各種創新實踐活動,使他們可以更多地接觸現場工程師,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同時,在創新實踐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復雜因素對社會的影響,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四)創新人才的心理指導
學校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報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健康心理對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有效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校內、校外導師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
五、總結
本文結合產學研聯合機制對化工過程機械專業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過程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在此過程中,將產學研全面融入調查研究、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質量控制和學生跟蹤指導等環節,充分體現校外企業、校內專業在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互助互補,使產學研在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這有助于促進化機專業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達成。從教學實踐反饋結果可以看出,產學研聯合機制從全方位、多層次強化了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更加豐富了培養模式的內容,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對化機專業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志方,章斌,王立成,趙志剛.基于“大工程觀”的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產學研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等建筑教育,2018(2):23-27.
[2]邢邦圣,徐樂.“產學研結合”培養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秦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3.
[3]趙晶.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的特需項目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2):177-179.
[4]沈金榮,林志華,田澤.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驅動力機制分析[J]大學教育,2012(12):142-144.
[5]孫躍東,王張琦,羅堯成,田蔚風.產學研協同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創新體系——上海理工大學“一校八院所”的改革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8):29-33.
[6] 高興武,胡涌.北京市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調查問卷的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0(11):42-46.
[7]李安萍,陳智棟,潘劍波,趙希岳,韓國防,產學研相結合的協作式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構建——以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為例[J].中國成人教育,2010(21).88-90.
[8]張新廠,鐘珊珊.“產學研”聯合培養復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9(1):57-60.
[9] 楊霄玉,于興華.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模式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2014(16):35-36.
[10]樊鎖海,羅國偉,劉煒.多學科專業研究生協同創新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16):59-60+63.
[11]胡立,羅堯成,田蔚風,徐琳,林佳.英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特點及經驗借鑒-KTP計劃的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3):67-71.
[責任編輯: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