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林 賀軍軍 李文秀 羅萍
摘 要 天然橡膠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和基礎工業原料,但目前受勞動力價格上漲、膠價低和進口膠沖擊等影響,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處在低谷期。當前,國內開展關于膠園林下經濟研究較多,但相關研究存在很多問題,都沒有起到很好效果。基于此,分析目前膠園林下經濟研究的現狀,并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 膠園;林下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1.030
天然橡膠是我國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基礎工業原料。但是,我國雖是天然橡膠消費大國,卻自給嚴重不足,進口依存度持續上升,這對我國經濟快速穩步發展相當不利[1]。而且,受國際經濟大氣候影響和大量進口膠的沖擊,加之勞動力成本升高導致國內植膠成本升高、生產機械化程度低、品種單一等原因,導致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下降,甚至跌破生產成本,一度跌到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價位,市場價由2011年平均每噸3.06萬元降為2014年的1.10萬元左右,收購價最低跌至8 000元,天然橡膠生產出現了全行業虧損。海南植膠區作為三大植膠區之一,每生產1 t橡膠就要虧損9 000元以上[2]。2014年我國天然橡膠全年減產達15%以上,三大墾區普遍存在無人割膠、推遲割膠和棄管棄割現象,有些墾區甚至出現砍膠現象,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發展面臨著空前挑戰。
1 膠園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1.1 林下種植
1)膠樹-南藥模式。林下間種南藥。藥材類植物一般比較耐陰,適宜林下間種。間種藥材包括益智、砂仁、牛大力、五指毛桃、巴戟、魔芋、藿香、穿心蓮、靈芝草、金錢草、檳榔、地膽草、辣木、太子參等。
2)膠樹-熱作模式。作物類植物喜陽光,不耐陰,適宜在較寬行間種植。目前間種過的熱帶作物有甘蔗、菠蘿、香蕉、檸檬、木瓜、咖啡、茶葉、胡椒、玉桂、香蘭草等。3)膠-菌模式。菌類喜陰涼潮濕氣候,非常適宜林下間種。海南農墾科學院在開割膠園林下間作鹿角靈芝、竹蓀、毛木耳、大球蓋菇等林下菌,林下菌產值高達9萬~150萬元/hm2,利潤6萬~32.06萬元/hm2,超過干膠產值數倍,還促進了干膠增產,取得了較好效果[3]。4)間種綠化苗木、花卉。海南省農業科學院園林花卉研究所通過在橡膠林下套種6種切葉花卉,進行扦插栽培適應性試驗,研究發現金心巴西鐵在橡膠林下生長綜合表現最好,評價得分最高,適合在海南橡膠林下推廣種植[4]。5)間種其他植物。可間種有作為牧草的柱花草、覆蓋用葛藤和毛蔓豆及其他樹種,如火力楠、米老排、新銀合歡等。
1.2 膠園林下養殖
膠園林下養殖可養殖雞、鴨、羊、蜜蜂等。海南省廣壩農場鼓勵職工大力發展林下養殖業(雞、羊);海南西聯農場、東紅農場養雞規模較大,在開割膠園林下大行內搭建雞舍養雞,養殖效果較好;海南省保亭縣梗村膠農開割膠園林下飼養蜜蜂取得了一定經濟效益。
2 膠園林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可靠技術培訓。一般都由農場和膠農自行開展林下種植和養殖,缺乏技術支撐,也未經過相關培訓,經濟效益不高。2)缺乏資金和政府支持。目前橡膠產業處在低迷期,國家對產業重視度不夠,項目經費和補貼少,墾區收益差,對于開展林下種養殖投入的人力物力也較少。3)缺乏持續性和長期性。由于市場價格影響,種養殖獲得的產品價格時高時低,價格高了農民就大批種養殖,價格低了就棄之不管,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沒有持續性,從而達不到很好的經濟效益。
3 促進膠園林下經濟發展的建議
目前,國內膠園林下經濟發展無法對天然橡膠產業提供有力支持。對此,應采取一定措施促進林下經濟發展,以獲得較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3.1 加強林下間種的多樣性和持續性
增加膠園林下間種品種多樣性,如南藥、水果、作物、菌類、綠化苗木和花卉等,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本地間種的植物,加大技術和資金投入。隨著市場價格波動,也要注重間種的持續性,不能因為某種間種材料市場價格降低而減少間種面積甚至不再種植,同時也忌一窩蜂模式,不能大面積種植和跟風種植,避免擾亂市場穩定。
3.2 加強林下間種、養殖和休閑結合模式發展
鑒于橡膠樹花小色淡,橡膠園景觀單一、林下植被少等不適于開展森林觀光和林下采摘特點,增加膠園林下間種、養殖和休閑觀光采摘才能有所作為。因此,要不斷培育、豐富間作品種,并注意選擇各種養殖品種,豐富膠園景觀。此外,也可以結合農家樂和鄉村旅游開發割膠表演項目,讓游客體驗膠農的生產、生活方式[5]。
3.3 加強市場調研和種植養殖預判
當種植某種藥材時,應對該藥材近幾年市場價格進行了解,選擇價格穩定及波動小的品種為宜,忌大面積跟風種植,一旦種植面積過大,價格會降低。種植材料的選擇應與市場情況相結合,而養殖的禽畜類選擇要有本地特色,還要符合大眾口味,可養殖雷州黑山羊、廉江走地雞、海南五指山豬等。
3.4 新種植膠園開展全周期間作模式
全周期間作模式又稱為寬窄行種植模式,采用通直形橡膠樹新品種,按特定種植形式建立寬窄行間作膠園,林下留約50%的面積用來間作其他作物。在不增加成本,膠乳產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土地利用率可提高20%~40%,每667 m2膠園產值可增加1 000~3 000元,而且橡膠樹的抗風力也得到了提高。該模式能增加膠園產出,有效解決“雙增”問題;可長年間作生產,間作作物種類多,能使膠園間作生產成為常態化農業生產活動,促進膠園間作生產產業化;可減緩橡膠降價和臺風災害對膠農的影響,同時增強土地戰略儲備[5]。因此,地勢較為平緩的墾區新建膠園建議采用該種植模式。
4 結語
綜上所述,開展林下經濟時,因地制宜開展膠園林下間種或養殖,配合旅游觀光、鮮果采摘等,加之合理的市場調研和預判,發展前景可期。通過發展膠園林下經濟,不僅能夠提高經濟收入,也為天然橡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葉露,李玉萍,劉燕群,等.天然橡膠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4,41(4):68-73.
[2] 許燦光,鄭文榮,石靚.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的主要問題與應對策略探討[J].中國熱帶農業,2015(1):13-16.
[3] 張永北,冀春花,曹啟民,等.開割膠園節水灌溉膠-菌間作高產模式[J].熱帶農業科學,2012,32(6):15-21,24.
[4] 陳宣,云勇,姜殿強,等.海南6種切葉花卉植物橡膠林下套種的適應性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5,44(1):103-108.
[5] 林位夫.發展膠園林下經濟促農民增收[J].今日海南,2014(11):30-3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