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承擔了主要培養任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不夠深入,學生實操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學生實踐能力難以得到切實提高。本文分析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在課程設置、學生實操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更新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產教融合視角提出了優化整合課程資源、校企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行“傳幫帶”計劃的對策,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做出了探索。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問題;對策
一、跨境電商的發展為職業教育帶來機遇
1.職業教育規模與職業教育改革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目前,全國共有職業院校在校生2680.21萬人,全國職業院校共開設近千個專業、近10萬個專業點,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各領域,具備了大規模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指出:到2022年,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有較大提升,培育數以萬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推動建設300個具有輻射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高校招生計劃向產業發展急需人才傾斜,提高技術技能型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比重。加強高職院校實訓平臺、實習基地建設,鼓勵吸引行業企業參與,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實訓實習設施。
2.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網絡零售額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網絡零售第一大國。與此同時,傳統外貿進出口增速放緩,一大批傳統外貿企業將目光瞄準跨境電子商務,轉而投身跨境電子商務領域。
從2012年8月商務部頒布《關于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開展對外貿易的若干意見》以來直到2017年,從國務院到海關總署、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各大相關部委,制定并頒布了一系列針對跨境電商行業的配套政策措施,涉及跨境電商的各個方面,從總體制度、基礎設施建設、監管設施,到跨境電商的具體流程,如稅收、支付、收結匯、檢驗、通關等方面,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來支持和推動跨境電商這一新業態的發展,引導跨境電商進行規范運營,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掃清了障礙。跨境電商政策的密集出臺,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14年,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到3.5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高達38.9%。從2014年到2018年,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平均增長率為24.5%,實現高速增長,已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3.跨境電商發展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帶來契機
跨境電商具有交易成本低、準入門檻低、交易多元化、競爭激烈化的特征。跨境電商能減少供應鏈環節及商品流轉次數,降低參與交易企業的成本和費用。同時,通過社交媒體進行精準營銷,可以打造品牌形象,降低營銷成本。傳統的從事外貿交易的企業,需取得專業準入資格,而跨境電商為所有的企業和個人提供了幾乎零準入條件的門檻。參與跨境電商的企業,除傳統的外貿公司以外,還有中小企業、家庭小作坊等。跨境電商交易呈現多元化特征。傳統外貿一般為雙邊貿易,而跨境電商往往涉及多邊貿易,構成了錯綜復雜的交易網絡。由于跨境電商中間環節少、準入門檻低,打破了傳統外貿企業要依賴區位優勢、較高的經濟開放程度來獲得發展機會的限制,內陸地區的中小企業也得以參與到跨境電商行業中來,跨境電商企業數量激增,競爭日趨激烈。
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劇增,加之傳統外貿企業面臨轉型,在技術研發上急需革新升級,也急需人才,而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根本目的,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斥重資進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科研技術革新是不切實際的。高職院校作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通過與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可以幫助跨境電商企業解決這些難題。
二、產教融合培養跨境電商人才的必要性
1.產教融合是培養跨境電商企業急需人才的需要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電商人才調查報告》顯示,近三年電商企業員工的學歷結構要求沒有太大變化,大學學歷仍然占主導地位,主要因為電商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行業,有能力的人更有機會。被調查企業中,企業對員工的基本學歷要求,中專水平占2%,大專水平占59%,本科水平占9%。可以看出,高職高專院校與跨境電商行業企業的有效融合能很大程度上緩解和改善該行業目前人才供給不足、人才培養質量不高的局面。
被調查的387家企業中,有81%的企業認為需要加強實操型教學,加強與企業對接需求的占58%。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對接不夠,學生缺乏必要的實操訓練,對跨境電商主流平臺操作、平臺運營、跨境推廣、跨境交付等核心技能的實踐不足,難以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產教融合勢在必行。
2.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同步更新跨境電商相關知識、技能的需要
電商企業發展迅速,新思維、新技術、新形態不斷出現,這就要求員工對行業有較強的敏銳度和學習能力,同時要有很強的執行能力,能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快速落地。職業院校與跨境電商企業對接,學生不但能及時了解行業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能,而且可以在實際崗位工作中將新知識新技術付諸實踐,學以致用。
3.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學生提升實操技能,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需要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實操性非常強、綜合性很高的,高職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相關理論知識,需要在實訓實習崗位中得到實踐檢驗,需要在實戰操作中鍛煉跨境電商職業技能,以彌補理論知識的不足。而產教融合,校企共同開發實訓實習平臺基地,讓學生在實訓平臺或實習基地獲得充分的實操訓練,在企業工作崗位中進行實戰操作,這對學生將來從事跨境電商相關工作大有裨益。
三、產教融合視角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現有跨境電商人才主要依托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等專業來培養,跨境電商相關課程與專業中其他課程交織在一起,而學生完成專業學習需要修滿的學分是一定的,在學習原有專業課程的同時要增加跨境電商相應課程,勢必會壓縮其他專業課程學習時間,而跨境電商課程的增加也會受到限制。這在一定程度上當然可以促進原有專業課程的組合優化,但同時也會影響跨境電商課程的設置。而相關課程設置不足,會導致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欠佳。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發現不同課程內容之間有重合現象,在一門課中上過的內容,在另一門課中又講一遍,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學生聽重復內容,也難免流露出疲憊與倦怠的情緒。優化原有課程設置,將內容重復的課程進行重新整合,增加跨境電商職業素養與技能核心課程比例。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學校校企聯合進行人才培養,知行合一,雙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形成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的機制。最終實現學生實踐技能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
2.跨境電商學生實操能力欠缺。由于高職院校設施、資金、設備等原因,實訓實習平臺或基地建設相對落后,學生的跨境電商實操技能難以得到有效訓練,學生的實操能力欠缺。
校企協同培養人才,共同建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集實踐教學與企業真實生產于一體,學校為企業提供課程、師資等資源,企業利用技術、設施、設備和管理等要素參與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校企深度合作,實行“傳幫帶”計劃。高職院校聯合企業,由學校教師、企業講師組成教學團隊,實施“雙元”教學。本土跨境電商企業為實習實訓內容反饋信息,實習實訓基地承擔相應實踐人才培養任務。高職院校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校企聯合打造理論和實踐技能課程,培養實戰人才。學生一年級以理論學習為主,課程分為通識課程、專業理論課、實訓課程。通識課程由學校教師承擔,部分專業理論課由學校承擔,實訓課程由企業講師負責教學。二年級以專業課程和實操課程為主。專業課程由企業講師承擔,實訓課程由企業講師在實訓基地實操訓練。三年級以實戰課程為主,帶學生做實戰項目,進行實戰演練,進行公司化運作和真實業務運營。
3.對跨境電商相關知識、技能的更新滯后于行業企業發展速度。跨境電商發展非常快,知識、技能、模式的更新也快,平均三個月產生一個新崗位,沒有與跨境電商企業密切、充分與深入的接觸,就很難及時了解行業企業發展的最新動態,知識和技能的更新便難以落到實處。通過與跨境電商企業進行深度融合,學校可以及時掌握行業企業崗位能力需求的最新變化,并把這些新增的知識及技能加入跨境電商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及時動態更新教學內容,以實現學校知識與技能教學與企業需求基本同步。
4.跨境電商知識了解和把握的系統性不夠。跨境電商,這里主要指出口跨境電商,包括B2B交易服務企業、B2C平臺服務企業、B2C自營服務企業、物流服務企業、營銷服務企業、代運營服務企業、支付企業等。跨境電商產業鏈的順利運轉有賴于整個跨境電商生態圈的健康發展。跨境電商企業及第三方服務企業發展的好壞會對整個跨境電商生態圈的發展產生影響。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跨境人才的重任,其相關專業課程設置是否全面系統,會影響到整個跨境人才培養體系是否完善。因為種種原因,尤其是缺少對跨境產業企業的充分深入了解,以致專業課程難以完全覆蓋影響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核心內容,而只涉及部分。校企深度融合,學校廣泛深入行業企業,全面把握跨境電商產業體系。在進行跨境電商相關課程設置時,要著眼于整個跨境電商產業體系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培養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比較全面、具有產業行業廣闊視野、符合跨境電商企業和第三方服務企業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綜合型人才。
四、結語
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承擔了主要培養任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不夠深入,學生實操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學生實踐能力難以得到切實提高。學生畢業求職時所具備的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與企業要求之間存在差距。跨境電商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需求側與供給側的矛盾一直存在,跨境電商企業與高職院校進行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培養人才,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培養實戰人才,既能為企業培養符合職業崗位要求的人才,又為學校解決了學生實操能力亟待提高的問題,能夠緩解企業與高職院校之間的人才供需矛盾,實現行業企業、高職院校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2017-08/30/c_1121573087 .htm.
[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100ec.cn/detail--650 4912.html.
[3]甘莉.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校企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8).
[4]陸劍,陳榮華.產學研協同視角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2).
作者簡介:姚丹(1979- ),女,湖南益陽人,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跨境電商、商務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