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思
摘? 要:在“互聯網+”理念和技術的影響下,居民的體育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著變革,社區體育資源的配置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運用文獻資料法、層次分析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互聯網時代“微”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可行性發展路徑進行探究,在對“互聯網+傳統體育產業”以及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研究基礎上,探究“微”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發展的理想模型和科學路徑,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微”社區? 體育健身俱樂部
中圖分類號:G806?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197-02
在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第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了“互聯網+”的行動計劃。李總理用“層出不窮”來形容新興的共享經濟、“互聯網+”等經濟業態,充分肯定它們能夠適應消費市場的需求,符合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要求。而社區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對體育需求的轉變,也對社區體育資源提出了新的要求。
1? “互聯網+”體育的趨勢研究
2014年10月《國務院46號文件》的頒布開啟了體育產業的變革序幕,此時網絡已經成為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之一,資源整合成為未來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將互聯網信息傳播迅速的優勢運用到體育產業發展之中,將會拓寬產業的發展道路,豐富發展內容,加速體育產業的成長。在政府的支持下“互聯網+體育”生態圈和產業鏈模式被不斷完善與細化,發展方向也愈加清晰。“互聯網+”相關技術的普及已然滲透到居民的體育生活方式中,這將為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騰飛插上強勁的“翅膀”。
2? 互聯網時代江門市“微”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價值研究
2.1 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社會價值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渴望能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于是以社區為單位的體育活動逐漸興起,社區體育活動的參與者逐漸增加,社區體育的社會化程度逐漸增強。“互聯網+”時代形成具有推廣價值的“微”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運營管理方式,可以改變傳統的社區體育俱樂部在時間、人力、場地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拓展社區體育功能,推動社區體育的發展,為社會和諧穩定以及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提供有利支持,實現“全健康”的全民健身氛圍。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優勢為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提供信息服務;將具有社區體育指導員資格及能力的人進行資源整合;利用互聯網技術借助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及APP軟件滿足社區成員的健身項目需求和時間需求,真正實現人力、場地和時間的全面利用;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技術水平;實現社區體育俱樂部與社區居民體育需求的融合。
2.2 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建設在城市發展中的個人價值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是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十三五”時期發展全民健身的頂級計劃,并且對于此項目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列出新的舉措、定下新的任務和目標。互聯網時代的“微”社區體育俱樂部的發展,是利用互聯網優勢來聚集閑置資源的社會化利用。借助互聯網優勢,社區體育指導員可以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其專業價值,并使其積極投入到社區體育俱樂部工作當中,促進俱樂部的良性發展。社區成員可享受到專業健身指導,滿足自身的運動項目需求和時間需求。通過借助互聯網優勢多渠道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引導社區成員樹立科學健身的觀念,吸引更多成員參加體育活動,從而更有力的推動社區體育蓬勃健康科學的發展。針對全民健身這種新的發展趨勢,居民社區已然成為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主要場地,社區體育成為有效促進全民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運行方式,所以互聯網時代江門“微”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建設對于全民健身趨勢的實現具有積極意義。
3? 現如今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建設所面臨的困境
3.1 體育鍛煉人口老齡化、體育鍛煉意識有待加強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科技水平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更趨于電子游戲,缺乏戶外運動,青少年身體機能和素質持續下降,肥胖等成為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改善身體狀況提高身體機能迫在眉睫;而社區作為除學校之外青少年活動最頻繁的場所,無疑將會成為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重要渠道;中青年群體也因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了體育運動,且隨著網絡新時代的到來,更多的是喜歡刷微信、刷抖音、刷微博,沉浸在網絡世界里。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趨于生疏化,社區成員之間關系僵化,時代的潮流沖淡了人與人之間最初的那份親密。而反觀社區參與體育活動的人群主要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活動時間基本集中在早晚兩個時間段,以散步、跳廣場舞等為主。
3.2 社區體育資源嚴重不足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廣泛開展,人們的健身需求也在增長,社區居民體育健身需求方面日益增長與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缺失的問題愈發嚴峻,二者之間的矛盾也很突出,并且大量的體育信息、場地、科技以及人才等體育資源都處于分散狀態,絕大多數的社區由于資源配置不足、場地缺乏、缺少專職管理人員等原因使得社區體育組織管理職能相對弱化,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空間受到限制,阻礙了社區體育的正常運行。
3.3 社區體育管理機制構建不完善
最近幾年,我國社區體育的組織管理得到了一定發展和完善,也形成了一定的社區體協核心,但由于受體制影響,現有的社區體育管理仍然是以行政手段推動社區體育活動開展為主要特征,和體育發展較快的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管理體制不利于社區體育意識的培養和社區體育資源的優化組合。社區的體育組織尚未形成完善的機制,政府對于社區體育的宏觀調控力度不夠,社區體育得不到組織的支持及社會各界力量的幫助,突出表現為管理職責不明、管理人員數量不足、沒有形成社區體育的整體合力等等。
4? 江門市“微”社區公共體育健身俱樂部在互聯網時代下的創新發展
在上述“互聯網+”與江門市社區公共體育資源配置相結合的方向指導下,將“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恰當的運用到體育場地布置、體育信息管理、居民健身指導等社區體育資源的配置中,進而能夠形成“互聯網+”背景下的配置路徑,不斷滿足城市社區居民對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拓展城市社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的運行渠道,提高供給效率。
4.1 開發社區體育信息移動端發布平臺
社區體育信息的傳播對于社區體育發展至關重要,結合移動應用的普及以及開發成本的降低,可以針對社區實際情況開發社區信息發布的移動端平臺。平臺主要設置健康指南、薈萃一堂、直擊體育、共享體育、文化教育等版塊。健康指南包括健康測評、介紹運動處方、體育信息咨詢、急救教學、養生處方傳授等五大板塊。薈萃一堂主要是為用戶提供社區體育空間互動的便利服務。經過互聯網采集的數據,利用大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將居民使用健身設備的情況傳遞給每個居民,讓他們合理安排自己的計劃,錯開高峰期,同時能夠增設預約功能,更方便地為居民服務。直擊體育用戶在直擊體育窗口及時獲得最新的體育新聞,體育賽事直播和回顧。共享體育主要為客戶提供共享體育設施的便民服務,包括體育場所的推薦和賽事門票的售賣,將比賽的信息及時傳達給居民,提高居民參與體育的熱情。文化教育注重用戶的體育文化滲透,包括體育文化教育和體育賽事旅游。
4.2 利用網絡平臺對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場地設施進行動態管理
體育社交已成為新時代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超過半數的運動愛好者通過各類APP、QQ、微信等網絡渠道尋找有共同興趣愛好的朋友,創造性的智能化產品已經變成運動消費新的增長點。現階段通過互聯網技術可以對體育場地設施進行動態管理,將所有的體育場地設施都納入到管理平臺中進行統一管理。整個平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包含:場地設施基本信息模塊,維護信息模塊和使用信息模塊。基本信息模塊主要包括對場地設施的維護、體育設施管理員信息以及場地規格、場地設備安全性等進行管理,便于了解運動場地設施的安全情況;維護信息主要包括的是針對場地設施用途、器械使用方法以及人員使用頻率進行實時監控并進行調整;使用信息模塊主要包括CPS定位、記錄運動者軌跡、記錄居民運動時的各項數據、開啟提醒功能,約伙伴進行一起運動等。在互聯網環境下構建社區體育資源共享體系,為社區體育大數據的收集與開發提供技術支持,實現體育健身規模效益。
4.3 微社區居民健身時間與行為的數據采集與分析
大數據在全民健身領域至少可以應用到三大場景:一是政府層面,主要體現在城市社區智慧體育建設上,即利用互聯網、云技術,通過管理場館、賽事、培訓等運動資源和對相應的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全面了解全民健身參與情況,基于數據有效地解決政府投入和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有利于政府公共服務采購、供給側改革、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二是在體育營銷的方形,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社區居民的健身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頻率、每次運動的時間等健身行為的主要信息進行收集,通過打通和匹配不同來源的數據,準確給出人群畫像,做出精準營銷,以捕捉體育帶來的新的消費需求和潛在商機;三是在健康管理領域,通過對個體的運動健康的數據積累和狀態追蹤,提出飲食、運動、防病的個性化推薦,這對保險、食品、醫療、體育等行業具有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薛潤禾.中等職業學校籃球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6):154,187.
[2] 孫高峰.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市社區體育發展路徑[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2,29(4):460-463.
[3] 謝嬋,袁毅.互聯網+背景下社區體育的發展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4):49-50.